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人生的启示,为我们开启通往更高境界的智慧之门,我们所写的心得是记录自己的收获的,实事求是非常重要,丫丫文章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冬至心得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冬至心得篇1
为了让幼儿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白蒲镇白蒲幼儿园在12月19日开展了“暖暖亲子情,甜甜汤圆心”主题亲子活动。
活动中,老师先向孩子们介绍了冬至的传统习俗,幼儿朗诵了有关冬至的儿歌;然后孩子们在欢快的“卖汤圆”歌声中开始了快乐的包汤圆活动:只见幼儿园里笑语连连,热闹非凡,孩子们和老师、家长个个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功夫,孩子们已经搓出大小不一的汤圆了,看着自己搓的汤圆,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自豪,到处充满了孩子的`欢声笑语;最后,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将搓好的汤圆送到食堂。下午,孩子们吃上了自己动手搓的汤圆,心理甭提多高兴了。
过这次亲子活动,不仅让幼儿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习俗,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而且也增进了家园互动,加深了亲子交流,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领略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
冬至心得篇2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北方人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为了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内涵,弘扬民俗文化,金海名苑添彩幼儿园在12月21日、22日,组织了一系列“欢度冬至,情系添彩”冬至节包饺子活动。
12月21日下午,家长学堂的家长们开展了包饺子活动。孩子们对活动充满期待,家长朋友也对活动十二分的支持,纷纷从家里带来了案板、擀面杖、饺子盘等。活动现场,只见家长朋友们擀面皮、包饺子,我们的孩子们也不闲着,帮着爸爸妈妈们按皮、撒面粉……场面温馨感人、其乐融融。
12月22日上午,幼儿园内洋溢着节日的欢悦与忙绿。除了让孩子们了解冬至的由来外,大班的老师还把厨房搬到课堂,让孩子们学着包饺子,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感受包饺子过冬至的那份快乐。有的班级邀请家长们来到幼儿园,同孩子们共度冬至节。活动中,家长与孩子们一起擀面皮、包水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在共同感受包饺子的过程中,孩子们可爱的展示了他们的童真童趣——其实我也行!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知道了冬至的来历和冬至要吃饺子的习俗,并且真切的感受到了劳动的欢悦。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孩子身上不断的传承下去。
这次活动,带来的不只是可口的饺子,欢声笑语中更渗透着添彩幼儿园人文教育的精髓。xx月xx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冬至,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可是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现代人更多的了解的是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在孩子们的眼中更多的也是圣诞老人等形象。
为了从小培养具有中国文化色彩的多元人,对孩子进行传统的中国节日教育,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意识。xx幼儿园于xx月xx日举行“过冬至,师生同乐包饺子”活动。12月21日,离园时总是听到孩子们兴奋的声音“妈妈,明天是冬至,我们要包饺子”。
冬至这一天,孩子们一大早高高兴兴来到幼儿园,有的小朋友在擀皮,有的小朋友在做,有的小朋友在包饺子,弄得不亦乐乎。“你看你的白鼻子”“你看你的饺子都睡觉了”“等他进了锅以后,她就睡醒了”“你的饺子太瘦了”“等他进了锅以后就变胖了,肚子能像爸爸的那么大”欢声趣语充满孩子的活动室。有的小朋友在家里从来不动手,不知该怎么包,好朋友就细心耐心的帮他“先把它的嘴对齐,然后再使劲捏严,要不然就破了”,俨然一个小老师。最后该煮饺子了,煮出来的饺子,真是千奇百怪。“老师,我从来每见过这样的饺子,真好吃”。
吃完饺子,孩子们都说“今天的饺子真好吃,我今年冬天肯定不会冻耳朵了”“老师,我的.肚子就要爆炸了”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听着他们的欢笑,老师们也都会心地笑了。
离园时,孩子如是说,“妈妈,我们今天过冬至,包饺子了,我可高兴了”“妈妈,你今天包饺子了吗?今天不吃饺子会冻耳朵的。”“妈妈,你知道九九歌吗?一九二九不出手……”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为了使孩子们亲身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20xx年12月22日渭滨区广元路幼儿园开展了“迎冬至,包饺子”实践活动。
活动开始前,老师通过短片让孩子们了解了冬至的由来与传说,向小朋友们讲述了有关冬至的传统习俗。随后就到了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包饺子。教师先向孩子们讲解了一些包饺子前的准备工作和包饺子过程中的细节和要领。不等老师说开始,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挽起袖子,开始动手操作了。同时老师还邀请了一些家长和小朋友一起感受节日的气氛。老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揉面、分面团、擀面皮、包饺子,分工协作,繁忙而有序。在欢乐、温馨的气氛中,小朋友们个个大显伸手,充分展示着自己的手艺,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认真参与其中。活动结束后,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将包好的饺子送到了厨房师傅们的手里,午餐时间就可以品尝到自己亲手包的饺子。
通过此次活动,使孩子们了解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氛围,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同时也增进了家园间情感交流,更是让幼儿学会了谦让与分享,培养了幼儿间互助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孩子在真实的活动中快乐地成长!
