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心得体会8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所经历的事物或情况的独特见解和理解,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的本质和意义,保持清晰明了的思考思路,是我们写心得体会的关键所在,丫丫文章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冬至的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冬至的心得体会8篇

冬至的心得体会篇1

今天是冬至节,我特别开心,爸爸、妈妈也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做汤圆,享受冬至节的快乐。

首先我们把该用到的材料都放到桌子上,大家都把双手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开始兴致勃勃地做汤圆了。妈妈娴熟地和米粉了,只见妈妈把汤圆粉倒进盆子里,放少许的水用筷子搅拌了几下,又加了点水,再进行搅拌。妈妈告诉我要注意每次放的水不要太多,如果水少了可以再加,多了就不好办了。等水够了,妈妈用手来回的揉,直到把米粉揉成一个大团,不粘手了才可以包了。

我摘了一小团糯米粉放在手心,双掌合拢,然后夹着糯米团轻轻地揉啊揉,不一会儿一颗像鹌鹑蛋大小的洁白无瑕的粉团就揉好了。接着,我用左手托住粉团,再把右手拇指插进粉团,使粉团在手指间不停地旋转。不久粉团就变成了一个像小酒杯似的小窝窝,然后将麻沙馅儿放进窝里,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一边轻轻地将窝边往里夹,一边用左手指慢慢地转动粉团,直到把窝口封死,这样汤圆就做好了。

开始时,我放的麻沙馅比较少,汤圆做得比较容易。爸爸给我出了个难题,他说:“麻沙馅儿越多越好吃,你能多包点吗?”我想,这有什么难的,我努力想表现一下自己。可是,馅儿放多了,汤圆粉就不那么听话了,搓着、搓着,汤团出现一条条小裂缝,黑黑的麻沙馅就暴漏出来。为了让麻沙馅藏在中间,我又追加了米粉团,使劲地搓啊搓,最后做出的汤圆可以和鸡蛋比大小了,大家看看我做的汤圆,都开心地笑了。

这时,锅里的水开了,我就迫不及待地把汤圆放入锅里,等汤圆都浮起来了,妈妈说:“快来吃吧,汤圆熟了。”我第一个冲上去捞了一碗,急急忙忙将一颗汤圆往嘴里送……哎呀!不好,汤圆的味道还没尝出来,却把舌头给烫着了,疼的我哇哇直叫,眼泪都冒出来了。可爸爸却在一旁幸灾乐祸地说:“这就叫心急吃不得热汤圆。”哎,真倒霉,直到现在我的舌头还有点疼呢!

这次做汤圆既让我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吃到了美味可口的汤圆。

冬至的心得体会篇2

今天是冬至,是一年当中光照最短的一天。晚饭后,和妻到楼下散步,状物思人,心生感悟。

熟悉的街道,积雪在路灯下泛着银光,路旁的冬青上有的还顶着一髻雪花,在寒风中颤抖着。说着话,来到路旁一排树前。不知为什么每天上班经过的树,突然间有了一股别样的趣致感。清冷的路灯下,掉光了树叶的枝条,遒劲有力,有的直直地刺向苍茫的夜空,有的向四周努力伸展着,毫无抽缩之象,袒呈出一股原始美。他们在光着膀子与寒风大雪角力呢。随着阵阵寒风吹来,树枝摇曳,树影斑驳。“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想来正是这些树在冬日里诠释的真情。我瑟缩的心霎时也舒展开来。“你看这些树,正在孕育着春天里的蓬勃生机呢”,我对妻说道。“是啊,我读过一篇文章,题目叫《不要在冬天里砍树》,文章中说在寒冬的萧索中,树的静默不是冬眠更不是颓废,而是在静静地蓄势,为来年的妩媚春光悄悄准备粉黛。”“耶,今天你怎么也跩上了?”我一脸狡黠地调侃着。妻给我一拳,我们相携着继续向前走去。

对面两个身影正缓缓地相扶相携向我们走来。等到近处,借着微弱的灯光,看清是一对白发苍苍的翁妪,满脸皱纹,仿佛秋天的霜叶。两位老者,安静恬适,盘桓软语,是在一起回味年轻时的浪漫?还是在一起感喟人生的短暂?在这冬日夜晚里,他们在尽情享受着生命最后季节里浓浓爱情与亲情,把人生的美好铭刻在心。有谁不为这纯粹爱情烛照的晚年而感动呢!“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默默地注视着他们相依相偎渐渐远去,从内心为他们祝福……

