写好作文是每个学生都需要做的一件事,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丫丫文章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德行的作文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德行的作文篇1
以前,我经常来西湖玩,因为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划船,在船上玩下面的西湖水,然后捧起一把水溅到他们身上,小型的“泼水节”开始了。
而我今天来,并不是来划船而是来看秀丽的风景。踏着漫长的石头路,我来到了西湖岸边。
清澈的湖水中倒映着枯萎的荷花叶,它们蜷缩在一起很难看,找不到一点美丽的影迹。庆幸的是,我不是来赏荷花的,因为现在还是春天所以我没有抱怨,往远处的桥走去。西湖好像被一层薄薄的轻纱,笼罩在群山之间。
深吸一口气,令人倍感清新。西湖被一阵阳光照耀着,展现出了神奇的变幻。从远处望去,由青绿转为墨绿;近处;由深蓝转为金黄,波光粼粼。正可谓伟大诗人苏东坡说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可是我还是为不能看到荷花感到惋惜,一朵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和她散发出的清香在我的眼前消失了。
我坐在草地上望着刚升起的月亮,不知不觉我在西湖已玩了一天了,夜晚的西湖也别有一番美丽,湖面上灯火通明,在湖面划船的人一边聊天一边嗑瓜子。
回到家后,不知是什么勾引了我,把我带到了阳台上望着窗外的那轮明月,不禁回想起了一幕又一幕的西湖美景。
德行的作文篇2
言与行,常常联系在一起。人们常说“言行一致”、“言行不一”,就可见言与行的紧密关系了。言,往往是行的先导;行,往往是言的实践。
有的人,喜欢“言”在“行”前。豪言壮语,意气风发,一派志在必得,胸有成竹的气势,但是,却常常有言无行,使人只听到“雷声”却不见“雨点”;或是眼高手低,不能行,落得个尴尬的结局,留下笑柄。这一类喜言少行的人可谓是爱好形式,不重内容或是自负自傲之流了。
但也有人常常是“行”在“言”前。他们行动前悄无声息,默默无闻,只有孺子牛的干劲,却没有霸王的沽名钓誉,待正果修成,事物圆满之后才放出言论,或仍是一言不发,只留待他人评说。这一类喜行少言的人可谓是实干家,脚踏实地,认真处世,他们的“言”可算是一字千金,货真价实。
也有一些人,既“言”又“行”。他们志向明确,意志坚定,态度认真,行动踏实,坚持言行一致,言出必做。可称之为说一不二,对自己的言论认真负责的行动者,他们与那些“大炮”们形成极鲜明的对比。
当然,还有一些人不“言”不“行”,甘于沉默,甘于退化。他们毫无进取之心,冷眼观世界,恹恹欲睡,一副老朽垂死状,渐渐进入行尸走肉的状态中。这类人只能被认为是在慢性自 杀,消极沉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几百年前,大诗人陆游便悟透了这个道理。在我看来,行便胜于言。一个伟人的成功并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写于纸上的。一个人的豪言壮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将其表现出来————从现在行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苏轼曾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者。所以说,不努力怎能成功,不行动怎能会扬志。一肚空话,一纸滥文,又有何用?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同的人对于“言行”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注释。从一个人对待“言”与“行”的态度就可以看到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生命的理解,也就能看出他的人生的成败与否。
“言”与“行”,永远值得人们深入思考。
德行的作文篇3
行,是一种态度;言,亦是一种气魄。
君子应当是行与言的双合体。言能增添君子的魅力,行能增强人们对君子的认可度。唯有勇于言、敏乎行才可谓真君子。
“讷于言而敏于行”往往容易让人联想到诸如不自信等字眼。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人才济济,不论你如何才华横溢、天赋异禀,如果你不说、不展现自己,何来伯乐发现你这匹千里马?不说,只做事,亦多了一份不计后果损失的自在。你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以闭口不谈志向进而换取失利时的淡然,选择默默吞没失败的苦果,以避免周遭异样的眼光。不言,竟也成了一条退路。“讷于言”虽貌似“敏乎行”,其实哪可谓真君子?
