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不仅为教师提供指导,也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教案中融入的真实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丫丫文章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关于布的教案推荐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关于布的教案篇1
一、说教材
?感知“l”和“许多”》是选自小班上学期的数学活动。 “l”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也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孩子年龄小、好玩、好动、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感知“1”和“许多”》。如果单单的让幼儿学习“1”和“许多”对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同时又考虑到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友爱互助的品质,所以我采用了帮助农民伯伯拔萝卜的情景,让幼儿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景体验中学习感知“l”和“许多”,并帮助他们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在整个活动中所涉及的“拔萝卜”的场景孩子们都很熟悉,而且其活动简单。比较形象直观,满足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浅的数概念。
二、说目标
在生活中孩子们也会常常接触到“1”和“许多”等这样的数现象,但孩子们对这些数现象模糊不清,没有一个正确的概念指引,不能很准确地理解“l”和“许多”的含义,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但正是有这样的一种懵懂,让幼儿产生一种向往,从而营造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感。通过情景亲身体验,使孩子们能够进一步地掌握理解“1”和“许多”。特制定以下两条目标:
1、初步感知“1”和“许多”的含义,知道“1”和“许多”。
2、能够区分哪个是“1”?哪些是“许多”?
3、通过观察、分析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说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区分那个是“1”?那些是“许多”?
活动难点:感知“1”和“许多”的含义。
突破难点的方法:合作探究,师幼互动,角色表演。
本次活动重、难点体现一个“区分”和“感知”的问题,也是根据幼儿的年龄需求,和思想上的一个认知,所以把认识“l”和“许多”作为整个活动的重点,通过认识感知“l”和“许多”之后再攻克难点,来正确的区分“1”和“许多”。
首先,活动的引导语是我们被农民伯伯邀请去拔萝卜,通过课件展示让幼儿观察。然后通过图片设计出一个场景地点,老师引导幼儿发现地里有许多的萝卜。然后,就开始“拔萝卜”,我拔了一个萝卜!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拔了一个萝卜。拔萝卜的过程是让幼儿完整的感知“1”。通过亲身体验帮助农民伯伯的过程,让小朋友人感知一和许多的关系。活动的难点定位在感知“l”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因为在幼儿学习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一个由易到难的规律,在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感知,体现了幼儿学习数的发展过程,这样才具有一定的递进性,让幼儿知道1个1个和起来就是许多个,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增强了幼儿的数概念。“l”是自然的单位,“许多”是含有两个以上元素的集合,它们之间有一个量的区别。在目标中还强调了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l”和“许多”两个量.符合小班幼儿的思维发展要求,也促使幼儿在表达过程中理解“l”和“许多”两个方面的`意义。
四、 说学情
小班幼儿年龄在3-4岁左右,他们对数的初步概念都很不明确,但是他们有一种对游戏的酷爱心理,并且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是某一角色的扮演者。但是自己又没有很明确的想法,和一个正确的角色心理。只是常是在嘴上说说而已,做到实际中有意义的机会却很少。所以,通过本节活动给幼儿提供一个可以亲身体验的机会,从中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快乐,也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五、说教法
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角色游戏法、提问法等。
1、情境教学法:
我启用了请小朋友帮助农民伯伯拔萝卜的这样一个场景,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幼儿置身于这样有一个真实的环境中,萝卜一个一个的拔出,清晰的显示出“1”和“许多”的联系。这样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同时也是依据幼儿思维的发展需要,观察体验都在其中,教师再加以引导总结,明确出其正确的定义,让幼儿对“1”和“许多”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认识。
2、角色游戏法: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通过图片操作,幼儿一个一个“拔萝卜”特别是拔的时候,来感知1个,不仅起到了学习的作用,也深深的让幼儿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助人为乐的快乐。这样大大增强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且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因为三岁左右的孩子语言正处在一个发展期,这时候让他们完整的表述也是为了能够增强他们以后学习的完整性。
3、提问法:
通过课件让幼儿观察,老师提出相应的问题,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比如说:天上有1个月亮许多个星星,1个小朋友手里有许多个气球。幼儿通过直观的观察思考作出回答,并且在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收获。同时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性。
六、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
1、游戏法:
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认识目标中的1和许多,正体现了《幼儿园指导纲要》提出 的“数学”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2、观察法:
让幼儿通过观察感知“l”和“许多”,加强理解“l”和“许多”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中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
七、 说程序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引出活动主线,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将自己收到邀请函
的事情告诉小朋友,请求他们的意见,并直接告诉他们现在我们就要去农民伯伯的地里看一看。小朋友们的兴趣都很高,这样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2、 展示情景,引出目标
通过课件展示让幼儿直观的看到“1”和“许多”的关系。地里有许多的萝卜,老爷爷一个一个拔萝卜,放在了筐里面,最终地里的萝卜拔完了,筐里有许多萝卜。
3、通过拔萝卜感知一和许多
这个环节是图片操作过程也是整个活动的兴趣点所在,教师准备的图片数量是和幼儿的人数相符合的。共涉及三个环节。
(1)看萝卜:通过看让幼儿感知地里有许多萝卜。
(2)拔萝卜:通过幼儿拔萝卜反复感知手里有“1”个萝卜,和地里的“许多”萝卜。(老师要根据课堂中的情况及时的做好即兴的处理:比如说有个别幼儿不愿意去拔萝卜,老师该怎么做?有的孩子没有听清老师的要求拔了两个萝卜,老师该怎么做?
(3)收萝卜:将幼儿手里的萝卜一个一个放到筐里感知“许多”,筐里有许多萝卜。
4、体验“1”和“许多”
这个环节是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幼儿充分的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用语言表达出“1“和’许多‘的关系。例如:1个老师许多小朋友,1条鱼许多水草等等。通过幼儿的表达老师掌握幼儿的学习情况。
小班关于布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跟随歌曲有节奏地双手交替做相应的动作。
2、尝试自编歌词并创编出各种上行、下行的`动作,感受表演、创造与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事先引导幼儿观察猫、猴子、壁虎、松鼠、乌龟等动物的爬行动作。
2、物质准备:猫、猴子、壁虎、松鼠、乌龟等动物的图片各一张;音乐《小手爬》,播放器。
活动过程:
1、律动激趣,引入课题。
2、介绍游戏的玩法。
(1)玩法:①~⑧小节,双手手指并拢,按节拍从腹部经胸前,均匀地交替向上爬,直至头顶。⑨~16小节,双手手指并拢,双手从头顶均匀地交替向下爬,直至膝盖。
(2)引导幼儿随音乐双手交替有节奏地爬,爬到指定位置。
(3)注重幼儿节奏的培养,如何引导幼儿听音乐一拍一拍地做拍手、拍腿动作。
(4)引导幼儿感受与表现旋律上行、下行的趋势。
3、鼓励幼儿创编其他动作表现音乐的上行、下行,如走、跑、跳、滚等,并想出其他用手表现走、跑、跳、滚等动作,随着音乐节奏一拍一下地进行游戏。
4、引导幼儿学习创编歌词并尝试表演。
(1)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猴子、壁虎、松鼠、乌龟等,想想:会在哪里爬?向上,爬到什么地方?
