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可能出现的教学困难和问题,编写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建立学科知识的系统结构,提高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丫丫文章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孔子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孔子教案篇1
春夜喜雨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②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③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④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研读感悟
①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a.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b.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c.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③师引读。
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生活中,我们也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①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②明确责任:各小组主民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小组的活动。
③商定方案: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商定准备了解哪些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文字报老师处。
孔子教案篇2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介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以前的教材中基本没有。这说明现在又重视传统文化了,也确实是这样,我们现在有多少的教育思想乃至生活理念都是来自孔子的。所以,上这一课,也便给它增加了许多内涵:要让学生了解孔子拜师的事情,也要补充关于孔子的生平的,关于孔子的《论语》的。
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个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及止境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所以,可以两课时分别解决。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孔子基本不了解,最多只限于他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名句,所以,首先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课后也抄写一些孔子的语录给学生背背。
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是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形成,所以,像划句子这样简单的学习能力,还需要对学生巡视指导。
三。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与老子的热心。
2、阅读课后的选做题与资料袋,并通过补充其他资料,加深对空子大家的了解。
3、会读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掌握14个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四。阅读主线索
第一课时: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想象及补充资料的学习,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
第二课时:体会老子收徒的热心。
教学重点:第二自然段,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尤其是他克服重重困难的词句。
教学难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五。教学理念:
将课外阅读有效地渗透在课内阅读中,增加学生课堂阅读量。
六。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一。背景资料介绍孔子
1、导入课文。
问:后面这么多老师,你们高兴吗?这让老师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是焉”,哎呀,大家当中肯定有我的老师啊,我可得向几十位小老师共同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
2、学生自读课文后的《资料袋》,感受孔子的伟大。2.揭示课题,写课题。
课文后面的材料介绍孔子叫孔丘,老子叫老聃,可大家为什么说孔子、老子呢?师介绍“子”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还有:孟子、韩非子、孙子等等。生汇报,师相机评价。
3、师;通过大家的介绍老师知道了孔子和老子都是有学问的人,人们对他们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二。初读,感受“诚心”
1、自读3分钟,你能读几遍?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回。
2、交流读词语。
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日夜兼程远近闻名
传授佩服纳闷止境
等候迎候拜访拜见
3、同桌互读最受感动的地方,说说感受到了什么?
4、教师板书,小结。
三。研读“诚心”
(一)合作交流
1、自主阅读,用“——”划出孔子诚心拜师的句子,用“。。。”圈出重点词语。
2、交流
板块一:“屈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你能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孔子的诚心,圈一圈,读一读,说一说。
2)交流:*用比较的方法,从体会“终于”一词,体会孔子克服了重重困难。
*在学生交流时,由风餐露宿引出风尘仆仆。
3)指名读,齐读。
板块二:
孔子想:这位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自读,体会到了什么?
2)选择其中的一句话,感情朗读。自读。指名读。
3)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的这句话。
联系课文,联系自己实际谈感想。
板块三:“从此,孔子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1)围绕着前一句想象说话。
2)教师补充资料。
板块四:第一自然段(也可放在学习板块二时)
3、积累:用一分钟时间,背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
(二)、研读感悟孔子的品行
一个人的品行是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你能不能找出表现他这些品行的句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提示:孔子拜师时多大了?三十岁是大还是小?指导读“总觉得”“还不够”在读中你感觉到了什么?说明什么?(“谦虚好学”)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提示:感受到了什么?“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理解的。
1)你体会到了什么?相距上千里说明什么?(路途遥远)
这让你想到哪些成语?(千里迢迢、万水千山)
你能读出“远”吗?
你读到“风餐露宿”这个词语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体会“日夜兼程”
烈日炎炎的白天,孔子在赶路;
———————,孔子在赶路。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让我们学学孔子,彬彬有礼地拜见老师吧。读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怎么理解?
用一个词?(学无止境)你还知道哪些成语跟它意思一样?(学海无涯)
联系实际生活来说说?
