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治水教案8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结构应该有逻辑性,便于教学过程的展开,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教学挑战,以下是丫丫文章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禹治水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禹治水教案8篇

禹治水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针对课题,引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自主读文,独立识字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2、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

3、在刚才小组学习中,还有那些字你们觉得容易读错和写错呢?根据学生的情况重点指导:“丘、禹、野”几个难检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妻、凿、雄的部首、写法;会通过词语辨别多音字“处”与“塞”

4、学会了生字,小组比赛读课文达到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读文,练习独立识字,再通过小组互学,教师点拨,学会生字,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解决问题,理清层次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

2、上古时代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们心里。对于这个故事,你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记得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了大禹为什么要之水?那些地方写了大禹怎样治水的?那些地方又写了结果如何呢?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文章的层次,第一部分(1)描写了洪水肆虐的危害;第二部分(2—4)主要写大禹率领民众治水的过程;第三部分(5)些治水的结果——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设计意图〕围绕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字,通过默读思考、解决问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四、回归整体,朗读检测

1、请同学们分段读文,熟读课文。

2、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字词,学生交流、改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归整体,熟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读中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学习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切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品味语言创设条件。

二、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能获得那些信息?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

(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

(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什么关系?

(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

(4)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

〔设计意图〕

给学生时空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捕捉文本信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出示抢答题,既检测学生自渎情况,有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走进文字,自主学习

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词语,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

5、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感情,学会通过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讨论探究,升华情感

1、孩子们,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大禹卓越的战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问题是思维的发端,引导学生围绕重要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请同学们自读补充的有关大禹治水的小故事。

2、读后交流体会。

〔设计意图〕

树立大语文观,打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板书设计〕

洪水肆虐

大禹治水{治水过程智慧超群无私奉献

洪水退却

〔设计意图〕

提炼文章的重点,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理解文章的内涵。

禹治水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神话想象丰富、具有神奇色彩的特点,掌握“窟、栖、悯、矗、拯、疏、跋、涉、锹”等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阅读、赏析神话故事。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课文所歌颂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力量。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情节,感受其中精神。

2、难点:分析合乎人物身份、个性化的对话描写以及大禹形象。

[教法]

讲读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幻灯片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神话的一般知识。

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整体内容。

3、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生字词语的学习,理清课文思路,分析第一部分。

2、难点:理解禹的不平凡的出生。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具准备]

生字词的幻灯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古代有个伟大的人物,他一心解救被洪水转困的百姓,十三年锲而不舍、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谁呢?他就是大禹。

(二)了解神话。

神话指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它借助想象来表达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和追求。

(三)出示幻灯,进行字词教学。

(四)听课文录音,理清课文思路。

讨论后明确:第一部分(1—4)写鲧治水被杀和禹的出生。

第二部分(5-14)写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三部分(15-17)写大禹哭石生启,被尊为“大禹王”。

(五)讲读第一部分。

1、课文如何描绘这场大水灾?说明什么?

明确:课文从田淹、房毁、人们无处栖身这几方面突出了上古这场水灾水势的浩大、灾难的深重。

这样写既点明了治水的必要,也为鲧治水失败被杀作了伏笔。

2、面对这场灾难,众神、鲧、天帝各采取了什么态度?

明确:众神:无动于衷、漠不关心;鲧:费尽心机偷来息壤,拯救人民;天帝对鲧违背他的旨意非常恼怒,派火神杀了鲧。

3、鲧是怎样治水的?如何评价他?

明确:鲧治水方法不对,但他具有为拯救人民而不惜冒犯天帝的勇敢和刚强的行为,是一个英雄。

4、禹是如何出生的?他的不平凡的出生说明什么?

明确:鲧的尸体被剖开后,禹坐着一条虬龙来到世上。

说明:

第一,鲧根治洪水的决心未尽,他把希望寄托在禹的身上,具有不屈精神;

第二,禹治水既是继承父志,又是反抗天帝,为民造福的行动。

(六)课堂练习(幻灯出示)。

(七)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3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二、三部分。

2、理解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过程]

1、讲读第二部分。

①大禹怎样治水?学生默读课文,

讨论明确:

第一,禹发动群众与群众共商大计。

第二,采用疏导的方法。

第三,请应龙协助治水。

②分析三过家门而不入。

a、讲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情节。

b、详写两次,略写一次。

c、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以身作则、公而忘私。

d、分析人物的具有个性化的语言。

岳母:对阿娇的关怀。阿娇: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大禹:诚恳、深致歉意、决心坚定的语气。

