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将个人的思想更加完整地表达出来,我们可以进行作文的写作,好的作文一定是有吸引人的点的,只有不断地读书,我们才能在写作时文思泉涌,以下是丫丫文章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老家的炕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老家的炕作文篇1
又到了回故乡的时候,不知为何,这次却有一股莫名的情感,写此作文,献给关爱我的奶奶。——题记
伴着新年渐近的脚步声,和着内心对故乡的憧憬,我和父亲母亲一起踏上了回乡的旅程。一路上我涌起许多想法:故乡还是以前的那个故乡吗?奶奶是否变了样?我们今年在故乡过的春节又会怎样呢?汽车颠簸了好几个小时,我终于唯一一次“清醒”着回到了故乡(因为晕车的原故,历年回故乡坐车我总是在昏昏欲睡中度过的)。下了车,远远地看见早已回来的堂哥堂姐及叔伯们在等待我们,简单地问候过后,我迫不及待的沿着小路跑到了奶奶家。
到了奶奶家的厨房,我一眼就看见灶台旁边坐了一位老人,她面黄憔悴,脸上不时泛起皱纹,一双饱经沧桑的手熟练的拿起木柴,填进灶膛里,上身穿着一件灰黑色的上衣,脚上穿着沾满了灰尘的布鞋。屋子里没有开灯,但却被火光照得通亮。她没有发现我,可我却百感交集,轻轻地叫了一声“奶奶”,但是奶奶却毫无反应,这时我才想起父亲路上对我说的话,“奶奶年纪大了,身体虽然硬朗,但是耳朵却不灵便,不要惹奶奶生气……”于是我又喊了一声“奶奶——”奶奶慌忙抬头,见到两年未见的我——她的小孙子回来了,奶奶高兴极了,轻唤我的小名:“贝贝,过来!”我连忙跑过去,站在奶奶身旁,猛然间我发现我已经比奶奶高出了半个头。片刻,奶奶为我倒了一杯热水,让我暖和暖和,我顿时心里酸溜溜的,握着水杯却无法喝下,内心不住的想:奶奶,这杯水应该是我该您倒才是呀!
大年三十的夜晚,乡村比较清寒。吃罢晚饭后,大家都出去玩儿了。夜晚十二点时,只剩下我和奶奶坐在屋里,看春节晚会,奶奶不住的把火盆向我身边推,为的是让我更加的暖和,还轻声问我:“烤炭火习惯吗?要是不习惯就换用电暖器?”我无力中带着感激地摇了摇头。由于玩耍了一整天,很疲乏,便很快躺在椅子上进入了梦乡……醒来时,看看手表,发现已是深夜三点,此时我正躺在奶奶的床上,我问旁边的哥哥:“是谁把我抱到床上的。”哥哥说:“是奶奶。”我的心不由被触动了一下,我现在已经很重了,奶奶她抱得动我吗?她抱我时又是怎样的吃力呢?顿时,我的眼睛里出现了亮晶晶的液体在喧闹的黑夜里闪光,照亮了黑暗。我又问道:“我们睡了奶奶的床,那奶奶睡在哪里?”“她睡在邻居家……”
大年初一的早上,一早就不见奶奶的身影,我问父亲:“奶奶呢?”父亲说:“你奶奶下地浇水去了,今年干旱,庄稼只有多浇水才能成活……”继而,他又说道:“你看你奶奶这么忙碌为的可都是我们啊。要是我不认真工作,你不努力学习,对得起你奶奶吗?”我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走开,内心再一次酸溜溜的……从这里,我也似乎读懂了父亲的思念,知道了父亲为什么即使一个人也要坚持每年回老家过年的原因,那是父亲对奶奶的爱,一颗抛不开母亲的火热的心啊!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到了初五,我们要离开故乡了,临上车时,奶奶为我们带了许多家乡的食物:有腊肉、玉米粥、酱豆……而且奶奶还趁父亲母亲不注意,硬塞给了我100元钱,给我当零花钱。但是,想起奶奶平时生活上的节俭,我又悄悄的把这100元钱放进了奶奶的上衣口袋里。上车了,我深吸了一口故乡的空气,望了望故乡的山水,缓缓登上了汽车。车启程了,透过车窗,看见奶奶正在向我们挥手,看到她一点一点向我们远去,我的内心再一次变酸……