师:这就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学习的一个根本原因。
你们在不断的学习,老师在不断的学习,今天在场的所有人也在相互学习,可见学习是没有尽头的,让我们在齐读一下这句话。
引:因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去拜师
因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风尘仆仆、不辞辛劳去拜师
因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求知若渴、迫不及待去拜师
面对这样的孔子,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四。拓展,深入感悟“诚心”。
孔子一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精神财富。单单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弟子记录下来,变成了一部书叫《论语》,对后世影响很大。我们一起来积累一下他的名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名言?
1、你还知道孔子拜师的其他故事吗?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两则孔子拜师的故事。
1)孔子跟师襄子学琴。
2)孔子拜项橐为师。(三字经: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五。作业
作业本第1、2、3、5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对孔子拜师有什么认识?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那么老子又是怎么对待孔子的呢?
二。自主研读
(三)、感悟老子的品行
你觉得老子是个怎样的人?又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呢?
1、自主阅读思考:老子是怎么对待孔子的?划出相关的词句,朗读体会。
2、交流。
重点研读“迎候”与“毫无保留”两词。
小结:
他们是德才兼备的人。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扎实、认真提态度。老师也衷心地希望在座的同学们也能像孔子那样,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做到不畏艰难、谦虚好学、彬彬有礼,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三。孔子文化交流
1、你知道关于孔子的什么资料吗?
学生交流。
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学习了解孔子的论语及三孔方面的文化。
2、学习课文后的选做题。
四。完成作业本上的作业。
孔子文化在我们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中也不过是一个点,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不一定很古,它有时离我们很近,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希望大家透过教材这扇门,课后去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1、课外收集积累孔子的名言和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2、办一期“走近孔子”的手抄报。
3、做一做“孔子书签”。
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老子)
学诲
而学无止境人
不不
厌倦
孔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一、二、八自然段。
2、理解生字词,联系上下文体会成语的意思。
3、体会第八节中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涵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重难点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适时自主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示水在大自然中不同的形态,使学生加深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巧借水诱导弟子,教给他们做人道理。
一、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孔子
师:孔子是谁?同学们课前搜集了资料,谁愿意上来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师:同学们对孔子了解的还真不少!
(看网件关于孔子的介绍)
师:现在春暖花开,正是出游的好季节。于是孔子便带着他的弟子们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啦!
板书完课题:孔子游春
学生活动:
生1: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
生2:南京的夫子庙就是纪念孔子而建的……
生3:……
生n: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生读题。
二、教学活动。
1、学习第一段。
(1)、(看网件上泗水图片)
现在我们随着孔夫子的脚步来到泗水河畔,你们喜欢这儿的景色么?
(2)看来同学们很喜欢这儿的景色,我们来读读课文是如何描写泗水河畔美景的。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朗读“大自然多象一位伟大的母亲!…”,体会排比句的用法。
部分学生试着在有感情的基础上背诵。
你最喜欢文中哪句对春天的描写,就先把他背下来。
(4)同学也很喜爱春天的美景,把它带到了教室里。
2、学习第二段。
师:泗水河畔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可是孔子却顾不上欣赏,原来是奔腾不息的河水引起了他的思考。由这司空见惯的河水会想到什么呢?
师:看完了你想到了什么?
师:我们来看看孔子想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哺育生灵——有德行
流必向下——有情义
穿石凿壁——有志向
荡涤污垢——善施教化
适时引导学生体会水的特点与孔子联想到水的品质之间的联系,思考孔子对学生讲这段话的原因,明白孔子是在借水教育学生要做真君子。
指导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教学省略号。
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你还能由这千姿百态的水想到什么呢?
三、当堂总结课文。
1、随孔老夫子去泗水河畔游春,大家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
2、看来大家都觉得孔子关于水的论述很有哲理,那么我们一起来把他背诵下来,一起做真君子。
指导背诵。
学生活动:
生仔细看图,说出图中描写的景物,表达自己的喜欢。
生自读课文,体会哪些地方觉得写的美?感受到什么?
