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的秋作文6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为了作文能够获得高分,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它的写作,作文需要把握住主题观点才能写好,以下是丫丫文章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古城的秋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古城的秋作文6篇

古城的秋作文篇1

暑假期间,我去了云南丽江,那里有美丽神秘的玉龙雪山,小桥流水的丽江古城,土色土香的农家菜肴……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玉龙雪山是天下闻名的雪山,常年云雾缭绕、冰雪覆盖,像一个羞答答的小姑娘。来到了玉龙雪山,如同来到了冰天雪地的广寒宫。虽然是雪山,但在山顶上脱掉羽绒服,照在阳光下,还是很暖和的。随着台阶拾级而上,偶尔会看到冰川上一两块淡蓝色的冰,那可是整个冰川上最纯的冰了,纯得都可以吃了,怎么样,想吃了吧?

酒吧一条街是丽江古城最具特色的东西:深夜,古城里还是热闹非凡,酒吧里更加如此,跳舞的、唱歌的不计其数,人们唱着欢乐的歌,跳着欢乐的舞别提有多快乐了。民主工艺店的生意也相当的红火,小铃铛、小挂件、银器、玉佩、腰包……挂满了整个店面,人也挤的水泄不通,大家争着、抢着,生怕被别人买走似的。城门口也是里三层外三层,什么事这么热闹呀?原来是一群街头艺人在演奏纳西古乐,水车和小桥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十分协调,优美的纳西古乐渐渐的停了,人们也渐渐消散了,古城要睡觉了。

丽江当然也有民族特色小吃了,例如:糯米粑粑、丽江粑粑、凉皮……最好吃的是丽江粑粑,甜而不腻口,吃了一次,保准你还要吃!

这就是云南丽江,怎么样,心动了吧,还等什么呢?let′sgo!

古城的秋作文篇2

平遥,这个曾在两千年前因出产陶器而被命名的平陶城,后因避北魏拓跋陶之讳而改为平遥的历史古城,虽然现在我们已看不到它两千年前的古城风貌,然而此刻我们有幸能看到三百年前重修于康熙年间的这座平遥古城,并且它的城墙保存得十分完好。

在这古老的城墙之上,三千垛口,七十二敌楼依然巍峨耸立,难道这垛口,这敌楼,仅仅是用来防御敌人的进攻吗?从它的实用角度来说确实如此。但,三千,七十二不正象征了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大贤人吗?古代战争年代,平遥古人仍不忘学习及文人的重要性。可见这“文武结合”的精神早已种在了平遥人的心中,这也无怪乎坐落于文庙对面的平遥一中,年年高考升学率非常高,一直也是省属的重点中学,或许这已是在历史的沧桑中早已注定的了。

走下这刻满历史符号的平遥古城墙,再走入这票号之祖的“日升昌记”,奇迹!这简直真的是个奇迹!在这举世闻名,为战争而造的古城墙内又有一个举世闻名,关系着商业兴忘的票号。一个是战争中的焦点,杀声,喊声,弓箭,火炮充塞其中;一个是金融界的中心,钱进,票出,商贾,富豪频频进出。这日升昌记的名头,在几百年前就享誉全国,名满世界了。“轻重权衡千金日利,中西汇兑一纸风行”这副对联,足以说明当时日升昌票号的火爆与昌盛,别小看了“一纸风行”这四个简单的字,就这四个字,便断送了有数百年历史的镖局业。日升昌票号当年定下来的一些规章制度,在如今的金融界,企业界仍是制胜的法宝,日升昌票号的运作虽然现在已经消失了,但它的规范,它的精神却一直留传下来。

走过古老的平遥城墙,看过光辉的日升昌票号,穿过平遥县衙的层层大院,所以才立于城隍庙的戏台之上。我仿佛刚从历史中走来,一路观赏,一路品味。三百年的历史从身边匆匆而过,这座世界历史文化古城让人们永远感受着古代城市的生活。

古城的秋作文篇3

“尘浮兵马俑,雾锁大明宫。雁塔巍峨立,满城遗古风。”没错,这就是古城西安。

古城西安是唐朝盛世的古都,出现了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等等伟大杰出的皇帝,了解后我对古城西安更加感兴趣了。