回家的旅途中,我依旧“清醒”着,我深刻铭记父亲对我说的话,好好学习,将来报答奶奶。望着车窗外散落的风景,聆听沉寂已久的心情,许久,我对父亲说:“爸,明年我还回来……”
老家的炕作文篇2
据说,刚出生时,胖嘟嘟的我整天只知道睡大觉,与哥哥、姐姐的性格截然不同。他们在几个月大时,爱哭爱闹,无时无刻不让大人操心。我是吃饱了就睡,从来不哭不叫。奶奶最喜欢的是我,便要把我抱到乡下去养。对于父母来说,少一个孩子,少操一份心。于是,尚在襁褓中的我,在乡下一住就是6年。
和奶奶一起生活的这些年,天真活泼的我对奶奶依恋有加,在奶奶身边完全是一副小鸟依人的样子。别人见到我,就会说:这娃子真漂亮,她奶奶养得好啊!奶奶听了很得意。奶奶家旁边有一棵小枣树,很小的一棵。一到它结了枣子,我便会呼朋引伴到树上摘枣吃。刚成熟的枣子,还有点青涩,但一口咬下去,依然感受到的是甜汁四溅。小枣树的周围,还有几棵大枣树,但我们就爱摘小枣树上的棗子;不过,小枣树在风吹雨打中也慢慢变得粗壮了。
我要回城里了——该读小学了。回城后的安逸生活让我很快忘记了乡下的泥土、空气以及枣树。奶奶偶尔会打来电话,她的声音依旧亲切无比,但总让人觉得一次比一次苍老。什么时候回来,奶奶摘枣子给你吃!耳边响起奶奶绵软的陕西话。这句话让我想起了那棵小枣树。朋友告诉我,那些大枣树被砍倒了,只剩下了当年的那棵小枣树,孤立在院外。我忽然想到,我离开了奶奶,她会孤单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心理在悄悄发生变化,总觉得与奶奶有一种无法言说的隔阂。奶奶偶尔打来的电话,我再也不愿意接了。过年时,爸爸把奶奶接了过来。刚来时,奶奶用她枯皱如同老树皮的手握着我的手,说了许多话。奶奶很激动,而我只是淡淡地应和着,小时候那种对奶奶的依恋,随着时间的流逝烟消云散了。
奶奶来了后,我虽是想方设法少与她交流,但心里仍然很内疚——她老人家好不容易过来住些日子,我居然连面都不想和她见!我安慰自己——我只是长大罢了,学会独立了,小枣树不也应该这样吗?你喜欢吃枣子,奶奶去摘。她亲切地跟我拉家常,我一动不动地盯着电视机。上次可太险了,我差点儿摔骨折了。我的心猛地一抖。我回头望向奶奶。她神情平静,笑脸让她的眼边现出一圈又一圈水波般的皱纹。薄雾一样的泪蒙住了我的双眼。我轻声地责备奶奶:以后不要去做那么危险的事情了。你喜欢吃啊。你小时候,宁愿躺在小枣树旁也不愿回屋呢。一时间,我呆呆地望着地面,想到自己可笑又无知的表现,固执、盲目地认为自己与奶奶之间根本无话可说,认为我俩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我走进房间,很想大哭一场,为自己的愚蠢而流泪。我愚昧地认为自己长大了,与老一辈之间是有代沟的,是存在隔阂的;也固执地认为,任何人都不应该阻挡自己振翅飞翔。我却忘记了,忘记了曾经的亲人,曾经的家,曾经的喜喜悲悲那棵孤单的小枣树,也希望有人陪它说说话啊。
时光如水,冲淡了一切。一位老奶奶从树上摘下枣子,一个小女孩站在旁边等候。小女孩牵着奶奶的手,夕阳温柔地洒在她们身上
老家的炕作文篇3
老家地坝上曾经有过一棵泡桐树,树干有磨盘粗,隔壁陈伯伯栽的。陈伯伯下世三十多年了,失去这棵树至少也有三十年了。
夏天吃了晚饭,邻居们就会搬来凉椅凉凳坐在树下乘凉,小孩子玩累了也会捡块砖头木片垫在屁股下听大人摆龙门阵。
泡桐树有个毛病,会长猪儿虫,猪儿虫肥胖胖的,有手指长短粗细,掉到身上,落到眼前非常吓人。陈伯伯的儿子芭笼哥哥胆子特别大,会捉一条猪儿虫来,用树叶包好,要我去吓我妈,我不干,他就哄我,拿带我去摸鱼、捞虾、搬螃蟹做诱饵引我就犯。趁我妈回屋或没注意的时候,偷偷把猪儿虫放在妈妈的身前,野起来的时候,干脆将猪儿虫从妈妈的背后扔过去,心里突突突地狂跳,嘴里嚷道:“猪儿虫!”