(生从“阳光普照”、“桃红柳绿”、“习习的春风”等处体会,把大自然当作母亲来写)
学生朗读,小组内评议再读。
学生仿照句式“()是她的()”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各小组创作的春景图通过共享在班级中交流欣赏。
生欣赏表现水不同形态的视频。
指名说。
生读孔子的话,思考讲了水的哪些特点?孔子由这些特点分别联想到什么?
学生质疑。
生再看“水”的视频。
在小组内讨论对孔子话的理解。
小组汇报。
生第三次观看“水”的视频,补充省略号。
生1:……水好象很勇敢。
生2:……水好象很彬彬有礼。
生3:……水好象很宽容大度。
生4:……水好象……
…………
生1:他很有智慧,能够从水里看出这么多做人的道理……
生2:他对学生和蔼可亲,有问必答……
生3:他在讲水其实是想教育他的学生能作真君子……
………
生练习配乐背诵第八自然段。
孔子教案篇4
教材分析:
?孔子游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它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课文不但巧妙地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述了春天到来时泗水河畔的美景,而且把孔子带弟子们游赏与他对弟子的循循善诱交融在一起作为重点进行描述,以水为话题,叙物明理,内涵十分丰富、厚重,有利于激发学生了解其深层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把自然段。
2、导学生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感受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时间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孔子,导入课题。
1、板书:孔子(同学们了解孔子吗?可以起来说一说,其他同学补充。)
2、师板课题,围绕课文,质疑导入(读了课题,我们想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教学设想:教学的起始,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基础着手,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激起学生的认知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把文章读熟读顺。
(2)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检查自读效果,相机正音,指导读好长句、重点段。
3、默读全文,了解作者写作思路,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设想:注意引导阅读感知,感知深,才能理解透。]
三、品读春景,初识水性。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像泗水春景。(播放音乐《江南春色》,学生自读想象。)
[教学设想:借助音乐,与精美的文字相结合,意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感受泗水的春景之美。]
2、指名说说自己感受的春色。(多位同学尽情交流。)
引导谈感受:泗水的春景美在哪?(从两个层次引导学生:一是景色美:二是语言美。)
3、小结板书:春意浓
4、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初步感悟水与春景的关系,体会大自然的和谐美。
5、过渡:浪漫迷人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孔子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语言更给我们启迪。
6、出示: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指名读。
(2)师述:这段话的含义的确很深刻,读了这段话,你有疑问吗?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师相机小结:
水滋润万物,哺育众生,像君子一样无私仁厚
水和顺温柔,真似君子温文尔雅恬淡的性情
水穿山岩、凿石壁,胸怀志向,多像君子般百折不挠得坚贞情操
水能荡涤污垢,还万物本真洁净的姿彩,多像教人求真求善求美的君子风范
7、多媒体播放水的视频,请同学们看着水,谈谈你是否也从这水中感悟的什么?教学其中的省略号。
8、司空见惯的水中竟蕴含深刻的人生大智慧,读了真令人受益匪浅呀。谁会读这一段话?
9、指导感情朗读,理解水的性格,并试着背诵。
[通过抓住难点,引导学生质疑,讨论,想象,感情朗读,感悟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牵一发而动全身]
四、体验对话,感悟师生情
1、分角色朗读10——17自然段,谈感受。(联系插图感受孔子与其弟子的浓浓师生情谊。)
2、引导学生体验师生之间的和谐情谊。师问:“如果你是孔子的一个弟子,此时你会向你的老师说什么?”
3、孔子让学生在游玩中谈志向,你对这位大教育家有何评价?
4、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延伸,积淀情感
1、交流孔子的名言与故事,加深对人物的认识与理解。
2、作业:搜集孔子与其弟子的资料,在主题班会上交流。
[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与学生的情感结合、与课外阅读结合,共享教育的真谛。]
板书设计:
春意浓
孔子游春
做真君子
师生情浓
孔子教案篇5
一、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板书:春)读。同学们,当看到春这个字眼的时候,你的脑海里闪现了些什么呢?想到哪些描绘春天的成语、诗句或者是精彩的片段了呢?