古城西安的名胜古迹有很多,小雁塔、大雁塔、大明宫、华清池……,其中,我最喜欢大明宫和华清池。

大明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他的父亲李渊所修建的,作为唐朝帝国最伟大的建筑杰作,称得上唐朝最耀眼的璀璨明珠。它见证了唐朝兴盛和衰败,它占地约3。2平方米,大约有4个北京故宫,自唐高宗李治开始后十七个皇帝在大明宫处理朝政。可惜,在后来被烧毁,现在只剩下大明宫遗址。

骊山下的华清宫,景色迷人,云雾山中,泉水清澈见底,能看见泉水中的小鱼游来游走,活泼可爱。这里是唐玄宗和杨贵妃泡温泉的地方。“长安回望锈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唐朝杜牧路过华清宫写下的过《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写出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的典型事件,表达了杜牧对此事的无比愤慨之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这次旅行,我对历史更加深刻了。

古城的秋作文篇4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何,大家可以叫我何导游,我们这次要去的地方是丽江古城。

朋友们,丽江古城是中国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最高的楼也不过三层,有大大小小许多店铺在里面经营,还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走进大门,就是一个大广场,广场四周有许多条小路,我们选择中间的小路走吧!走进小路,就会看到两侧有许多的小店,有的卖鼓,有的卖一些小纪念品,还有的卖衣服……你们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爱的商品带回家的。路中间时不时会让出一条道来,那是因为有牵着马儿经过。

沿着小路向前走,眼前就是四方街,里面真是人山人海啊!有许多人争抢着要进去看看到底有什么东西,我们也走进去看一看吧!

听!那一阵阵欢快的打鼓声,正是小店的老板在表演呢!那声音就像天籁之音,好听极了!

目前的路程已经走到一半,瞧!右侧有一条小巷,叫做“美食一条街”,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小吃,任你挑选,特别是丽江地道小吃——包浆豆腐,颜色白中带橙,味道极其爽口,咬上一口就能感觉如同仙境一般美好!

我们现在往那一个小广场上走过去,广场中间围成一个圆圈,我们走上前去看一看吧!中间有一个小孩子,骑着一匹骏马,后面还坐着一个大人,专供游人们观赏,然后收他们的钱,这是丽江古城里常见的景象。

好的,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了,但是要注意不能乱丢垃圾,破坏公物。

游客朋友们,今天的游览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们就要离开美丽的丽江了,希望下次能再做你们的导游,欢迎下次光临!再见!

古城的秋作文篇5

各位游客:

今天我们要去丽江古城游览。我国有两大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们分列一南一北,各具特色,北方是山西的平遥古城,南方是云南的丽江古城。丽江古城由大研、白沙、束河三个相对独立的城建单元组成,大研古城是它们的集中代表,所以人们也常常把大研古城叫做丽江古城。从地域来讲,丽江大研古城是一座驰名中外的少数民族高原古城。

[大研古城的位置→历史]

大研古城位于丽江盆地的中心。请看盆地西南角耸立着酷似书天巨笔的文笔峰,丽江盆地则像一方碧玉做成的大砚台,古时“研”和“砚”相通,所以古城就叫大研,难怪人们说丽江文化昌盛是因为丽江钟灵毓秀、地灵人杰。

古城形成于宋末元初,明清以来一直是滇西北商贸中心和连接滇川藏的茶马古道重镇,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了。古城面积3.8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左右,居住着6200余户人家,常住人口约有2.5万多人,其中纳西族人口约占67%。丽江古城在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古城选址]

丽江古城除了同苏州古城一样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外,还在古城选址、街道布局、纳西民居等方面别具一格。古城北靠金虹山,西倚狮子山,东南向着千顷沃野,地势北高南低。这样的位置,冬阻西北寒流,夏送东南暖风,使古城冬暖夏凉,气候舒适宜人,我们身边的玉河水则为古城提供了洁净而充足的水源。可以说,古城的选址是十分科学的。

[水车→照壁→水龙柱]

我们面前的水车,有人说它是子母水车,也有人说它是情人水车。过去古城里就有水车,今天在一些偏远地方也还在使用。它可以用来舂米磨面,如果人住在高处或要灌溉的田地在高处,但水在低处流,还可以用它来提水。