冬至心得篇3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为了使孩子们亲身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20xx年12月22日渭滨区广元路幼儿园开展了“迎冬至,包饺子”实践活动。
活动开始前,老师通过短片让孩子们了解了冬至的由来与传说,向小朋友们讲述了有关冬至的传统习俗。随后就到了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包饺子。教师先向孩子们讲解了一些包饺子前的准备工作和包饺子过程中的细节和要领。不等老师说开始,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挽起袖子,开始动手操作了。同时老师还邀请了一些家长和小朋友一起感受节日的气氛。老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揉面、分面团、擀面皮、包饺子,分工协作,繁忙而有序。在欢乐、温馨的气氛中,小朋友们个个大显伸手,充分展示着自己的`手艺,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认真参与其中。活动结束后,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将包好的饺子送到了厨房师傅们的手里,午餐时间就可以品尝到自己亲手包的饺子。
通过此次活动,使孩子们了解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氛围,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同时也增进了家园间情感交流,更是让幼儿学会了谦让与分享,培养了幼儿间互助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孩子在真实的活动中快乐地成长!
冬至心得篇4
时光,在我们的忙忙碌碌、酸甜苦辣中一天天逝去,一张张日历在春夏秋冬中匆匆飘散。不知不觉又到了年终岁尾,除了准备迎接新年,圣诞的气氛也浓厚起来了。
不过,12月22日的冬至不仅是我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在我国古代,不仅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但是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一些隆重温馨、丰富有意义的传统节日习俗正在被人们淡忘和简化。比如冬至,就是很多中国小孩所不知道的。
活动开始啦,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先组织孩子们用观看动画片的形式,简单了解了冬至的由来,知道了它是24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这一天,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通过观看动画片,孩子们还了解了一些冬至节的有趣的.风俗,例如包饺子、搓汤圆、吃馄饨等等。其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饺子的传说。因为饺子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一种食品,但是对于它的来历却没有知道的。
现在,孩子们明白了原来它是“医圣”张仲景的杰作,知道了它的原名叫“娇耳“,是张仲景为了救治遭受冻耳之苦的乡亲们而做的。后来,张仲景在冬至这天去世了,人们为了纪念他,从此都要在冬至这天包一顿饺子吃,并且都说,冬至这天吃了饺子,就不会冻耳朵啦!
接下来,老师们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进行了包饺子活动。老师把五颜六色的太空泥发给孩子们,然后一步一步进行包饺子的示范活动。孩子们认真的看着老师把太空泥揪成一个个小团子,把它擀成薄薄的圆形,再在里面放上彩色的“馅儿”最后把两面对起来,捏紧,一个“饺子”就包好了。平时,只吃过饺子却没自己动手包过饺子的孩子们有了实践的机会,都禁不住跃跃欲试,所以当老师示范完成后,都自己动手包了起来。一边包,老师一边交给孩子们一首儿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南馄饨,北方饺;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冬至到,冬至到,敬祖宗,把墓扫;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冬至到,冬至到,这一夜,最长了;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在绵绵柔长的儿歌声里,在冬至那温暖的阳光里,看着自己包的五颜六色的可爱的“饺子”,孩子们觉得自己度过了一个温暖难忘又别具一格的冬至节,体会到了冬天的美好。而这些,也充分体现了我园生活化园本课程的特点。
冬至心得篇5
夏日里,蝉声如织,骄阳似火,我正吃着雪糕,漫不经心地整理着乱糟糟的书架。忽然,一朵从书中掉落的干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拾起它,陷入了重重的回忆中……
那是一年冬至,大雪纷飞,在道路上铺了厚厚的一层,我眯了眯眼睛,地上的雪映着月亮清冷的光辉,直刺我的眼睛,弄得我刺痛难忍。风又刮了起来,从我身旁呼啸而过,卷得雪花直冲我的眼鼻,我又裹紧了身上的大衣,袋子里有被我揉成团的试卷,手随时可以碰到。
我失望,我绝望,我后悔!可这又有什么用呢?世间从无后悔药。清冷的月色下,唯雪独舞。
我不敢回家,只能漫无目的地在街上徘徊,能陪我的,只有孤独。忽然,我的眼角出现了一抹酱紫,它半掩在雪地里,难怪难以辨认。是株无名小花,已是残枝败叶,但它还是挺立在那里,像一个卫士,捍卫着自己的尊严。
我的眼角竟是有些湿润,一朵小花能够如此地顽强,不屈于现实,这也是我应当敬畏它的地方,难道我一个六年级的学生,一个人,能输给一朵小小的花儿?