刚才这位同学所背诵的节选自现代著名散文作家朱自清《春》一文之中,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边读边体会朱自清笔下美妙迷人的春天。
出示幻灯片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至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操作提示:学生说到就展示幻灯,请大家齐读。反之,则不出现。
2.同学们,春天就是这样生机勃勃、多姿多彩、如诗如画,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描绘春天的文字,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幻灯2: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①请大家小声地读一读这段文字,用心去体验、享受这美好的春光。
②这段话中有你不认识的字吗?
▲知道袤是什么意思吗?(南北的长度叫袤,广是指东西的长度。)广袤;指土地的长和宽。
▲眸子的眸虽然是一个生字,但是我相信同学们通过观察它的字形一定会知道它的意思的?(本指瞳人,泛指眼睛。)
▲飘逸,洒脱,自然,与众不同;习习,形容风轻轻地吹;和煦,温暖;絮语,a、絮絮叨叨地说;b、絮叨(说话罗嗦)的话。
③扫除了这些拦路虎,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把这段话读得更加通顺、流畅。
同学们,这段文字我非常喜欢。读完一遍,我就忍不住读第二遍、第三遍,每读一遍感受就更深一层,我多么想把自己读后的体会拿出来与你们共同分享啊!你们有与我分享阅读体会的愿望吗?可得要准备充分吆!下面请大家再用心地读读这个段落,一边读一边想象,把这段文字所描绘的美景在你的脑海里显现出来,能做到吗?
④看到那美妙的景象了吗?你们也喜欢这段文字吗?能把你们的阅读感受拿出来一道分享吗?
▲是啊,春天是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你们看,金色的阳光,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柔柳,青青的小草,再加上泗水的绿波,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多迷人人啊。
(读:你说得不错,如果能把这句话读好就更棒了,愿意试试吗?再指名读齐读)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段话,在遣词造句方面很有特色。
▲你真会阅读欣赏。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词手法,这样表达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大自然的壮美,而且还很好地抒发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应该要向这位同学这样,不仅要关注文章写了些什么,还要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
(读:请你来读读看,让大家一起来体会这句话的表达形式齐读)
▲不知道同学们留意到没有,在这段话的末尾有一个省略号,我想这个省略号的作用大家一定明白。那么,你能通过想象,把省略号省略的内容补充上吗?请看幻灯,同桌的同学讨论交流一下,我们可以把漫天的云朵、峻峭的山峰。绚丽的鲜花比作大自然这位伟大母亲的什么?
(出示幻灯片3:)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漫天的云朵是她洁白的裙子。
峻峭的山峰是她强劲的筋骨。(强劲的手臂、臂膀)
绚丽的鲜花是她迷人的微笑。(美丽的绣花鞋)
是她。(滔滔的江河是她流动的血液)
(评价: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啊,真有灵性,太迷人了,真是童话般的境界)
▲同学们,你们看,一个小小的省略号竟能引发我们这么多美妙而又神奇的想象!看来,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还应该要关注文章的标点符号啊!谁能把上面的文字和刚才想象补充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让大家来感受大自然这位伟大母亲的形象。
(评价:你真的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这位母亲的伟大了,非常感谢你!)
⑤感情朗读,引导背诵。
▲你能推荐一位同学把这段文字美美地读给大家听听吗?其余的同学注意静静地聆听,细细地体会。一同来享受这美好的春光。你能评价一下她读书的情况吗?(自评、师评)还有谁愿意试试?(我想他是全班最好的了,没有超过他的了吧?太棒了,听了你的朗读,泗水之滨的迷人春景又一次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同学们,这美妙的读书声是否也激起了你朗诵的兴致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把泗水之滨那迷人春景给读出来。
▲同学们,面对这不多得的精彩之作,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它保存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呢?请大家自由地试着背一背。(请一生背,其余跟背。)
二、研读317自然段
1.背得不错!我想他之所以背得这么快,这么好,是因为他用心了,动情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啊!刚才我们欣赏了泗水河畔的迷人春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伟人,(板书:孔子)谁了解他的?还有谁补充?