③故事主要是说禹,为什么要写他的妻子?明确:从侧面说明大禹治水的成功与他的妻子对他的理解和支持分不开的。

④第14段一系列的数据说明什么?明确:说明治水时间之长,工程之巨,成就之大,有力地突出了大禹的功绩。

2、分析第三部分。

①如何理解大禹哭石生启?明确:写出他对阿娇的深切怀念和内心的无限悲痛、裂石生启,更是突出了大禹的“哭妻”具有撼天动地的特点,富于想象。

②结尾说明了什么?告诉我们:谁为民除害,谁就会得到人民的真诚拥护和爱戴。

3、总结全文。第一部分主要写大禹治水的起因,第二部分突出大禹治水的精神,第三部分说明大禹治水的功绩。

4、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预习《怎样讲故事》。

板书设计:

天帝惩罚世人(灾难根源)

禹治水的起因

鲧治水被杀(为民献身)

大禹破肚出生(继承父志)

禹和群众共商大计治

请应龙协助治水

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以身作则、公而忘私

妻的理解和支持

治水取得成功

大禹治水的功绩,被尊为“大禹王”。

禹治水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指导书写部分生词,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多音字,口头组词。

没 mo ( ) 倒 dao( )

mei( ) dao( )

2、认读生字卡片,口头扩词。

治( )( )( ) 制( )( )( )

形( )( )( ) 通( )( )( )

二、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分段指名朗读。

2、指名朗读全文。

3、齐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课文。

1、学生自由背诵。

2、分段背诵课文。

3、指名背诵课文。

四、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洪、害、理、通、被、制、伟

2、指名认读

3、对照田字格,自己看看,想想,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范写并指出注意点

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制: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左边的笔顺是:撇、横、横、短竖、横折钩,最后一笔长竖贯通上下。

被:认识“衣”字旁,右边是皮。

理: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四笔是提。

害:中间的“丰”,上下要出头。

6、学生在书上练习描红

7、在练习本上练写。

五、作业

1、先填空,再读一读。

大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读读,抄抄,再听写。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教后记:

禹治水教案篇4

?教学分析】

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学要求】

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习。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2、口头扩词。

治( ) ( ) ( ) 久( ) ( ) ( )

理( ) ( ) ( ) 伟( ) ( ) ( )

二、教学生字。

1、教学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指导“伟、雄”的笔顺。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引导 父亲 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

父:有( )画,第三画是( )

理:有( )画,第十画是( )

姓:有( )画,第三画是( )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禹治水教案篇5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的设计—简明扼要: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家比较一下如果我这样问: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上一节课你都学了些什么?这样你不又瑞居在圣坛之上,而孩子又匍匐在讲台之下了吗?在不知不觉中已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用简短的过度语导入第二部分的教学: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本课过度语的最大特点是将整个过程汇成了一条无声无息的涓涓溪流。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第二小节。

第一小节的教学以学生情感的梯度发展为主旋律。安排了这样三个环节:

读着读着,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文第一小节。并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读着读着,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个环节。请看----播放动画,范读课文。小朋友们,读着读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孩子们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我还看到了一个怀抱小孩的妇女,在洪水中艰难地行走着,哄的一阵大浪冲来,卷走了她怀里的孩子,她呆呆地站在哪儿,泪如雨下,不一会儿,她疯狂地冲向那肆虐的洪水,就这样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这滔滔的洪水中。

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紧接着进入第二小节的学习。

第二小节的教学,尽可能的把学习的时间留给学生;空间还给学生;自由让给学生。也安排了三个环节:

尽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

分四人一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问域宽,思维强度大,灵活性强,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交流汇报。

最令我回味的还是第三个环节,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小朋友,请你们猜猜看,老师最喜欢第几句话?老师你最喜欢第一句话,no,第二句话,no

to,那肯定是第三句话了!yes!yes与no的加入这不就是多学科的整合吗,使学生为之一震,从而精神倍增。一般按常理我会抓住—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等这几个重点词来进行教学。而在这里呢,我是这样来设计的:给老师一次机会,让我来读读这一句话,播放动画,范读他吃劲了千辛万苦……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呢,我们已经知道—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你看,老师带着微笑走向孩子,用智慧去开启智慧,用灵魂去塑造灵魂,用生命去点燃生命,在师生完全平等的.平台上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孩子情不自禁地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又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用情感填白式、故事连载式学习第三部分。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13年,在这13年里(填读第一句话)1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孩子问: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不回去看一看,难道他不想自己的妻儿吗?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

2这些问题不光是你不明白,连禹的儿子也不明白啊!(填读第二句话)

3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又会怎样回答他呢?你们看-提问的权利学生拥有,解疑的义务学生承担,这不就是主体性最好的落实吗!