我立即站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摘下那朵不屈现实的花朵,把它夹进书里,以后只要见到它,我再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决不能输给一朵花儿!
思绪又飘了回来,手中的花儿还在,却闪着光辉,它也是我成长路上的掌灯人,为我指明方向。
冬至心得篇6
听老人们常说,冬至一到,一年中最冷最难熬的日子就到了,数九寒天的日记就开始了。可今天并不算冷,但真的是冬至节。古老的节气,遥远的由来,却是今天的好节日!
冬至,俗称冬节,在二十四节气中,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天文学角度看昼夜长短变化的依据是:冬至日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过了冬至后,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渐渐长起来,所以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冬至吃饺子,你知道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吗?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呢。呵呵。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朋友,今天你吃饺子了吗?
冬至心得篇7
二十四个节气中哪个节气最温馨?这当然数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了。在我们南方,冬至象征着团团圆圆。这天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与家人团聚是最幸福的事了。
教室外面寒风习习,冻得人直打哆嗦,而教室里却温暖如春,大家的脸上都挂着幸福温暖的笑容。这时,老师走上讲台:“同学们,我们每个冬至都会吃汤圆,可是北方人却不同,他们冬至吃的是饺子。虽然吃的食物不同,但汤圆和饺子同样象征团团圆圆。“我有些惊讶了——同在一个国家,同在一片土地,节日习俗竟有差异!老师打断了我们的讨论:“在冬至这天,太阳正好到了南回归线上,所以这天的白天是一年之中最短的。”这使我们更加期待接下来的搓板汤圆活动了。在老师的一声令下,各路“人马”都以最快的速度冲出了教室。
所有人都想着马上能搓汤圆,就以最快的速度把手洗干净,“嗖”的一声又冲回教室。只见我们的桌子被分成了五组,每组都铺好了桌布,准备好了面团,有白、红两个颜色。先到达“战场”的同学已经开始搓了。我连忙抓起一把面团搓了起来。家长们都把面团搓成条状,再把它分成许多小段,后沾点面粉,便开始搓了。我也按着他们的方法搓。两个颜色的面团混在一起就能搓出“双色汤圆”。我只听“叮叮咚咚”的几声,汤圆们顽皮地跳入了铁盘。接着,几个家长抬着一个大锅上来了,哇,原来是食堂阿姨们煮的汤圆——有包着芝麻、花生馅的大汤圆;有和我们搓的一样白、红小汤圆;有胡萝卜做橙色汤圆;还有玉米做的金汤圆;菠菜做的绿汤圆……当然,还有我们最喜欢的芋圆,那可是用木薯粉做的,吃起来那是很有劲道的。
家长们见我们搓得差不多了,就开始煮汤圆了。他们先把汤圆倒入沸水中过一遍,再把汤圆盛回带有面粉的铁盘中,不断重复这一系列动作,这样煮出来的汤圆才有嚼劲,而且不会粘锅。几分钟后,汤圆终于正式入锅了,家长们在锅中加入桔皮、生姜。据大人们说,吃了这样的汤圆,冬天才不会感冒,一直暖暖和和的。
在大家的期待中,汤圆出锅了。吃着自己亲手做的汤圆,心里暖滋滋的。
回到家里,我发现餐桌上摆着一盘饺子。我顿时感到奇怪了,我们不应该是吃汤圆吗?怎么回事?妈妈说,现在北方的习俗与南方融会贯通了,我们也学北方人吃饺子吧!是啊,同在一片土地上的人当然要互相学习!吃了汤圆和饺子,冬至原来如此温馨!
这样平凡的一天,竟然这样不平凡。冬至——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节日,让所有人收获了爱和亲情!
冬至心得7篇相关文章:
★ 冬至教学教案5篇
★ 冬至夜作文8篇
★ 吃冬至团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