2.教师补充介绍
孔子,二千四百多年前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提到孔子,就不得不提《论语》,这是一部记录他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千百年来被人们所传诵。能背诵几句吗?老师这里也带来了两句:
(出示幻灯片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光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收获;反之,光思考而不学习,也会感到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师读,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中思,思中学,把学和思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到既会学习,又会思考。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齐读
3.学到这里同学们或许会感到疑惑,孔子与春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文(板书:游),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下面就让我们随同孔子一道去那风景秀丽、春光融融的泗水河畔游春。
4.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看课后的生字表,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同学们刚才读书非常用心,非常投入,读书就应该这样。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是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了,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不知同学们能否满足,想知道我的心愿是什么吗?这个心愿就是想请几位同学们来课文读一读。谁想读的?(让学生推荐两位平时当众朗读机会比较少的同学读,指名4人分工合作读317自然段,1、2自然段集体读。)
▲同学们,会读书的人往往善于抓住要点,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把一篇文读成很短的几句话。我们已经把文章读了两三遍了,谁已经把文章读成了很短的几句话了呢?
▲同学们,会读书的人不仅能善于抓住要点,把长文读短,还能够把短文读长,把一句话读成一段话。下面还是请同学们来读书,要知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回读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边读边思,边思边写,看看文章中的哪些语句能够触动你的情思,引发你的感慨,就请你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感悟与理解。
☆4、以文本为凭借,进行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刚才,教室里是静悄悄的,这是课堂上最美妙的风景。我真的不忍心打破这般的沉静!同学们,通过静思,文章中一定有不少语句触动了你的情思,引发了你的感慨,我看你们都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了许多闪烁着智慧的文字。愿意把你的读书收获拿出来和大家一块分享吗?谁先来。
a.观水段
▲孔子观水心情不平静,你知道为什么吗?同学们,如果你们能把孔子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与这部分的文字联系起来思考,相信你会产生更为深刻的感受。
▲是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苦短,光阴似箭,年华易逝。我们现在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春天,应该把握、珍惜这宝贵的时光,播种美好的理想。
出示幻灯片5: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他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读一读,看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同学们注意到意味深长这个词了吗?孔子的这番宏论有哪些意味呢?
●面对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孔子竟然能从中发现如此深奥的道理,并巧借流水教导弟子,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像水一样,做真君子;孔子并没有居高临下的空洞说教,而是借水喻人,发人深思。孔子伟大的人格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于此可见一斑。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赞水的这一段落。
▲他的弟子明白了老师的用意吗?能具体说说吗,还可以从那里看出来?