(2)活动延伸:
请家长利用亲子手册和幼儿一起唱、一起玩。
三、户外活动
1、体育游戏: 火车过山洞 见领域活动指导p21。
2、分组活动:(见周计划表)
小班关于布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对三拍子有初步的了解,体验三拍子舒缓、优美的旋律。
2、让幼儿初步学会唱儿歌《小小的船》。
活动准备:琴一台、图片两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生问好。
2、基本音阶练习:小兔跳、大象走。(模仿)
3、幼儿练声歌——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二、基本部分
1、复习旧歌曲《小雨沙沙》
2、引出
3、看图说话,引导思考: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4、新歌教学:a、让幼儿视听,熟悉音乐。(老师示范演奏)b、老师示范演唱。c、老师演奏生试唱(要求幼儿音准、咬字清晰)
5、分组活动:各小组跟着老师唱,鼓励幼儿大胆唱、大声唱,进一步达到教师的要求。
三、结束部分:
鼓励幼儿会唱的唱给大家听,唱给家长听。
小班关于布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向前跳、
2、初步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悦身心的经验。
活动准备:
1、小兔子头饰若干;
2、胡萝卜若干,分散在场地一端;
3、塑料圈若干;
活动重点:能双脚向前跳
活动难点:跳时轻轻跳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1)老师带头是并给幼儿带上小白兔的头饰,兔妈妈和小白兔蹲下做睡觉状。
(2)兔妈妈醒来了,并且亲切地说:"天亮了,孩子们该醒了。"在音乐的伴奏下小兔子们按节奏跟老师一起做洗脸刷牙熟透的动作,并且整理衣服。
(3)兔妈妈:今天的天气真好啊,我们来锻炼一下身体。
2、教幼儿跳:屈膝、摆臂、双脚并拢向前跳,幼儿练习。
3、游戏:《小白兔拔萝卜》
兔妈妈说:"孩子们,我们要开始劳动了,现在我们就去农田里把萝卜拔回来,但是田地里我们很远,我们应该怎么去呢?"开汽车"小兔子们手搭肩乘火车状绕场第一周后,老师边讲边示范从汽车上跳下来,跳时两只手数起来作兔耳朵,两腿弯曲一下一下地向前跳,跳到田里在拔萝卜,然后顺原路回到原位。
4、结束部分:分配几个幼儿拿塑料圈当方向盘做小司机开车带小兔子回家后,把拔来的萝卜送给来的`客人。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自己感觉美中不足的是准备的萝卜教具不够,如果能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一个萝卜的话,就不会有小朋友站在后面等待,就可以一个跟着一个去拔萝卜,还可以分组比赛拔萝卜,看哪一组拔得萝卜最多,就哪组胜利。这样的话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小朋友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
通过这节课使我更加意识到老师的课前准备对一节课能否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具的充分准备,教案的熟悉和老师的课堂组织语言也都是非常重要的。
小班关于布的教案篇5
活动背景:
结合在一月份组织的“魔法棒”系列活动中,孩子们对器械的使用有了浓厚的兴趣,能自主探索其不同玩法,借助器械,孩子的走、跑、跳、爬、钻等动作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活动兴趣大大增强。为了继续提高幼儿的动作水平,我们继续运用魔法棒来探索它的.不同玩法以及和其他器械结合使用的不同玩法。让幼儿体验集体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玩魔法棒的乐趣。
2、探索魔法棒和其他器械结合使用的不同玩法。
3、发展跳、钻、爬的动作技能。
活动准备:
1、活动材料准备:魔法棒、沙包、纸盒若干。
2、前期经验准备:跳、玩沙包的经验。
活动重难点:
重点:探索魔法棒和其他器械结合使用的不同玩法。
难点:掌握各种跳、钻、爬的动作技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热身运动
——《健康歌》
(二)基本部分
1、认识活动材料。
——引导幼儿认识魔法棒、沙包、纸盒。
2、引发幼儿探索魔法棒与不同器械结合的不同玩法。
——幼儿自由探索并展示。
3、集体游戏
(1)双脚连续向前跳
——器械摆放的高度成一底一高状,幼儿进行双脚连续跳跃。
(2)开合跳
(3)钻
(4)爬
(5)单脚跳
(6)夹物跳
——由始点出发双脚夹沙包跳至终点(始终点距离分别为1m、2m)
(三)结束部分
放松操
小班关于布的教案推荐5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