水车旁是写有江题词的照壁,古城里有三房一照壁的民居,那照壁就像这个样子。照壁右侧是水龙柱。龙是管水的,古城里的土木建筑最怕火,但水能克火,所以立了这个水龙柱,以表达古城人民免除火灾的愿望。千百年来,古城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古城,也请各位朋友像古城人民一样爱护古城,不乱扔烟头垃圾。

[世界遗产徽记→石刻墙→巴格图]

再看世界文化遗产徽记图案。外圈呈圆形代表地球、代表大自然;正方形内框为两只手合围,代表人类的创造;圆圈和方框内外密切相连,表示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丽江古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杰作。环绕圆圈的文字,分别是中文、英文、法文的“世界遗产”一词。

右边的这堵石刻墙,采用丹霞地貌区特有的砂岩雕成,是因整治古城外围环境,于1999年建成的景观。这堵巨型浮雕墙,高9米,长55米,名为“丽江古城盛世图”,展现了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大研古城三个片区的古代日常生活场景。其代表性场景有白沙壁画、束河四方街、大石桥、大研四方街,还刻有东巴象形文字、纳西古乐演奏、男耕女织、古城民居大屋顶,是一幅浓郁的纳西风情画,称得上是丽江的“清明上河图”。

我们脚下是“巴格图”,又叫青蛙八卦图,是纳西先民根据五行学说创造的占卜工具。图案正中爬着一只青蛙,背上似有占卜经文,腹部横穿着一支箭,象征五方五行五色八位。箭杆朝东,象征“木”,木色青;蛙嘴朝南,嘴吐“火”,火色红;蛙腹居中,化为“土”,土色黄;箭头朝西,象征“铁”,铁色白;蛙尾朝北,撒出“水”,水色黑。此外,蛙的左肢指向东南,右肢指向西南,左脚指向东北,右脚指向西北,加上东、南、西、北,象征八方卦位。图案周围标有十二种动物形象,从正东方起的次序是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猪、子鼠、丑牛。这样,木、火、土、铁、水五行各配公母而得十,然后循环配与十二种动物而得六十序数。民间东巴祭司以青蛙躯体部位象征宇宙空间方位,布局阴阳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八方八门,使之形成了特殊的占卜图,用来解释自然界,预测人类生活。巴格图对研究纳西先民的原始宇宙观,乃至对研究八卦起源,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古城布局]

古城的街道和房屋布局,可以说是以水为脉,随势自然。象山脚下的黑龙潭泉水流出千米长的玉河,玉河泉水在这里分为西河、中河、东河,在古城里再分成更多的支流走街过巷,穿墙进院,流遍全城,使丽江古城富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审美情趣。古城的街道、房屋随着水势、山势自然伸展,与我国许多古城的方正严整的棋盘式布局迥然不同,更体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园林之美。以水为脉的布局也告诉我们,如果哪位朋友在古城中迷了路,那么,只要逆流而上就能走出古城,走到入口这里。下面就请大家跟我沿着西河畔的新华街进入古城吧!

[五花石街道]

可能有的朋友已注意到我们脚下的铺路石,这叫五花石。古城里铺的都是这种美丽的砂砾石板,经过千百年人马的踩磨,已经相当光滑。这样的街道旱不灰、雨不泥,如果是在阵雨过后进古城,街道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就像一条五彩斑斓的“花道”伸向远方,简直美不胜收。这种五花石是花岗石的一种,古城里铺的都是这种石头,难怪日本客人说:“你们丽江人真阔气呀!”

[小桥→流水→人家]

大家看,我们左边是西河,它流向四方街,流向木府,我们的右边是随着山势而建的纳西民居。这里玉水滢滢,垂柳依依,木桥座座,瓦屋鳞鳞,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据统计,在古城3.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石拱桥、石板桥、栎木桥365座。丽江古城既是一座水城,也是一座桥城。水,对古城来说,是脉络,是血液,水使古城充满活力,水给古城平添秀色。可以说,没有了水,丽江古城将失去一半的妩媚。