真正的君子敢于言,亦敢于行。他们不怕行的结果与言的内容大相径庭,他们有足够的勇气承担这份失利。他们敢于传达自己的心声,勇于表现自己的志向,他们有这份气魄将自己的'志向公之于众,他们有勇气接受大众的监督。这不仅能让伯乐找到心中希冀的千里马,亦能让千里马在大众的压力下发挥潜能超越自我。君子当是口的巨人,君子当是行的高标。正所谓“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君子就该有敢于言的气魄,坦坦荡荡做人,光明磊落行事,自信、自强勇于展现自己。行始于言,言终于行,失去了言的行便是少了框架的画作,色彩调配得再好又如何,欣赏者只是云里雾里,似这像那,徒增了绘画者狡辩的机会。
君子勇于言而不滥于言,君子有气魄承认自己却也决不虚构事实妄自尊大,为了名利而自夸自卖是为君子所耻的。偏离了行而只专注于言的也不再称之为君子,他们不过是止步于口的幻想家。
君子敢说,但说的都实在;君子敢行,行的也都完美。君子是口的巨人,但不是虚荣的幻想家,君子是行的高标,是言行一致的真君子。言为君子着色,行为君子增加深度。君子是一坛色香味俱全的陈年老酒,香气扑鼻,味道也是一流;君子是一栋庄严堂皇的宫殿,外观壮丽,内部亦闪亮动人。
勇于言,敏乎行,乃可谓真君子。
德行的作文篇4
爷爷最喜欢的运动是骑自行车,他常常告诉我骑车的优点,也告诉我应该注意的细节及安全。爷爷跟我说,脚要如何放,身体要如何移动这样骑起来比较舒服,也比较不会累。另外还有休息时喝水,水要含在嘴巴里面,再慢慢喝下去,而且不能喝冰的水。
有一天,爸爸带我去自行车店选购自行车,经过老板的详细的解说之后,让我对自行车有一些了解,后来我们就带爷爷去看我们想要的自行车后,爸爸买自行车给全家人。只要天气好,爷爷就会我带我们去骑自行车,我们都会骑去科技园区里去玩,爷爷会告诉我们他的丰功伟业,骑到石潭喝咖啡看风景,到深坑吃豆腐,到石潭水库吃活鱼,让我好羡慕!只可惜我的体力还不够,所以爷爷还无法带我南征北讨,真希望我的体力能尽快赶上爷爷,这样我就可以陪着爷爷到处游玩。
自行车不仅可以让我们运动强身,使身材保持苗条,还是一个不花钱又可以到处游玩的交通工具,让我深深的爱上它。我希望我能和家人一起骑着我的宝贝自行车环岛一周,为了这个梦想,我每天跑步训练脚力,晚上不再吃宵夜,真希望这天能早日到来。
德行的作文篇5
言,是行的先导;行,是言的实践。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行之魅力,远胜于言。
有人说,行胜于言已经过时;也有人说,酒香也怕巷子深,酒好也要会吆喝;还有人说,机会总是青睐主动出击的人,再优秀的人也要学会自我推销。
行胜于言过时了吗?没有。有的人,喜欢把言与行本末倒置,光说不练,“雷声大雨点小”,或者“光打雷不下雨”,甚至“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最终落得个害人害己的尴尬局面。寒号鸟,得过且过,不肯盖窝,重复着哀号:“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结果在夜里冻死了。只说不做,多说少做,这种人恐怕与寒号鸟没有区别。战国时期赵括纸上谈兵,最终兵败被杀;三国时期马谡言过其实,导致街亭失守。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言过其实,夸夸其谈,多半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行胜于言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古之圣贤,反对说大话、说假话、说空话,提倡“行胜于言”。孔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他躬身历行,周游列国,推行仁政,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真正的强者,从来不是语言的巨人,而是行动的巨人。他们行在言前,只有黄牛的默默无闻,没有霸王的沽名钓誉。等到成功以后才说,或仍是一言不发,只留待他人评说。爱国诗人闻一多,是做了再说,甚至是做了也不说。他从写诗转向古文史研究后,足不出户,目不斜视,只有“漂白了的四壁”陪伴左右,终于写出《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核物理学家邓稼先,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几十年如一日,投身大漠戈壁研究原 子弹和氢弹。他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牺牲后,他的事迹才被世人传颂。他们都深刻诠释“行胜于言”的道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幸福都是奋斗出来。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苦干巧干拼命干,才能干出成效、干出精彩、干出业绩。
德行的作文篇6
秋风习习,树叶渐渐飘落。趁着这丰收的季节初到,我和爸爸一起去绕西湖骑行,感受一下初秋的诗意。
到了秋味意浓的西湖边,我们便去了知识渊博的南山书屋和挂满名家巨作的美术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随后,我买了自己心爱的笔,拿着笔的那一刻,内心充满了一股发奋图强的力量。
我们骑上自行车开始了西湖骑行。美丽的西湖,依旧美妙如画,荷花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荷叶中,噢!原来它是变成了蜂窝状的莲蓬,大片大片碧绿的荷叶一点儿也不逊色。吸引了更多游客的脚步。游客们一边不停地赞赏美景,一边忙着拍照留念,千姿百态的造型,带回去的都是美好的回忆。这时的断桥,桥上站满了男女老少的游人,热闹非凡!过了一小会,人莫名的增多了,哦,原来这里是鼎鼎有名的雷峰塔,像磁铁一样把人们吸引了过去。这时我不禁想起了《白蛇传》。满头大汗的我们,趁着这番热闹在西湖边的石凳上稍作休息。看着柳树姑娘正随风飘动的又长又绿的长发,看着微风吹起湖面的涟漪,看着一张张笑脸。幸福感油然而生。
我们继续骑行,一路上,人们有的急匆匆地赶路,有的小孩与老人手捥着手,还有的正向有名的保叔塔走去。马上,保叔塔也映入我们的眼帘,好似一把插在宝石山上的利剑。我们在人山人海人来人往的路上穿梭,刹车时放时捏,小心脏也跟着一上一下的紧张。但是比起一路上的美景,这算不得什么。绕着西湖,我们还路过了杨公堤,花港观鱼,还有长桥……绕西湖骑行还是第一次,我觉得神气十足!
“咕咕咕,咕咕咕”我的小肚子已经开始嚷嚷了,我们去了西湖春天饱餐一顿,结束了一次完美的西湖骑行!
德行的作文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