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技巧,从中受益并借鉴,一篇发人深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对书中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丫丫文章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梅兰芳》读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梅兰芳》读后感篇1
在台上,他是贵妃,失意却高贵;他是黛玉,倔强却又飘零;他是苏三,悲凉却坚强。他是梅兰芳,他是中国的梅兰芳。
说的是梨园世家,但在当时封建社会的梨园,伶人,戏子,看得起他们的只有自己,甚至,有的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梅兰芳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却从不允许自己的心沾染上些许微尘。月白,梨花白,冷青长衫,唱一出最纯净的人生。
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只为艺术而活的生命,我们称之为狂。他将艺术放在自己心中的最高层,但理智地尊敬着它。他的艺术是京剧,是旦。他只唱中国的京剧,他只演中国的花旦,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这一个个鲜明的角色,她们因着古老的历史而被刻上民族的烙印。其实艺术并不是高深飘渺的存在,艺术因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反映着某种气节而使人们深深触动,艺术代表着一段无法忘却的记忆。梅兰芳的艺术承载着中华的记忆,艺术是他的生命,但艺术的生命来源于民族。他拒绝登台,也许是他的艺术正在遭受烽火,正在变得支离破碎的缘故吧。
电影梅兰芳里有这么一句,无论战争谁胜谁负,梅兰芳都应该不朽。也许那个崇拜梅兰芳的日本人永远也不会明白,失掉了心的艺术,只剩下一具空壳,是永远飘在风中的,因为如果战负了,梅兰芳的艺术就再也没有安放的位置;如果战负了,中华民族成为一个打着别国烙印的特区,而梅兰芳依旧不朽的唱着,那么他的才华也就只能框在那首隔江的后庭花里了,他的时代不会再来。
细想来,梅兰芳的历程与中华的进程是平行的。历经晚清、民国、抗日时期、新中国,他也依着这条线,创新,改革京剧,一步一步拼搏,一步一步为京剧注入新的活力,一步一步将京剧推广出去,一步一步走向艺术的巅峰,走过春秋,走出波澜。幕布拉起,看似仍是当年那个小生,实则已在紧锣密鼓中走过万水千山;幕布落下,浓妆褪去,他还是梅兰芳。
他,是一个有良心的艺术家。
《梅兰芳》读后感篇2
读了《梅兰芳》,我了解到梅兰芳是京剧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更是一个为了祖国可以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可以放弃自己的艺术生涯的人,梅兰芳的这种爱国精神让我感动。
日军占领上海后,两次邀请梅兰芳登台演出,梅兰芳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梅兰芳意识到,只要他留在上海一天,日本人对他的骚扰就一天不会停止。深思熟虑后,梅兰芳离开了上海,来到了香港。在香港四年之间,日本人仍不肯善罢甘休,一次又一次地邀请他,只要他答应,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唾手可得,然后梅兰芳对这些不屑一顾。
为了不再被日本人骚扰,梅兰芳想了一个办法,那便是:“蓄须”。谁都知道,梅兰芳在京剧舞台上,从来都扮演旦角。一旦他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梅兰芳为了爱国,而不惜自毁形象,他的精神是多么可贵。
他一方面坚持蓄须,一方面甚至自伤身体。为了拒绝日伪的邀请,对疫苗过敏的他曾请私人医生为他一连注射三针伤寒疫苗,致使自己连日高烧不退,差点失去生命……读到这里我眼角湿润了,我被梅兰芳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感动了。梅兰芳非常忠爱自己的事业,可是在日本强盗面前,宁可放弃自己的事业,也不给日本强盗演出,这是一颗多么爱国的心呀!
我也非常喜欢表演,有一次班里演出,老师要挑选表演的'人员。我以为肯定有我,可由于种种原因老是偏偏没有挑中我,我很伤心,很难过,觉得自己的专长没有得到展示。这么小的一件事,我就很难过,更别说梅兰芳这种视艺术为生命的人了,他的痛苦肯定是无法言说的。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应努力学习,学习梅兰芳大师的爱国之心。为祖国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梅兰芳》读后感篇3
没读书之前,我只知道梅兰芳,男性,中国的京剧大师,梅派,旦角,代表曲目:《贵妃醉酒》。读过本书之后,感慨良多。
一、梅兰芳小时候,并没有聪明过人之处,天赋也不出众。
相貌平平,眼皮下垂,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见人也不爱说话,神情呆滞,身材瘦弱,体格一般,双臂无力。家中的长辈给他的评价是“言不出众,貌不惊人”。看到这些,仿佛从中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影子。梅兰芳小时候不就是一个我们身边极其普通的小孩吗?