我紧紧地握着妻的手,慢慢地向回走。我曾畅想过,我和妻老了,一起坐在藤椅上,听着“……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的歌曲,看日暮斜阳,看细雨霏霏,回味人生百态。刚才那对老夫妻使我的畅想更加具象化了。刚才经过的那排树依然静立着,感谢这些树带给我们冬日里的生机与希望。感谢那两位老者,让我们体味到人间的真情。

从明天开始,白天将一天一天变长。春就像一个翩跹的舞娘,莲步轻移,在悄然向我们走来……

冬至的心得体会篇3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为了传承中华传统习俗,增进各民族团结交融,丰富师幼校园生活。12月19日,新疆吉木萨尔县第二双语幼儿园组织全园幼儿及各班家长委员会成员900多人开展了以“民族大融合,快乐过冬至”为主题的包饺子实践活动。

首先,教师们给孩子们讲解了冬至的来历和习俗;接着,各班教师、家长委员会的成员与幼儿们一起开心包饺子,共同庆祝中华民族这个传统的节日。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的包、有的摆、有的学,同时有的说、有的笑、有的乐,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真真实实感受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温馨。虽然孩子们包的饺子样子不是很美观,但看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孩子们都非常兴奋,无比自豪。当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时,孩子们拿起碗和筷子,争先恐后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家长喂孩子吃饺子、孩子喂家长吃饺子,让家长感受到了由衷的快乐,让幼儿体会到了真实的感恩。大一班幼儿薛雅萱说:“今天是冬至节,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包了饺子,我们特别开心。”小二班家长呼加阿何提说:“今天在幼儿园与孩子们一起包饺子庆祝了冬至节,我们都很高兴,汉族与少数民族都是一家人。”

本次冬至包饺子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冬至的由来,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更让孩子们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各民族孩子在活动中快乐地成长。

冬至的心得体会篇4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为了使孩子们亲身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20xx年12月22日渭滨区广元路幼儿园开展了“迎冬至,包饺子”实践活动。

活动开始前,老师通过短片让孩子们了解了冬至的由来与传说,向小朋友们讲述了有关冬至的传统习俗。随后就到了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包饺子。教师先向孩子们讲解了一些包饺子前的准备工作和包饺子过程中的细节和要领。不等老师说开始,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挽起袖子,开始动手操作了。同时老师还邀请了一些家长和小朋友一起感受节日的气氛。老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揉面、分面团、擀面皮、包饺子,分工协作,繁忙而有序。在欢乐、温馨的气氛中,小朋友们个个大显伸手,充分展示着自己的手艺,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认真参与其中。活动结束后,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将包好的饺子送到了厨房师傅们的手里,午餐时间就可以品尝到自己亲手包的饺子。

通过此次活动,使孩子们了解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氛围,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同时也增进了家园间情感交流,更是让幼儿学会了谦让与分享,培养了幼儿间互助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孩子在真实的活动中快乐地成长!

冬至的心得体会篇5

时光,在我们的忙忙碌碌、酸甜苦辣中一天天逝去,一张张日历在春夏秋冬中匆匆飘散。不知不觉又到了年终岁尾,除了准备迎接新年,圣诞的气氛也浓厚起来了。

不过,12月22日的`冬至不仅是我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在我国古代,不仅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但是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一些隆重温馨、丰富有意义的传统节日习俗正在被人们淡忘和简化。比如冬至,就是很多中国小孩所不知道的。

活动开始啦,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先组织孩子们用观看动画片的形式,简单了解了冬至的由来,知道了它是24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这一天,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通过观看动画片,孩子们还了解了一些冬至节的有趣的风俗,例如包饺子、搓汤圆、吃馄饨等等。其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饺子的传说。因为饺子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一种食品,但是对于它的来历却没有知道的。

现在,孩子们明白了原来它是“医圣”张仲景的杰作,知道了它的原名叫“娇耳“,是张仲景为了救治遭受冻耳之苦的乡亲们而做的。后来,张仲景在冬至这天去世了,人们为了纪念他,从此都要在冬至这天包一顿饺子吃,并且都说,冬至这天吃了饺子,就不会冻耳朵啦!