游客们,在这古城里,除了这水给古城带来活力外,还有一个给古城带来活力的方面,那就是居民。直到今天,以纳西族为主的各族人民仍然工作和生活在古城里。他们自然祥和的生活,使古城古风犹存而又生机盎然,因此人们又把丽江古城誉为“活着的古城”。大家随时可以见到纳西大妈们,身着宽腰大袖上衣,腰系百褶围腰,背披七星羊皮,在经商,在娱乐。她们年轻时披星戴月地劳作,现在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她们有时在古城中联袂而行,成为与古城十分和谐的一道风景,请各位注意观察。

[四方街]

游客们,现在我们到了四方街。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广场,它是由成排连接的铺面围成的一块近似长方形的广场街面,街场占地约有6亩。为什么叫四方街,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广场的形状很像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叫四方街,取“权镇四方”之意。也有人说是因为这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四方街为什么这样有名呢?如果说我国北方有一条世界闻名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话,那么,我国南方也有一条被称为“茶马古道”的贸易通道,它是藏区以及丽江的马匹、毛皮、药材等特产和南方的茶叶、丝绸、珠宝等商品的一条贸易通道,丽江古城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而四方街则是这个重镇的贸易中心。

古往今来,白天,这里商贾云集,买卖兴隆,并且自然地归行划市,连周围的几座桥都成了一些商品的专卖地,如科贡坊前的这座桥叫“卖豌豆桥”,西南角的这座桥叫“卖鸭蛋桥”。到了夜晚,特别是节日的夜晚,这里又成了各族儿女的歌坛舞池,人们燃起篝火,在这里对唱山歌,跳起锅庄、阿丽哩、芦笙舞,通宵达旦。如果你巧逢这样的盛会,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明代木公土司的诗句“一匝芦笙吹未断、踏歌起舞月明中”,就是这种盛况的真实写照。

也许大家已注意到四方街并不水平,而是向东稍有倾斜,这是为什么呢?四方街就如纳西谚语所说的,是个除了鸡辔头什么都有卖的热闹集市,没几天就会有许多垃圾,古城又没有固定的清洁工,古城人民就根据地势,巧妙地利用西河水自然冲洗街场。做法是:下午集市散了,人们就用三块铺板在街头河上一闸,西河水就漫上河岸流向街场,四周店铺的主人则用棍子乘着水势挑拨,污水流入东河,去灌溉千顷农田。利用河水自流洗街,既干净,又免了扫地之劳,这在我国的城市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科贡坊]

[纳西民居→四季博古]

纳西族的善于学习也反映在古城的民居建设上。古城民居在广泛吸收汉、白、藏等民族建筑文化的同时,也把本民族的建筑文化和审美意识融其中,形成了许多具有纳西特色的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等,并在门楼、前廊的设置和天井铺地、门窗隔扇等方面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目前,整个丽江古城(包括白沙、束河)的重点保护民居共有140户,而大研古城里就有112户。现在我们就进入“纳西四合院”参观。这是四合五天井,四合就是东南西北四方房屋,每相邻两房之间有一个小天井,加上中间的大天井共有五个天井,所以叫四合五天井。这四方房屋的楼上楼下都是相通的,所以又叫“走马转角楼”。大家看,这四方房屋的前檐柱下都垫有很高的五花石柱础,既保护了柱脚,又很美观,却不利于房屋的防震抗震,而丽江可是一个多地震区啊!主人难道不懂得这一点吗?大家说呢?原来,这种“走马转角楼”有一个特点,就是相邻两房有一棵前檐柱是共用的,两房的山架斗在同一棵柱子上,建筑上称之为“同梁合柱”。这种结构,不仅省了一棵柱子,还使房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所以主人才用那么高的柱础。

如果问这个四合院里哪一部分最富有纳西特色,那就是堂屋的六合门和六合门上的窗芯——“四季博古”。虽说这些也是学习汉族、白族文化的结果,但是到了现在,已没有哪一个民族像纳西族这样居家必有六合门,必有四季博古。这六合门,可装可卸,方便灵活,开则为门,关则为窗,平时只开中间两扇,遇有红白二事、客人较多时,六扇门均可卸下来。所雕的窗芯称为四季博古,构图内容多为四季花卉、博古器物,以寄托纳西人民四季吉祥、福禄寿禧、耕读传家的美好意愿。大家看,这叫“松鹤同春”,寓“春”和“寿”;这是“喜鹊争梅”,寓“冬”和“禧”;这是“鹰立菊丛”,寓“秋”和“福”;这是“鹭鸶采莲”,寓“夏”和“禄”;这是“孔雀玉兰”、“锦鸡牡丹”,请大家展开联想,看看它们有何寓意。

