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案中的详细教学安排和评价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下面是丫丫文章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语文漏的教案优质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语文漏的教案篇1
课题
学习背诵
课型
练习体会型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一般的背诵方法,并明确背诵的价值及重要性,能在阅读活动中不断积累。
课前准备
准备背诵古诗,想想背诵方法。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激趣
导入训练
1.组织古诗背诵活动。
2.交流背诵的好处。
3.引入新课:列夫·托尔斯泰说:“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马克思喜欢背诵诗歌,他从小时候起,坚持用一种自己不太熟悉的外语去背诵诗歌,日久天长,他的记忆力越来越强。我们在阅读中积极学会背诵,那你就会越来越聪明。今天就教你背诵的方法。
1.学生背诵古诗。
2.小组全班交流背诵好处。
积累知识、锻炼记忆、
积蓄词汇、丰富语言。
提高阅读和能力。
尝试练习
学习方法
1.出示精美片断《雪儿》第四、五自然段,请学生用各种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并记时。
2.汇报背诵情况。
3.方法:明确背诵要领。
①深刻理解是背诵的基本条件。
②边读边背,可采用默读也可以用朗读的方法。
③抓关键词,给背诵以提示。
④列出提纲,便于背诵。
1.学生记时背诵。
⒉交流背诵方法:
(1)多读记忆
(2)理解记忆
(3)分句记忆
实践训练
巩固方法
1、出示训练片断:
少年王勃第二、三自然段要求选择方法在10分钟内背诵。
2、进行小组背诵,选出代表参加全班比赛。
3、交流运用的'过程,评选背诵能手。
1、学生选择方法自读自背。
2、小组比赛,选出代表。
3、交流运用方法:
①深刻理解:凝望秋景、写成名文
②抓关键词:站、望、天、水、鸭、霞。
③列出提纲:胸有成竹说、笔走如飞写、拍案叫绝夸。
布置作业
延伸课外
用自己喜欢的背诵方式,每天背诵一段你最喜欢的文字,不少于100字。
每天背诵100字短文,并作好记载,准备参加者班级背诵比赛。
小学语文漏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会认9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电视塔是做什么用的。
教学重点:
1.学会7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电视塔是做什么用的。
教学难点:
理解“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 请同学读一读这个字。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塔?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神奇的塔”。教师接着板书:神奇的。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这个神奇的塔是什么塔?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塔?)咱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听录音读课文。思考:这神奇的塔是什么塔呢?(生:这神奇的塔是广播电视塔)
2.你们去过吗?请去过的`学生讲一讲。
3.你们知道我国有几个著名的电视塔吗?老师告诉你们,我国有3个著名的电视塔:第一个是上海电视塔,叫东方明珠;第二个是天津电视塔,简称天塔;第三个是北京的中央广播电视塔。
4.你们想看看吗?那老师当导游带大家一起去看一看,放录相。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和会认的字。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把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3.抽读带拼音的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读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5段)
5.分段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板书:
2.这塔很高很高,你们能把它读出来吗?自己试试。
3.指名读。
4.教师也想读读行吗?教师范读。你们听出什么了?(听出这座塔特别高)
5.学生模仿读。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在实物投影上出示书上插图,你能看图说一说吗?
2.师讲:塔这么高,星星月亮看见了想说些什么呢!自己出声读读2、3段。
3.同桌同学分角色读2、3段,体会它们说话的意思。
4.分角色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星星说的意思是塔特别高,离星星很近,更加突出了塔高。月亮说的意思是塔很美,每当晚上,电视塔里面的灯都亮了,就像一盏明亮的宫灯。)
板书:美
师问:你们见过宫灯吗?什么样呀!请查找到宫灯图片的同学放在实物投影上让学生看一看。
又问:给你什么感觉?(美)
5.你能不能把塔的高、美读出来?同桌读,指名读,教师指导读。
(三)学习四、五段。
1.实物投影出示第二幅图:他们在干什么?
2.自己出声读读第四五段,妈妈和力生说了些什么呢?
3.同桌同学分角色读他们说的话。
4.指名分角色读。
(1)思考:妈妈说这塔很神奇,为什么这塔很神奇?(生:这个塔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
(2)“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平时的生活说一说吗?
5.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和神奇的感觉。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
六、学习生字:
(一)读准生字的音:
1.自己读读本课生字,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比谁全读对了!
3.抽读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4.认识新偏旁“单人旁”“门字框”。
(二)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学生自学。
2.小组讨论自己是怎样记字形的?说说平时是怎样用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学习过程。每组讲一个字,讲的不好,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小学语文漏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懂得善于用科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疑问,就在生活中有所发现。初步了解用事实论证说理的好处。
积累目标:
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漩涡
口语训练:
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尝试着为文章更换事例或名言。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事实论证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些天,我和大家共同学习了《统筹方法》这篇文章,我们由生活中一个常见的泡茶的例子中懂得了只要肯动脑筋,就可以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这样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共同品味几个来自平常生活而又发人深思的'故事,课文的名字叫《一百个问号之后》。
二、 初读感知
1、同学们一定很奇怪,一百个“问号”是从哪里产生的?“一百个问号之后”又会产生什么?下面请同学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标出小节数,圈划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明确:从平常的生活中,平常的自然现象中产生。会产生真理、科学。
2、从生活到发现真理、科学需要什么条件?