顽皮的童年回忆起来饶有兴味。
猪儿虫是四川、重庆的土话,书名是菜粉蝶,它是一种长约五厘米的虫子。春天的猪儿虫和新绿的树叶一样绿莹莹的,它爬在树叶上,要是没有注意到树叶的残缺,它啃噬的痕迹,你就不容易寻到它的身影。夏天过后,树叶开始变黄,它的身子也会跟着变黄,它把自已伪装起来,和它生存的环境一样,它并不是躲我们,是怕馋嘴的鸟儿啄它。谁叫它身子要长得肥胖胖的呢?纳闷的是,我歪着脑瓜,盯住它半天,也从未见过哪只鸟儿把它啄进嘴里。
到了秋天枯萎的树叶在风里纷纷飘落,这个时候它格外明显,结成枯褐色的茧子挂在深秋的枝上,它在梦里准备过冬了哩。但是它错了,我们常常会用竹竿把它撬落下来,丢在燃起的火堆里,听火苗哧哧的响声,听它喊不喊痛,听它梦里的哭声。可惜,没有听到。要是听到了,这样的玩耍,玩一回也就收手了。童年的玩耍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小孩会明明白白的告诉你,大人不会。
上小学时,陈家搬家了,走的时候把这棵泡桐树也“搬”走了。留下一截磨盘般矮矮的树桩,孤零零地坐在空荡荡的天空下,经由时间的消蚀,没几年便杳无痕迹灰飞烟灭了。陈家的新家我随妈妈去过,是在一个大院子里,院子虽然舒朗阔气,但是由于住了十来户人家,每家的房间也就显得逼仄促狭了。我见到了那棵泡桐树,它靠在公用堂屋的墙壁上,树皮有些发干,比先前颜色浅了,皱纹也多了,它被砍掉了枝桠,像一个四肢被肢解了的标本。
光溜溜的浸泡在没有天光的阴郁里。可是它刚刚才离开天地,身体里残存着天地的生机,在端底和端顶的边缘,就在伤口渗透的血泪结痂的疤痕里萌发了三五棵新芽,嫩嫩的绿叶像是莹莹的泪水。“它还活着。”我指着那几棵新芽对妈妈说。妈妈回答我:“那是假活。”好吧,假活也是一种活法,不是有个诗人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就当它死了还活着吧,活在一个童年的心里。
人与人相互间珍重怜悯本来是十分容易做到的事情,可是现在却变得万分艰难了,那么人与物的关系呢,是否沦落到了遥不可及的地步了。作家刘庆邦在一篇短文里说:“我想,也许一天,连被我们称为害虫的老鼠、蚊子、蟑螂等也没有了,地球上只剩下我们人类了。到那时候,恐怕离人类的灭绝就不远了。”
前些年回家妈妈说到了陈家,妈妈喟叹着告诉:“先是芭笼,后是陈妈,接着陈伯伯也跟着下世了,陈家没人了。芭笼是死于非命,死于斗抠,回家时好好的,过了一晚就死了,原来脾脏被人打裂了,肚子里流了一晚上的血。陈妈一气,没几天一气之下也就气死了。陈伯伯一个人活着活得实在没得意思,过了一两年也死了。”
本来我是记恨陈伯伯的,他们搬家何必非要把一棵树子搬走,再说若是移植到新家的地坝,或者其他可以继续让它成活的地方也不是不可以的事情。况且泡桐树木质十分疏松根本不适合盖房或者打造家具,就是拿来烧锅也如枯叶并不熬灶呀,既然如此何不就烧树叶,树叶做柴禾好处多多,只要有落叶就有柴禾呀,而且还取之不尽,“燃”之不竭啦,很符合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嘛。可是人家人都没有了,谁还好意思怪怨别人呢?我好生惋惜,好生为他们一家人祈祷:陈伯伯、陈妈、芭笼哥哥好好安息吧。