[丽江紫禁城“木府”]

现在我们就顺着木府的护城河前往木府。姓木的土司曾统治丽江四百多年,在占尽天时地利的狮子山麓,营造了规模宏大的土司府衙,被人们称为木府,护城河从北、东、南三面环绕着木府。大家会说,这也算护城河吗?原来护城河是又宽又深的,“改土归流”后,随着土司势力的衰落,护城河就越来越小了。

丽江古城还有一奇,那就是古城没有城墙,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回答。我来提示一下:土司姓木,而且历代土司热心于学习汉文化,也讲究文字避讳,请大家从汉字上去考虑。对了,木家居住的地方如果筑了城墙,就如同“木”字加了个框,成了“困”字,这当然不行。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就请大家见仁见智,议论一番吧!

木府快到了,我们面前的这座木牌坊上写着什么?“天雨流芳”,对。这“天雨流芳”四个字,原是明代的木公土司写的,后来散佚,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纳西族书法家、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李群杰先生补书的。这四个字,既可以用汉语解释,同时它又是一句纳西话。用汉语可解释为“皇恩浩荡像春雨一样滋润着神州大地”;在纳西语里,“天雨流芳”是“去看书吧”的意思,真可谓一语双意,别出心裁。

木府到了。据说木府是仿照北京紫禁城建造的,这种僭越本分的做法,在等级森严的古代是决不允许的,因此,木氏土司从不让外人进去,连徐霞客也不例外。徐霞客受木增土司的邀请,在1639年明朝末期来到丽江,远望着楼阁巍峨的木府,在他的《徐霞客游记》里写下了“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感叹,这句话已写在东边的照壁上。

这座石拱桥形似马鞍,叫金鞍桥,又叫玉带桥。这座桥之特殊在于它的长宽之比,一般的石拱桥,长比宽要长,这座桥则不然,它长仅3米,宽却达9.6米,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木氏土司出巡或者回府,总是八抬大轿以示显赫威严,桥太窄当然不行,还同时考虑到这桥与高大的忠义坊之间的呼应协调。

[仁寿桥→大石桥→阿溢璨]

现在我们前往百岁坊、大石桥、阿溢璨游览。大家看,在临街的房屋中,有的不是正面朝街,而是山墙一面朝街,对这一点,与梁思成齐名的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教授1938年来丽江考察时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请大家想一想山面朝街的优点。由于中式建筑不太高大,屋坡又长,如果正面朝街则采光不足,所以山面朝街的优点是采光好。

仁寿桥到了。这是中河,这里本来只有栎木桥,清朝后期这个巷道里一户纳西人家出现过一位长寿老人,叫年世光,他活了108岁,一时传为佳话。于是,官府和街坊捐银建了这座仁寿桥,又叫百岁坊桥,并在东边五六十米处建过一座木制的百岁坊,这个巷道也就叫百岁坊了。

现在我们到了大石桥。这座桥建于明代,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它是古城中最大的石拱桥,是古城的东、西两个部分的交通要道。“大石桥”名符其实,它又是四方街集市的延伸,曾经是麻布的专卖地,所以又叫卖麻布桥。

游到这里,大家对古城可算是一饱眼福啦。如果大家还想一饱口福的话,可别忘了抽个时间到附近的街巷里品尝丽江粑粑和鸡豆凉粉,它们可是丽江最著名的风味小吃。您既可以来个丽江粑粑酥油茶,或者来一个丽江粑粑鸡豆凉粉,这鸡豆凉粉还可以趁热蘸粑粑,也可以凉拌了吃。不论哪种吃法,都能让你余香满口,回味不已。

