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分享能够促进与他人的思想碰撞与交流,读后感的书写能够帮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停下思考的脚步,以下是丫丫文章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一百字的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一百字的读后感篇1
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当代著名家,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实践经验的理论家,我认为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与其它类的书有着很大的不同,书中有很多实例,并不是枯燥的纯理论,通俗易懂,他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有些就好像是小时候的自己经历过或者看到过, 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不得不让人钦佩。读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这还未初出茅庐的师范生提前了解中小学生成长、学习中的问题,让我对于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信心倍增。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名著。尽管苏霍姆林斯基已逝去近四十年了,但其中的思想和实践对于当今的我们仍有着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下面我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七十五条中写到:“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这要求作为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体验到尊严感,用心灵去塑造心灵,这就需要教师对孩子付出爱。
爱,是通向学生心灵的路径,是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著名家裴斯泰洛奇就提出爱的的思想,曾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教师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可见对于教师来说,第一要素就是爱,教师仅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能还不够,还得有慈善的爱心,能爱、会爱,借助爱的力量往往会事半功倍,心灵的塑造借助爱的感染会水到渠成。“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形的情感纽带,没有爱就没有心灵相通,没有情感融洽。学生再不成熟、不懂事,都有着自己的感情与尊严,有着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魂灵,教师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这就集中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赏识的思想,他认为教师的赏识是实现成功的核心所在。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要刷新自己的赏识思想,懂得适时地赞许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个体,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亲情去呵护。在浇灌、培育与呵护中观察、发现并准确把握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的闪光点得以升华。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教师的一句话赞扬常常能使学生信心倍增,让他们有种成就感。而成功能让孩子建立自信,能让孩子有主动参与一切活动的愿望。教师的赏识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有了学习的兴趣,同时它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信任度,师生之间,彼此信任,有好感,那么他们之间的交流沟通就会显得更加自然,教师的教学更有效果,学生的学习更有激情。
作为教师当然要具备良好的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素养首先是指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是授教者,同时更是一名学习者,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还告诫我们: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的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学活动的不足,懂得反思,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从而实现教师自我提高。
书中有很多实例让我受益匪浅,印象深刻,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记忆犹新: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来听课的人很多,他们本来都打算在课堂教学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像往常一样听完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连记录都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这位历史老师的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学生一样。课后有听课的老师请教他:“您花了多少时间来背这节课?”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
初看到这句话,我十分诧异,觉得他有点夸大,因为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已经在微格教室试讲过多次了,准备的时间,可能是几天,几个星期,但肯定不需要所谓的一辈子的时间。后来细想,如果匆匆忙忙,课堂完全按照预设的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那么就忽视了课堂是一个生成的过程。而这个故事让我完全了解到,教师应该时时刻刻懂得反思,技巧是从每次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教师应该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思路,不断完善每一节课的教学。这不就是需要教师用终生时间去备好每节课吗?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蕴涵着很深的理论,我只是粗糙地读了一遍,我想它很值得我们在去细细品味。作为一名即将真正走上讲台成为人民教师的大三学生,我们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来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那么一定会迈着扎实、坚定的步伐走进教师的礼堂。
一百字的读后感篇2
你想有一百条裙子吗?旺达·佩特罗斯基就有一百条裙子呢!
旺达·佩特罗斯基是一个有着奇怪名字的女孩儿,因为她的名字、国家和衣着与其他女孩儿不同,经常遭到其他女孩儿的嘲笑。终于有一天,旺达(旺达·佩特罗斯基)说自己家有一百条各式各样的裙子,想要大家注意到她,谁知,传来的却是更厉害的'嘲笑声。旺达终于忍不住了,准备和爸爸、哥哥一起搬到大城市里。
在旺达没有上学的几天里,老师公布了绘画比赛的获奖名单。旺达因为画了她说的那一百条裙子而获奖,对此旺达却一无所知。此时,玛蒂埃、和佩琪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想要在旺达搬走之前向她道歉,但是旺达已经搬走了。玛蒂埃和佩琪便写了一封饱含友情的信,信中告诉旺达绘画比赛的情景及她获奖的消息……希望能寄给旺达。过了几天,旺达回信了。信中不但没有埋怨她们,还把自己画的蓝裙子和绿裙子送给了她们。玛蒂埃回到家后,仔细欣赏这幅画,发现画中勾画出了自己的身影;佩琪的画也是如此……
读了这个故事,我领悟到:当别人对不起自己时,不要老想着报仇,要忘记仇恨,这样你才会快乐;同时要放大别人的优点,缩小别人的缺点,别人快乐的同时,你就会更快乐!