梅兰芳拜师学艺的第一个师傅朱小霞只教了他四句老腔,就气愤的说了一句“祖师爷没给你这晚饭吃”,拂袖而去,不愿再教他了。让我感觉到,梅兰芳并没有遗传父辈的优秀基因,也并不是从小就在戏曲方面有天赋的人,他的第一次学艺路上也并不被老师看好,
面对老师过激的愤怒态度,梅兰芳不但没有气馁和灰心,反而激发了他的进取心。从此,梅兰芳开始发奋努力。每天清晨,踢腿、打把子、踩跷、跑圆场,一次次摔到了,又一次次爬起来。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从此梅兰芳走上了一条艰难的练功之路。
师傅说梅兰芳的眼睛没神,于是他养鸽子养了十年之久,不但让他恢复了视力,而且练就了一双灵动明亮,神采飞扬的大眼睛。为他将来走上戏曲之路奠定了基础。
二、蓄须明志 令人敬佩
日本偷袭珍珠——梅兰芳去香港避难——日本驻港司令逼梅兰芳演戏——梅兰芳蓄须明志——宁可买房也不登台演出——没病打针不惜损害自己的身体——卖画谋生养家糊口——梅兰芳毁画不向日本人低头——日本投降梅兰芳不再蓄须。
我深深的被梅兰芳先生的爱国之情动容。梅兰芳非常钟爱自己的京剧事业,但是在日本侵略者的面前,他宁可忍饥挨饿、留胡须放弃自己的事业,也不给日本侵略者演出。表现了梅兰芳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这种“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高尚的民族气节,令我们肃然起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梅兰芳》读后感篇4
前不久,我看了本关于名人故事的书,里面讲述了许多名人的事迹。由抗日女英雄——赵一曼;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治水英雄——大禹;还有我敬佩的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
我们在二年级时就学过一篇讲梅兰芳大师的课文,这一次在名人故事里再一次读到他的事迹,顿时更加敬佩他了。因为梅兰芳大师在刚开始学艺时并不被师傅看好,师傅说他天资平常、还有点笨拙,且声音干涩,最重要的是眼睛没神,不是唱戏的料。但这些评价都没有动摇梅兰芳学艺的决心,他每天勤学苦练、坚持不懈。为了练就一双明眸,他常常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功夫不负有心人,梅兰芳终于成为了旦角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家,陈伟了京剧界的一代大师。
梅兰芳大师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任何人的成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是经历了反复的磨练,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后得到的。由此,我想到了我已经搁浅了一个寒假的跳绳计划。之前用比较重的塑料绳,我跳的很是得心应手。但后来老师要求用质量比较轻的棉绳来跳,我的成绩都很不理想。在一而在,再而三的没跳过50个后,我有点气馁了,赌气地把棉绳仍在了某个角落。而这一扔,就扔了一个寒假,要不是写这篇读后感,我还不会想到它。现在只有一个词语能形容我的心情——惭愧!是啊,与梅兰芳大师比起来,我连他好学精神的百分之一都没达到,更别说他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的毅力了。
我要向梅兰芳大师学习,向老一辈艺术家们学习,做一个好学乐学刻苦勤奋的人。
《梅兰芳》读后感篇5
读了《梅兰芳蓄须》这个故事,我的心中不禁燃起对梅兰芳的敬佩之情。
在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人演戏,于是留下了胡须。日本人逼迫梅兰芳给他演戏,可梅兰芳就是不愿意。为了维持生活,梅兰芳把北京的房子卖掉了。终于,他找到了一位医生朋友,向他说明了自己的处境,医生被梅兰芳的爱国情感动了,帮他度过了难关。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梅兰芳再次登台,为大家表演京剧。
梅兰芳虽然不是什么大英雄,与那些在战场上为国牺牲的人相比,他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并不算什么壮举。但是他在敌人面前任然态度坚决,无论条件多么优厚,他都统统拒绝了,他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保全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这是多么浓厚的爱国情呀,他的爱国精神值得千秋万代所歌颂。
说到梅兰芳,我不禁想起一位老教师——方老师。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寇兵为了修建大楼抓来许多老百姓,方老师也是其中之一。一天,方老师没有完成任务,日本寇兵要扇他耳光。日本官一声令下:“你,眼镜摘下!”可方老师一动也不动,无动于衷,日本官再次吼叫:“眼镜摘下!”“你让我做什么就做什么?你以为我犯贱呀!”方老师反驳道,日本官听了,对他拳打脚踢。第二天,日本官第一个来找方老师的麻烦,但方老师仍然态度坚决,不把眼镜摘下,只见到一点一点地插进方老师的身体,他倒下了……摘不掉的眼镜,就是摘不掉的尊严。
尊严是一种气节,也是一种气概,一个人,会因为尊严而高贵,一个民族会因为尊严而强大,每个人都要学会做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人!
《梅兰芳》读后感篇6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我们上了一节合作课。
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坐在座位上静静地等老师来上课。只见杨老师戴着耳麦进教室了,她先检查我们的预习情况,通过先略读课文,再用自己的预习方法来提前知道课文的内容。一是了解梅兰芳是什么人?二是标自然段,并把这些自然段分成几个部分?三是课文内容主要是讲什么?上次因为有请假的同学,所以分成了13小组,今天全班都到齐了,我们就分成15个小组。每个小组要认真读课文,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再由成员讨论解决问题。我昨晚先预习了课文,也查了下资料,在小组中,让其他组员都分享我的资源。我向组员介绍了梅兰芳大师的功名成就,他是北京人,是中国京剧表演大师。他的'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等。接着我们就开始提出问题了,组员们都不错,提出很不错的问题。老师开始板书同学们的问题了,我们都把手举得高高的,生怕老师看不见。二组举手最快,他们提出的问题是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接着,六组回答的不够好,由三组继续补充梅兰芳想了什么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最后,七组的同学们提出疑问梅兰芳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同学们都很棒呀!为了解决问题,大家快速合作,在书本上用铅笔画呀,写呀,找出了各种答案。然后积极地汇报,结果,第三小组的同学得到最热烈的掌声。同学们通过合作就把课文的重点内容给解决了,老师不断地表扬我们回答很正确,学习很用心。
不管上什么课,我们都觉得这种方式学习,大家都很开心!
《梅兰芳》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