明确:要有敏锐的眼睛,有善于思考的脑子,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
三、分析理解
1、作者是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有什么好处?
明确:举了三个人的事例:谢皮罗、魏格纳、奥地利医生 具体生动、典型而有说服力。
2、你觉得这三个人的成功有什么共同之处?
明确:有敏锐的眼睛、善于思考。(善于从普通、寻常、细小的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为什么——发现规律——发现真理)
四、感悟提升
1、三个事例给我们的启发又是什么?
明确:科学并不神秘,并不遥远,只要你善于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当我们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时,我们会发现生活很实在,很熟悉。
2、为支持作者的观点请再另举两个事例,即: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们,在科学的道路上,无不都是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开拓者。
3、分享善问与科学关系的格言。
五、巩固提高
作业:
1、解释成语: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的含义并造句。
2、请你也提几个生活中的值得探讨的问题与大家交流,并试着找出科学解释。
小学语文漏的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观察事物的情趣
能力目标:学会按从整体到部分,从天空到地面,由近及远观察图上的景物,能比较具体地记叙一项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有条理地比较具体地把放筝的情景写下来。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课前准备:录音、投影
五、教学设想:
课前先组织学生做风筝或带学生进行放风筝的活动。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前两天组织的放风筝比赛吗?一只只风筝在空中飞舞,大家玩得可开心了!看,这就是我们比赛场上的一角(放投影),今天我们要求来写一写《放风筝》。
1、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天空到地面,从远处到近处的顺序观察图上的景物。
2、自学课文,明确目标。
二、观察图画,指导习作。
1、默读第一部分、思考:
①本次习作主要要求是什么?
(有条理地比较具体地把放风筝的情景写下来)
②的常规要求是什么?(注意用词正确,语句通顺,意思连贯,不写错别字)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讨论本次习作要求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从整体到部分, 从远处到近处)
三、练习说话
1、各自试说。
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说。
3、师生点评。
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能有条理,具体地写下来,并交流评议。
教学重点:具体地写下来。
教学难点:突出重点。
教学过程:
1、自由说。
2、指名说(依据过渡句)。
3、各自试作,教师巡回指导(可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4、反馈讲评。
小学语文漏的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该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描写历史人物的感人故事。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贝多芬的故事,初一的学生有所了解,但其了解是浅显的,模糊的。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法,形象的描写了这位音乐巨人独特的个性和精神。走近他,了解他,学习他,是一次震撼人心的精神之旅。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培养搜索信息的能力;
2.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学法指导:
1、速阅读的方法:不出声、不回读、不指读、不唇读,搜索重要信息;
2、读写结合法:读是基础,是吸收;写是表达,是创造。
3、自主探究法:小组间的讨论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思,遥看大师:
播放贝多芬的作品《命运交响曲》,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沉思遐想。追问:听这曲子你想到了什么?这首曲子的名字是什么?你印象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刚才我们与大师贝多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这个被称为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说明:音乐是宇宙通用的语言,通过听,激发学生想象和阅读的兴趣,自然的`导入课文,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走近大师
1、快速阅读课文,读完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主要写了几件事?
2、再谈对贝多芬的认识。
说明: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一环节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三)局部品味,触摸、评价大师
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音乐大师贝多芬,现在我们再由外表到内心对贝多芬进行更深入细致的了解。
1、划出描写贝多芬外貌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说说这些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个性?
2、这些描写是按照什么次序来写的?明确:由整体到局部,局部(由上到下)
3、贝多芬的哪些语言触动了你的灵魂,请谈谈你的感受。
在20节、22节、24节、27节等处
4、再请学生谈谈:你眼中的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让学生各抒己见,结合课文和自己旧有的知识来谈。明确: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说明: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
(四)拓展延伸,摹写小我
1、从这篇文章中,你认为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注意那几点?
明确:要通过多种描写刻画人物,外貌描写(与众不同之处,以形传神,忌脸谱化)语言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
2、写作:《猜猜他是谁》为题,写一个班内人物,重点通过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该人物独特的个性。交流。
说明:读书贵在能入能出,借鉴模仿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写能进一步感悟领会本文描写人物的精妙。
(5)回顾课文,与大师平等对话
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边听边写《贝多芬,我想对你说》,写出一两句有独特见解的话。相互交流。
说明:以音乐为背景,加以评论,便于学生创造性的阅读,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板书设计:
衣着 整体
头发 蓬乱 上
形 外貌 头部 眼睛 深邃 局部
嘴 紧闭 下
神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小学语文漏的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把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教具准备:
录音机、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词语----出示在图中相应的`事物旁)
2、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从图中的哪些景物中找到了春天?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景物旁出示词语。 春风
三、齐读词语,体会特征
1、读词串,说一说每一组词串与春天的什么有关?
2、除此之外,你在春天里,还观察到过什么?
教学后记:
小学语文漏的教案优质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