以上只是情感的铺垫,精彩的是以下循循善诱地三次表演。指名试着表演---互相点评后同桌互演----配乐加动作表演。将表演活动设计成有梯度、有层次的螺旋式,符合学生的能力特点,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将教学推向高潮----(配上音乐渲染气氛,设计一些动作再现生活—儿子在门前读书,妈妈在屋里缝衣服)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有一天,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娘,别人都有爹,我的爹在那里,他为什么不回来看看我们?娘强忍着泪水,摸着儿子的头说:儿啊!爹不回来看我们,自有他的道理,等洪水被制服了,他一定会回来看我们的。这感人的一幕幕,渲染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趁着被燃烧的激情,我顺势推了一把:禹不想自己的妻儿吗?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孩子们一个个读得热泪盈眶。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这样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于是用情感对比式学习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相对来说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就这样,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

读着读着,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孩子兴奋地说:“现在我可高兴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再也不用四处去流浪了。”这样安排,与第一小节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轻而易举的又一次拨动了学生的情弦,激发了学生强烈得求知欲望。

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都在干些什么呢?(播放流动图)快来看呀!认为此处不必作太多的讲解,动静结合,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孩子们兴奋地高喊:大禹!所以(填读23句)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不是说“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的祥和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学到这,难道你不想对大禹说点什么吗?大禹啊大禹-----由于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孩子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有的说,大禹啊大禹,你真了不起,滔滔的洪水都让你给制服了,人们永远感谢你;是你又带给了人们安逸的生活,你的美名流芳百世,长大后我要像你一样做个真正的男子汉;如果我也生在那个年代,我就会帮你出出注意,造很多水库,让你不用那么辛苦……

最后构建完美板块,升华情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制水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地呼唤他—大禹。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大禹治水》教案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禹治水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淳朴、勇敢、坚强的性格特征。

2、能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产生进一步了解民间神话故事的愿望。

活动准备:

1、连环画图片、实物投影仪。

2、看过壁画故事《大禹治水》。

3、幼儿进行过“治理洪水”的调查收集工作。

4、活动区域提供“抗洪治水”的图书及录像带等。

活动过程:

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指导语:

①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灾难?

②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2、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指导语: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指导语:

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②听了故事后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3、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科学防洪的方法。

(1)交流调查情况。

指导语:现在有些地方也会发生洪水,人们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介绍一下你调查的方法?

(2)整理归纳调查经验。

指导语:通过调查,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合理的方法来治理洪水?

延伸活动:

观看壁画并讲述故事。

附故事:大禹治水

禹是一位神仙,他来到人间和阿娇姑娘结了婚,住在山洞里。有一年洪水泛滥,禹告别新婚的妻子,号召人和天神们团结起来到会稽山集合,商量治理洪水的办法。

禹在去会稽山的路上遇到乡亲,乡亲告诉他阿娇怀孕了。禹听了很高兴,但是约定的时间快到了,他只好托乡亲转达他对妻子的问候。人和神都按时赶到了会稽山。禹说:“我想应该用疏导的方法,让洪水顺着河道流到大海里去。”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很好。于是,禹带领众人动手开凿河道,挖出的泥土用来填平洪水冲成的大坑。

大家不停地工作,修了一条又一条河道。又是一天,禹带领人们经过自己的家乡。一位乡亲告诉他阿娇生病了,希望他回家去看看。禹非常想念妻子,可是他想了想说:“治水是大家的事,不能因为我而耽搁了大家。”他托乡亲把草药带给阿娇,又和大家一起上路了。禹去疏导另一条河道时,又经过自己的家乡。一位乡亲对他说:“阿娇快生孩子了,你快去看看她吧!”禹叹了口气说:“不,我回家一天,就耽误一天治水的工作。”禹三次路过自已的家门都没有回家,乡亲们听了这件事十分感动,干起活来更加努力。

禹非常想念妻子,阿娇也非常想念禹。阿娇天天站在山上等禹胜利归来,渐渐地化成了一块岩石。当禹把洪水完全治理好,回到家乡之后发现妻子已经化成了石头。禹悲痛万分,伤心哭泣,这时石人进裂,跳出了一个小孩。为了纪念孩子的母亲,禹为孩子起名为启。禹被人们拥戴为领袖,称为“大禹王”。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禹治水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绿线里的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认识新偏旁衣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文章表达的主旨,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4、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进行有感情朗读。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在文字中理解、感悟主人公形象。

教具准备:

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3、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进行有感情朗读。

一、复习导入,了解字词掌握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下面打开听写本,我们一起来听写词语,看看同学们本课词语是否掌握了。

洪水治理伟大百姓

师:我们一起检查一下。你们认为自己全对的请举手,真不错,下课组长把听写本收起来,老师还要看看谁写的字得到的红圈圈最多!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认识了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

禹治水教案篇8

?教学要求】

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习。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2、口头扩词。

治()()()久()()()

理()()()伟()()()

二、教学生字。

1、教学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指导“伟、雄”的笔顺。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禹治水教案8篇相关文章:

创建绿色校园教案8篇

小班活动青团活动教案优秀8篇

小班活动青团活动教案模板8篇

茎和叶教案8篇

防溺水安全教案总结8篇

大班老房子教案推荐8篇

初中心理课教案8篇

寒露节气的教案8篇

安全用电小班安全教案8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8篇

禹治水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