现在我们前往阿溢璨。丽江古城开始是由中河两岸的若干村落发展、连接而成,阿溢璨是最早的村落之一。我们面前的泉水井叫阿溢璨水井,井水甘冽纯净,据说还有养颜益寿的功效。井旁的碗是为方便行人喝水而放置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丽江民风之淳朴。在过去,古城里有乡规民约,晚上十点前后到第二天的早上十点前后,是居民到河里打饮用水的时间,任何人不得在河里浣洗或扔垃圾。假如过了这段时间还要打饮用水,就要到散布在古城中的单眼泉水井或三眼井里去打,这就保证了古城居民的生活用水。

[大研古乐会→东巴宫]

我们左边东大街有著名的大研古乐会和东巴宫,他们的古乐演奏各有特色。丽江目前有十几支这样的古乐队活跃在城乡。这里演奏的古乐分为“白沙细乐”和“丽江洞经音乐”两个部分。“白沙细乐”是土生土长的纳西音乐,是我国四大古乐之一,有笃、一封书、三思吉等调子,曲调舒缓深沉,缠绵悱恻。“丽江洞经音乐”原来是宫廷和道教音乐,有一江风、山坡羊、水龙吟等曲牌,由于丽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纳西人民对古乐的钟爱,许多在中原地区已经失传的曲牌,却在云岭深处的丽江保存了下来。经过在丽江几百年的流传,已具有比较浓郁的纳西韵味,所以叫“丽江洞经音乐”。纳西古乐的演奏以“三古”著称于世。哪三古呢?古乐曲、古乐器、古稀老人。在古乐演奏中,除了传统的笛子、云锣、古筝等等以外,还有波伯、苏古笃等在外地难得一见的古乐器,加上演奏者多是白髯飘飘的耄耋老人。在古色古香的氛围里聆听古乐,会觉得古风拂面,超凡脱俗,油然而生“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感觉,从而起到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作用。今晚我们要去聆听纳西古乐,到时候再作详细介绍。

过去,这附近有许多客栈,有的专门接待茶马古道上往来的藏族马帮。有马帮就得有草料,我们面前的这块空地叫卖草场,这里既卖骡马的草料,也卖编草席草鞋的稻草、山草等等。这条街上有好几家土特产和木雕商店,欢迎大家参观选购。

现在我们已走到了东河边。大家还可顺道去东大街参观“金钥匙文化宫”与“和志刚书斋”。

[金钥匙文化宫]

在古城东大街“金钥匙文化宫”内挂着一把巨型钥匙,它是2019年为丽江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5周年而做的,纯铜打制,高2019毫米,宽716毫米,厚72毫米,重800余斤,象征着丽江古城800多年的历史。钥匙手柄正面刻有世界文化遗产标识,标识右下刻有金钥匙的纳西象形文字,左有音译“涵紫谷”字样,再往下是纳西族东巴祭司头上戴的五幅冠示意图案,也是暗喻丽江古城曲折的街道水系。驮载巨型钥匙的神龟象征健康长寿,显得稳重如山,也象征“涵紫谷”这一纳西文化的厚重和悠远。

“丽江金钥匙”是由丽江嘉和有限公司于2019年8月8日投资260万元开发研制,并获国家专利的丽江标志性旅游纪念品。目前投放市场的金钥匙,已有纯金、纯铜、纯银、铜合金、银渡金等不同质地、不同规格、不同包装的二十多种产品。近年来,丽江嘉和公司还把“金钥匙”作为一种对人的夸奖和评价,奖给那些能干的人和长寿的人。

[和志刚书斋]

和志刚是纳西族残疾人书法家,被誉为口书奇才。他的口书作品笔墨浑厚酣畅,独具“雄鹰折翅、志在蓝天”的风格。和志刚于1968年出生在丽江白沙古镇一户纳西农家,11岁时不慎触电,导致双臂高位截肢,但他人如其名,志坚毅刚,投入多于常人数倍的努力读完高中,同时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苦练书法,用嘴咬住笔杆,练出一“口”好书法。和志刚于2019年荣获“中国第十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位于古城东大街的“和志刚书斋”也被列为丽江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世界遗产丽江古城标志碑]