(疑惑惊讶抒发志向孔子的赞许)
●子路乐善好施,有如水的哺育众生,有情有义,颜回希望成为不好表功的人,他的谦虚沉稳,正如水的和顺温柔。
●颜回把他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想知道吗?请看幻灯。
○师生同读。
○师释义:颜回拿利剑、美玉、猛虎、凤凰来自比,告诉我们他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他非常渴求建功立业,为国为民做出贡献,但却无用武之地。可他并不悲观失望,也不高傲自负。正如他所说:用之则行兮闪闪发光舍之则藏兮不卑不亢。
出示幻灯片6:有利剑兮匿于鞘中,有美玉兮泥上深藏。虎落平壤兮反不如犬,凤凰落地兮被鸡啄伤。生不逢时兮玉石不辨,不遇明主兮骥锁厩房。用之则行兮闪闪发光,舍之则藏兮不卑不亢。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天地间有两种书:一是有字书,二是无字书。无字书的内容十分广博、深奥。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川湖海、风云雷雨都是无字之书,都是活的知识宝库。这部宏大、深邃的无字书,需要我们去勤奋努力地阅读,仔细深入地思考。教室是个小课堂,自然是个大课堂。
b春意浓
●弟子们不仅沐浴在春风中,更是沐浴在师爱的阳光里,沐浴在美好的人生里。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师生间浓浓的情谊相互交融,令人叹为观止。(春意浓)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一定感受到孔子之所以是一个大教育家和思想家,不知你有没有联想到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两篇课文?对,就是《最大的麦穗》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这两篇文章。苏格拉底巧借捡麦穗,让弟子们悟出要把握住人生的机遇,不要让眼前的机会白白丧夫:那位哲学大师妙用除草一事,让弟子们悟出立德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而孔子以流水为喻,引导弟子们做真君子。我们不得不叹服,苏格拉底、那位哲学家以及孔子都是大师,他们润物细无声教育技艺令人折服,看来大师就是大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赞水的这一段落,把握真君子的标准,学做真君子。
5.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孔子游春》,与孔子这位大圣人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触摸到了他那颗伟大的灵魂,感受到了他的智慧以及博大精深的思想,不知道同学们觉察到没有,这浓浓的才春意已悄悄地荡漾开去,将我们紧紧地包围着。
三、自主设计作业
1、同学们,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那么,课后你最想为自己设计一项什么作业呢,学生交流,教师点评。(引导写:建议你们课后把这篇文章的生字新词抄写抄写。)
2、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自己设计的作业,完成得很出色,期盼着你们精彩作业。
早就听说我们的新区实验小学的同学十分喜欢语文这门学科,我今天有幸来到了富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苏州,来到来美丽如画的苏州新区实验小学,看到了你们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顿时感觉到你们身上透发出一股浓浓的语文味。
咱们初次见面,你有什么想问问我吗?
生:请问老师你贵姓?
师:真懂礼貌!真不愧是苏州新区实验小学的学生。想知道我姓什么,是吗?你们猜过谜语吗?请你们猜个谜语好,因为我的姓就是这个谜语的谜底。这是个字谜,这个字谜与一个成语有关,听说过三番五次这个成语吗?
猜得真准!会写这个字吗?谁来写。
写得真漂亮!
想知道我的名字吗?
我的这个名字也与一条成语有关系的。这条成语已经很古老了,它出自一位圣人之口,也是去年高考的一道填空题。那就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的名字就与文质彬彬这条成语有关?猜猜看我叫什么名字?会写吗?
我的姓名已经出现在黑板上了,咱们一起来喊一下,好吗?
真亲切!
姓名就是给人喊的,以前当众喊过老师的姓名吗?今大终于喊了一次,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你们感到我与你们的语文老师有什么不一样呢?
孔子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 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 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一)、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1、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2、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3、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二)、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1、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3、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
(1)、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提问:为什么如此艰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
(谦虚礼貌)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②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体会: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谢老师等候”换成“迎候”好不好?为什么?
(三)、齐读三段。
1、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2、说说通过学习了这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3、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先练一练,再举手汇报。
三、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再读全文,再感受。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认字,并提示重点字音。
迎yíng 等děng 品pǐn
2、组词竞赛。
3、学字。
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4、学生说说其他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5、练习。
二、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
(2)背一背。
2、组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组推代表交流。
第三课时
(综合性学习)
一、教师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举手汇报。
3、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很古的,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4、设疑进入课文中提示:
到底都有哪些呢?课文中给我们例举了。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师:板书分类)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剪、扎、编织
民间工艺 绣 (泥人、彩绣、陶艺、微雕、篆刻)
雕塑、绘
……
传统文化
戏剧
民族艺术 园林建筑
民族舞蹈
……
节日风俗
风俗习惯 各地风俗
各族民族风情
……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设想开展活动的方式。
(1)、学生说一说。
(2)、教师建议。
2、组成活动小组。
(1)、自我选择合作伙伴,确定负责人。
(2)、确定活动目标。
(3)、拟定活动计划:
a、确定内容
b、确定活动方式
c、确定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
d、设计出活动计划
孔子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