一百字的读后感篇3
相对于很多人看过《骆驼祥子》不同,我接触老舍的第一部作品却是《茶馆》,这薄薄的几页纸竟是让我迷上老舍的一个足够充分的理由。
作为当代青年,我对戏剧并不是很在意,如果不是世界性的歌舞剧或者音乐剧,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种夸张的表演。但是惟独一部《茶馆》让我看几遍都欲罢不能,我没法形容我对这部戏剧的深爱。不管是原著,或是电影,甚至电视剧,我都看,看到伤心处,眼泪不分次数的往下掉。
整部剧目里一个大茶馆,经过三个时代的变迁,两代人的挣扎。在那个馄饨的年代,好人没了活计,坏人发了横财,好坏颠倒,正邪倒置。从最底层到最顶层的北平人,都被剥削,被欺辱。老实敦厚的底层人被中国渣滓欺负,最顶层的老佛爷被洋人欺负。好好地一个大清朝,眼睁睁的在北平人眼中倒下。随之倒下的是北平人的骄傲和自信。外面兵荒马乱,就连锁上门都有可能被偷,被骗。不开门吧,吃什么?怎么活着?贵族开始卖家当,老百姓开始卖儿女,自食其力的又时不时被“王法”绑了去。煎熬啊!可就在这年月北平人也少不了礼节。好一个“北平人”。皇城脚下的皇上身边的福泽之地,怎么会这样脆弱。渐渐的这里的人们开始明白了“我爱我的国呀!可谁爱我呢?”一句话,怎一个心酸了得!
那样老实与世无争的松二爷饿死了,到死都不懂得怨恨是个什么模样;那样争强好胜的秦二爷落得一无所有,实业救国也好,实业为己也罢,原来自己的远见还不如一碗烂肉面的见识来的实惠,多悲哀的结论;水灵灵的大姑娘嫁给个无恶不作的老太监,为了一碗饭,丢了一辈子的人,见惯了一座深宅大院里的狗咬狗,能被赶出来也算是一种幸运,只是一辈子都注定的悲剧,程度的深浅还有谁会有暇顾及呢!拖拉着破鞋的唐铁嘴和不招人待见刘麻子倒赚了个肚儿肥,一个半仙儿算了一辈子卦,救不了别人也救不了自己,更救不了大清国;买卖人口是个缺德到家的营生,厚着脸皮发财,比那买人口的还可恶。宋恩子吴祥子凭着那官家的“本事”倒不愁吃穿,这些人自己作恶不够,教各自的后人也继续着他们的“风范”。……最后一个开了七八十年的大茶馆白白地成了人家的!上那说理去?没处说理。混乱的年代,政权的更迭,不停地改革,也许老大中国是到了该注入新血液的时候了,可是每一次的改变苦的是百姓,即便是这样容易满足安于现状的北平人也眼睁睁见证了流血的年代,是不允许安逸存在的。就连那说数来宝的都为这满眼狼籍质问苍天,您睁开眼看看吧!天朝的子民们正遭受怎样的践踏和欺辱!!