失去了陈家这棵泡桐树我老家门前就无树了,无树的老家落得孤立了,加上老家是一间简易的平屋,又坐落在村边的半坡上,显得就更加孤立了,孤立得像一座落荒的坟茔。插句话,——今年清明我陪同妻子去给岳母上坟,总觉得坟前的墓碑不够庄严,结果是墓碑的两旁无树。于是我向岳父建议在墓的两旁种上树,最好是种上四季常青的柏树。
柏树是守卫墓碑的,墓碑有了柏树的守卫立马就显示出庄严肃穆的氛围了,令墓前的人不得不肃立敬奉。柏树和墓碑相互配合构造出墓园的景观,这句话不管是谁说的,我以为没错。可以想像的是我们今年种下的树,明年在岳母的墓碑两旁成活,不仅是岳父和妻子,甚至是睡在墓室里的岳母都会夸我,说我的建议非常正确,而且老远老远当我们看到那片坟地上翻飞的绿色,岳母就已经在阳光的风中不停地挥着手招呼我们了。
家园是家和园的协助构成了家园的景观,家门前种上树,是家里进进出出的人和门外不离不弃的树相互携手彼此并肩构成的生活景观。这户人家每年和门前的树一道蓬勃出春天的新绿,过上人与树和谐向荣的生活。
我离开老家有三十多年了,期间也回去过几次,遗憾的是从未在老家的门前种上树,严重的是因为旧城改造,20xx年我的老家就已经不复存在了,让我失去弥补愧疚的机会,只好在现在生活的环境里多关心一下树,或者在参加植树节活动时多栽下几棵树,仅此而已。
老家的炕作文篇4
爱穿红棉袄,脾气不太好,辫子见着火,噼啪真热闹!快来猜猜这是什么,你能猜得到吗?哈哈,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它,那你一定知道我说的是什么。
春节对我来说是玩的开始,最开心的要数去外婆家跟小洋、小天、小轩那群小伙伴一起玩那个闹腾的玩意了。
还记得八岁那年的春节,刚到了外婆家,小天就来叫我了,我乐开了花,刚要跑就被妈妈叫住了,我想,完蛋了,没办法去了……万万没想到,妈妈告诉我车上有爸爸为我买的好玩意,原来是虚惊一场。
我把爸爸买的鞭炮分给了小伙伴们,我们跑到田埂上,见有牛儿在吃枯草,小天眼珠一转,我猜他又有了坏主意,他猛的跑到水牛身边,丢下鞭炮撒腿就跑,那样子像极了调皮的野猴子,结果水牛被吓得狂嚎一声,前脚都跳起来了,到处乱串,像一只受惊的小兔子,可我们却远远看着笑不停,这用鞭炮吓唬水牛的招也就只有小天想的到了,后来被大人发现了,大家撒腿就跑,轩轩个最小胆子也小,竟然被吓哭了,不敢动……我们还干过许多坏事,吓路上的行人,怕被骂丢完就跑;丢到水里炸水花,不知道有没有吓到鱼;把鞭炮放到纸盒里,炸的时候会更响,盒子也会破……妈妈说都是些无趣惹人讨厌的事,可我不这样认为。
记忆中,最快乐的就是春节里那些我们一起疯闹闯祸的日子,再没有其他时候能有那样多的伙伴陪我一起玩的那样尽兴了,现在我们都慢慢成长了,不再那样顽皮,但记忆中的美好一直都在心间,我们依旧“闹”,只是换了方式。