接下来,老师们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进行了包饺子活动。老师把五颜六色的太空泥发给孩子们,然后一步一步进行包饺子的示范活动。孩子们认真的看着老师把太空泥揪成一个个小团子,把它擀成薄薄的圆形,再在里面放上彩色的“馅儿”最后把两面对起来,捏紧,一个“饺子”就包好了。平时,只吃过饺子却没自己动手包过饺子的孩子们有了实践的机会,都禁不住跃跃欲试,所以当老师示范完成后,都自己动手包了起来。一边包,老师一边交给孩子们一首儿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南馄饨,北方饺;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冬至到,冬至到,敬祖宗,把墓扫;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冬至到,冬至到,这一夜,最长了;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在绵绵柔长的儿歌声里,在冬至那温暖的阳光里,看着自己包的五颜六色的可爱的“饺子”,孩子们觉得自己度过了一个温暖难忘又别具一格的冬至节,体会到了冬天的美好。而这些,也充分体现了我园生活化园本课程的特点。

冬至的心得体会篇6

每到冬至这一天,人们穿上新衣,全家团聚,置酒备筵,以示庆贺。这天朝庭上下都要放假,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度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现在过此节,仍然保留着许多历史的遗迹。正因冬至在历作为新年元旦,且按农耕习俗,冬至这个具有节气和节日双重内涵的日子,也是人们庆祝丰收、进入农闲,开始准备过大年的标志,故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关于冬至的吃食,民间认为不必等到春节,大江南北各有千秋。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在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也有人归类为:江南一带“冬至馄饨夏至面”。吃过冬节的饺子、馄饨或汤圆就表示增加一岁,俗称“添岁”。北方饺子、馄饨,南方汤圆、豆糯米饭,客家人酿酒、吃年糕(年年长高),江浙一带喜欢吃汤圆,取“团圆”之意。陕西则有吃红豆粥之俗。不少地方冬至节有吃狗肉的风俗,传说汉高祖刘邦冬至节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风俗。

冬至的心得体会篇7

与此同时,古往今来,人们都重视在“冬至阳生”之日开始新一年的保健养生。因为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也就是说,冬至前后是养生保健的关键时期。

有人说,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这个冬天就过去了。如唐朝杜甫的: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白居易的: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读来身临其境。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冬天会过去的,只是需要时间,需要忍耐。有句诗熟记于心: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百年,草木一秋,每个人都是尘世中匆匆过客。人生有诸多烦恼和磨砺,正如自然界一年四季周而复始,而人生季节一去不复返,有多少冬季不能重复。冬天是一年的终结,也是新的一年伊始,而人生的拐点往往在最低点开始攀升,因为衰极必兴,人生的坐标是波浪曲折向前,每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总有太多不喜欢面对的人和事,无法逃避,你只能面对、接纳。实质上,寒苦虽是不受人待见。但,生命,还必须接受这样的冶炼。春天的盎然,体现了生命的力量;夏季的炽热,展示了生命的强大;而秋冬的寒凉,却是对生命的历练。可见,能在枯寂之中保持内心鲜活,能在苍凉之上亮耀生命暖色,是需要智慧和胆识的。也正因为这智慧和胆识,才更令人欣赏和钦佩。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天。只要心中有爱,希望就在绝望中诞生。

冬至的心得体会篇8

冬至是中国农历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北方人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弘扬民俗文化,金海名苑天材幼儿园于12月21日、22日组织了“庆冬至,为爱添彩”系列活动。

12月21日下午,家长学校的家长们发起了一场交子活动。孩子们对活动充满期待,家长朋友也支持活动,从家里带来案板、擀面杖、饺子盘。活动现场,我看到父母朋友们擀皮包饺子,我们的孩子也没闲着,帮着父母压皮撒面粉……现场温馨感人,其乐融融。

12月22日上午,幼儿园里洋溢着节日的欢乐和忙碌的绿色。大班的老师除了让孩子们知道冬至的由来,还把厨房搬到了教室,让孩子们学会包饺子,锻炼动手能力,让他们感受到包饺子过冬至的快乐。有的班级邀请家长来幼儿园和孩子一起过冬至节。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一起擀面条、包饺子,笑得不亦乐乎。在一起感受饺子的过程中,孩子们慈爱地展现了他们的童心——。其实我也可以!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不仅知道了冬至的由来和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还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让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继续传承给孩子。

此次活动带来的不仅是美味的饺子,更是天财幼儿园人文教育的精髓。

冬至的心得体会8篇相关文章:

中班冬至节活动方案8篇

小学冬至活动总结8篇

冬至包饺子活动总结推荐8篇

吃冬至团作文精选8篇

冬至社区活动总结8篇

幼儿园大班冬至活动方案8篇

冬至做汤圆活动方案8篇

冬至节日活动策划8篇

有关冬至的作文6篇

冬至的作文600字5篇

冬至的心得体会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7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