老舍先生的文字不如鲁迅先生的那样直白犀利,反倒给我这个相对比较脆弱的心一个缓冲的机会,我喜欢小人物的生活,即便他们是那样愚钝,那样不争气,那样平淡无奇,在鲁迅笔下也许那就是该永远批判的罪人,是中华民族的糟杷,除之而后快。但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他们是那样可怜,就算知道那是错的,我也难免要同情一番,最后竟从他们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问题了。不知道这样是不是老舍先生的本意,但是我确实没法不这样,读老舍,读《茶馆》,软化了我日渐被城市的风吹硬的心灵。
一百字的读后感篇4
今天下午,五二班的朱老师带领我们大家读了一本著名的经典绘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因为书名就很吸引人,所以我们都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了。这本绘本讲的是一只虎斑猫跟有权有势的国王在一起生活过,跟见多识广的水手在一起生活过,跟小偷在一起生活过,但都由于意外使得这只猫死了,这些宠爱他的人都哭了很久,只有猫一滴眼泪也没有流,因为它不喜欢这些人。但是,有一天,虎斑猫成了自己的猫,它有了自由,便和一只美丽的白猫在一起生活,生了几个小猫咪,一家人其乐融融。突然有一天,白猫去世了,虎斑猫抱着白猫哭了一百万次,然后自己也死去了,再没有醒来……在课上,我们说了很多,想了很多。是啊,这只虎斑猫从来没有掉泪,但却因为白猫而哭了一百万次,这是为什么呢?绘本一开始介绍了虎斑猫与一百万个人的生活,那宠爱它的人虽然有的有权有势、见多识广,但给不了它自由,虎斑猫永远都不能自己主宰自己,只能由别人支配自己的生活时间。就像生活中的,很多人活了一辈子,没有等到那个帮自己打开心灵大门的人,但是能打开门的是自己。猫虽然活了一百万次,但是它没有真正幸福地活过,这是毫无意义与价值的活着。可是,有一天,它可以主宰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了!它可以与野猫玩耍,可以在月光下漫步,自由还让它认识了美丽的白猫,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我们不妨说它从自由中得到了幸福、爱。当然,对于这个美好的家庭,它也动了真情,爱上了白猫、小猫们,因为虎斑猫付出了它的爱,所以才能让白猫死去时令他那么伤心、难过。没有情感的活了一百万次,并不如有爱的活了一辈子;无法体会生命的活了一百万次,更是不如用生命付出爱的一辈子。在每个人的生命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让人深刻体验的事情,让人庆幸此时此刻活在这世上,让人很清楚地了解活着的美好。
但是生命中我们更要学会付出你的爱。看到如此令人难过的结局,我突然想到了近期阅读的一篇文章,是关于一只蜘蛛的,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把握住现在的幸福,这才是人生价值所在呀。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能像这只猫一样活一百万次,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并不渴望永生,只希望自己过自己的生活,自己主宰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珍惜现在所有的,把握现在拥有的幸福,这才是真正的快乐所在呀!通过这篇文章,我想我们一定要多多感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人生的价值所在,学会付出自己的爱,这样才会结出幸福的果子!
一百字的读后感篇5
我们学校开展了“品味书香,诵读经典”的读书征文活动。我读了一本叫《一百条裙子》的获奖小说,有深深的感触。
书中的主人公旺达·佩特罗斯基是一个有着奇怪名字的女孩,每天都穿着一条旧裙子,女生都捉弄她。当旺达突然声称她家里有一百条裙子时,却引来更多的嘲笑。旺达终于因为受不了这些嘲笑而转学了,她给大家留下了她那一百条“裙子”……
这是一个因为漠视而发生的故事,旺达当然也不甘心被漠视、被冷淡,就算有,也都默默的忍受着,但是她原谅了捉弄她的同学,她所说的.那些与众不同、美丽至极的裙子只是个愿望,还不可能拥有。出人意料的是,她把那一百条裙子画得那样美丽和杰出,让那一百条裙子真真实实地挂在他们的心中,成为他们一辈子的记忆!她是多么的善良和宽容啊!
其实,这样漠视和不友善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发生,例如:
学校学习中,因为某位同学成绩差而嘲笑他,欺负他,甚至不理不睬;公交车上,有老人、孩子、孕妇没有座位,全车的人都漠视,不让座给这位年迈的老人;当某人的优点很多时,有些人就不高兴,做出一些不友善的事情出来。所以,我们不能嘲笑别人,忽视别人,不管他是怎么样的人,是富是穷,都要尊重他。受到别人的嘲笑和打击了,那也要用自己的真诚友爱来换得他人的信任和友爱,有可能因为这样而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愿望和梦想。
?一百条裙子》,这么一本薄薄的书,却藏着一个生活中深奥的道理:只有你拥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包括一视同仁的态度和宽容的胸怀时,才会找到属于你的“一百条裙子”。让我们把自己心中的“一百条裙子”骄傲地挂起来吧!
一百字的读后感篇6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 老师们!
苏联当代著名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实践经验的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一百字的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