老师说,美好的东西只能落于心间,留存于记忆中,越久越知道它的价值!我喜欢春节,因为它曾陪伴我,见证我有过的那些独一无二的快乐。
老家的炕作文篇5
老家的春节是热闹。
腊八这天,照例是要吃腊八粥的,腊八那天,奶奶很早就起来熬腊八粥,清晨起床,头晚上泡好的米跟豆都鼓鼓涨涨的,好似蕴蓄了足够的力量,精神焕发起来。大锅里,米豆翻腾,蒸汽氤氲,不一会儿,就闻到了各种干粮煮熟的香味,混着灶膛的烟火味儿在厨房中萦绕,飞窜,追逐,盘旋。揭开锅,一颗颗色香味俱全的豆子,粘粘乎乎的缠绵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似的,相互依偎着。挖起一勺送入口中,绵软香甜,一粒粒豆子在我嘴里融化,滑入我的胃里,顿时,身心的每一个毛孔都舒展开了,说不出的惬意舒畅。
腊八,大概就是豆香米香的味道。
过了腊八就是年,年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前贴满了红红的对联,在暖阳的映衬下泛着柔和而绚丽的光芒。每年贴对联的任务是我的爸爸共同完成的。打浆糊,整理对联,刷浆,上墙,一系列的步骤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仿佛举行一场盛大的仪式。
下午,就开始包饺子了。过年的饺子也叫大钱饺子,洗好的硬币一个一个包裹在白花花的饺子里,孩子们瞪大了眼睛,使劲盯着有钱的饺子,希望能记住它们的样子。煮饺子了,一个个白胖胖的饺子飞入锅中,在煮沸的锅中嬉戏追逐,在雾气里旋转浮沉,孩子们盯着大锅里的饺子,看哪个饺子沉到水底,狠狠地记住它地样子。饺子出锅了我即刻抓起一个送入嘴中,鲜美的汤汁在嘴中迸发出来,滋润着我的每一条血管。
夜幕降临,鞭炮声声,红红的鞭炮在清冷的空中炸开,点点殷红散落在年三十的夜空里,满地的碎屑,给整个院子铺上了一层红毯。
八点,春晚开始了!伴着熟悉而欢腾的旋律,餐桌上的年夜饭争奇斗艳,各种花样儿目不暇接,全家举杯同祝,期望来年能好运相伴。半夜守岁,再次升腾起的鞭炮声划破了刚刚平静下来的夜空,发纸、上香、上供,一系列程序化的仪式重复一遍,入睡。
凌晨四五点就要出去拜年了,一句过年好囊括了多少难以言表的祝福和期冀。吃包钱饺子,这是孩子们最期待的节目,随着叮叮铛铛的钱币碰击声,孩子们的笑声此起彼伏,没吃到饺子的鼓着腮帮子摸着圆滚滚的肚皮咬咬牙往嘴里再塞上一个,吃到了的则乜斜一下,拍案欢呼。
正月十五,元宵节到了,从早饭开始就吃的是元宵,灌满汤汁的元宵在嘴里碎裂来来,那种汤汁溢满口腔、胸腔的感觉令孩子越发兴奋起来。元宵预示着一家人团团圆圆。晚上璀璨的烟花在空中朵朵绽放,像无数颗梦幻的流星,又像一串串晶莹的珍珠,一条条流动瀑布,暗淡的夜空也变得星光灿烂。
也许,对我们来说,春节只是一种热闹的感觉;对长辈来说,春节,是一种庄重的仪式;但是,把这种感觉和仪式绵延下去,它们也就成了文化。
我喜欢老家的春节,喜欢它的味道,它的热闹,它的喜庆。
老家的炕作文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