这座标志碑的整体造型以纳西族东巴文的“人”字为基础,碑上嵌着世界遗产徽记和纳西族神话传说中人类始祖的造像,突出“以人为本、创造历史”的寓意,体现“各族儿女与山河日月同辉”的主题。东巴经《崇搬图》中说,经过洪水浩劫之后,世间仅有崇忍利恩一人存活下来,后来他与天界仙女衬红褒白成婚,并从天上带着谷种、牛马,来到丽江过上农耕生活。衬红褒白生了三个儿子,长子说的是藏族话,次子说纳西话,三子说白族话,他们分别成了藏族、纳西族、白族的祖先。

游客们,今天我们跨过了古城的西河、中河、东河,不,我们跨过了上千年的时间隧道,从“清明上河图”中走了出来,即将汇入现代都市的车水马龙,希望丽江古城的小桥流水美景和丰富的民族文化给大家留下美好的记忆,也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谢谢大家。

古城的秋作文篇6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风光旖旎的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是围绕在水边的一座古城,那里的房子不是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而是颇有些古典风味的低矮的建筑。最有特色的是吊脚楼。吊脚楼的一端建在岸上,另一端却悬在水面上,下面由无数根木头支撑着。木头扎在水里,看起来是那么弱不禁风,让人不由得心惊胆战。那条看起来又宽又平的大江就是沱江,淡绿色的水面上偶尔泛起阵阵涟漪,会让人感到一种久违的亲切。顺着江边的用石头铺成的小路往下走,眼前出现了一个古老的水车,多像儿童乐园的摩天轮呀!它一圈一圈地转动着,不停地有晶莹的水花被带上来,从空中向外抛去,水珠落在水面上,激起了一个个小水涡,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大街上有很多漂亮的姑娘,身穿鲜艳的民族服装,说说笑笑地从我们面前走过,给古城的傍晚增加了许多美丽的色彩。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夜幕笼罩了古城。让人欣慰的是,即便是晚上,凤凰古城还是那么迷人。红色的灯笼挂上了屋顶,霓虹灯也在不停地闪烁,美丽的沱江两岸灯火辉煌,我们也换上了苗族服装,在这炫彩的夜晚拍照、留念。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著名作家,也就是《边城》的作者沈从文先生的故居。他的家可真大呀,一座座房子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屋檐微微翘起,门廊下挂满了一盏盏红灯笼。走进房内,一股木头的气味扑面而来,里面陈列着一些照片和古董。环顾四周,地面是用一根根木条铺成的地板,圆柱形的柱子支撑着房梁,无论是门上,还是窗户上,哪怕是走廊的扶手上都雕刻着精致的花纹,使人无不惊叹做工的精湛。

参观完了几处名人的故居,我们一行人忙不迭地来到江边,开始泛舟沱江。游船随着波浪的起伏左右摇摆,我把手放在冰凉的江水中,闭上眼睛,感受着水从手指缝间滑过时的柔滑、惬意。摇船的大叔也放声唱起了山歌,嘹亮的歌声在水面上久久回荡。几只鱼鹰安静地立在水边,好像在驻足倾听。波光潋滟的沱江两岸布满了酒楼茶肆和一家家名字奇特的旅馆,古朴的建筑在青山绿水的衬托下,更显出了古城的宁静和繁华。听着原汁原味的苗家山歌,感受着古城的美丽,我真想让时光停留,让美好的瞬间在江面上定格!

时至中午,我们来到虹桥附近的苗家饭店享受可口的美餐。又香又辣的血粑鸭端了上来,让我和小伙伴们大饱了口福,满意而归。

快要返程了,给亲朋好友捎点什么作纪念呢?看,挨家挨户的店铺门口都堆满了姜糖,大街小巷都有老婆婆手工刺绣的荷包、香袋,还有形状各异的银手链、银手镯……让人眼花缭乱,你随便挑一样带回去,都会让你的朋友感到惊喜。

左转转,右逛逛,天色不知不觉暗了下来,坐在回去的大巴车上,回忆着古城的一切一切,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再见了,凤凰古城!愿你的明天更美丽!”

古城的秋作文6篇相关文章:

难忘的秋作文最新5篇

济南的秋作文8篇

一中的秋作文优质5篇

一中的秋作文优秀5篇

一中的秋作文7篇

一中的秋作文推荐7篇

杭州的秋作文通用5篇

家乡的秋500字作文7篇

杭州的秋作文600字5篇

济南的秋作文优质7篇

古城的秋作文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4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