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升个人写作文的能力的同时大家一定都有所提升,我们写作文之前一定要认真审题,这样写的作文才不会偏题,丫丫文章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乡的藕作文优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乡的藕作文篇1
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的家乡是路桥,它是一个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几年来,我的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马路上奔跑的汽车也越来越多,曾经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水泥路,现在还有了飞机、火车,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方便和快捷。
我问妈妈,为什么我们的家乡取名叫路桥,妈妈告诉我,这里路路都有桥,从路的每个角落到另一个地方,必定要经过很多座小桥,这是一个小桥流水人家的好地方。
在我的想象中,被人们称“母亲河”的南官河是一条干净又清澈的小河,可当我第一眼看到南官河的时候,就在心里暗暗感叹,原来南官河这么脏,所以请大家动员起来保护“母亲河”。
路桥的风景特别美。一到春天,漫山遍野都是五颜六色的野花,像给山织了条大棉被。端午前后,家乡的杨梅就到了丰收时节。我们这里的杨梅酸甜可口,让你尝了“爱不释口”。
夏日炎炎,酷暑难挡,但是当你走进路桥这座城,听到河水哗哗流着,小孩子在河边玩耍嬉戏,你就会感到一份清凉。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家乡山上一片金黄,满山的桔子成熟了,黄橙橙的,像一个个“小灯笼”。人们在喜悦中收获着一年的成果,说着笑着。为金秋增添了无限生机,八月桂花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到了冬天,我的家乡变成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下过雪后外面白茫茫一片,我和小伙伴们打雪仗,堆雪人,陶醉在这美丽的白色世界里。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那迷人的景象。
家乡的藕作文篇2
我们家乡宝清的风俗习惯有很多,例如:过年时吃的杀猪菜、粘豆包、扭秧歌、打陀螺等,都很有趣。
说起那又香又甜的粘豆包,谁不是馋得直流口水呢?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其实做粘豆包的方法并不难,需要的材料有:粘米面、水、红豆和白糖。做粘豆包需要先烀豆馅后和面。先把红豆放进锅里煮,等煮熟了就把它捣碎,捣成豆泥状,再撒一些白糖,就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白色的毛毯似的,白糖的多少根据个人喜好而定。然后开始和面,首先把粘米面和水和到一起,使它形成一个大面团。因为是粘米,所以做的时候要撒些面粉,这样它就不会粘到面板上了。再把这个面团揪成一些拳头大小的小面团,整齐地排放在面板上。接下来该把豆馅放进去了。那怎么放呢?其实很简单的,先用大拇指在小面团上按一个洞,注意不要按漏了,再盛一勺豆馅放进去,最后把它团成一个团,放到锅里蒸半个小时,刚出锅时,看着它白白胖胖的样子,像一个个雪娃娃,让人不忍心下口。当你拿起来时,香气扑鼻而来,当你咬上一口时,又甜又糯,仿佛置身于白茫茫的雪地里,欣赏着冬季的美景,让人无法忘怀。
以前,在农村杀猪是一件大事,谁家杀了猪,都要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吃杀猪菜。就是用自己家腌制的酸菜和新鲜的血肠再加上猪肉一起放到锅里炖,再放一些姜和蒜,味道好极了!让人回味无穷……
我爱我美丽富饶的家乡宝清,更爱这里地风土人情!
家乡的藕作文篇3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的当铺村,那是个美丽的地方,一年四季景色迷人,如果你不信我就带你去瞧瞧。
春回大地,小燕子带着它那剪刀似的尾巴赶来报春啦,它跟着春姑娘叫醒了大地、叫醒了树木、叫醒了一切的生机。大地吐露芬芳,花草展开了笑脸,树木伸展出绿芽。田野里、草地上,一群孩子正在欢呼雀跃地放风筝呢!看着风筝一个个争先恐后地飞上天空,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遨游,仿佛要与鸟儿一争天下。
炎炎夏日,最好的避暑胜地就是醉人的小河,我们这些童真的孩子光着脚丫在河里嘻戏、打水仗、摸小鱼、游泳,玩得可高兴了。到了晚上,成群的知了鱼贯而出,又被我们一个接一个的捉进瓶子里,装进袋子里,最后变成美味的佳肴。
秋高气爽,庄稼也要丰收了,现在高处看,田野里的稻谷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风儿轻轻一吹,海洋顿时掀起金色的波浪,分外妖娆。走在树林里看着翩翩飞舞的落叶,踩着脚下松软的泥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枫树叶既像燃烧的火焰,又如一个红扑扑的手掌,随手拾起一片银杏叶就像拥有了一把神奇的小蒲扇。真是如梦境一般!
冬天,寒气逼人。飞舞的雪花瞬间给地面铺上了一层白色的地毯,也给房屋穿上了一件白色外套,世界是那么洁白、纯净。我和小伙伴不约而同地到雪地里去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开心了!
家长的景色真美啊!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一年四季!
家乡的藕作文篇4
我的家乡在浙江富阳的一个小村庄里,这里虽然没有城市那么繁华,但是,却有着城市没有的风味,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圆谱圆祠堂便是我们的大事儿一件。
从开始造祠堂的那一天起,便要放鞭炮庆祝开工。造完了祠堂,那更是热闹。第一天早晨,礼数繁多。先是宰猪宰羊,把猪和羊分别绑在两张凳子上,再用红色的红菱把它们的头绑住,端端正正地放在祠堂的左右两边,像两个守门神一般。更是有人用轿子抬着村里最年长的老人,后面跟着许多乐手,围绕着村子走一圈。所到之处,就有许多人围观,不知有多热闹。等这些全部结束后,又得放鞭炮。中午,祠堂周围大摆宴席,邀请每家每户必须有一个人去吃午饭。这一天,锣鼓喧天,鞭炮不绝,到处都摆满了小摊小位。这也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趁着这几天,买一些好吃好玩的,约上小伙伴们一起去玩,父母们也都不会责骂。
夜幕降临,祠堂的大戏台上,先表演的是我们村里的阿姨们精心排练的节目——锣鼓。结束后,便是戏班子上台表演,咿咿呀呀,吹拉弹唱,是老爷爷和老奶奶最喜欢的节目。他们总是早早地搬来椅子,选好合适的位置,就算看上一天一夜也都不会感到乏味。尽管祠堂很大,但还是会被堵得水泄不通。我们孩子就喜欢在祠堂跑来跑去玩游戏。
这些仅仅是第一日的场景。一般来说,这样的盛事至少要持续三天,并且连续三年。这几天,热情好客的村民们总会叫来亲朋好友,一起吃饭。最多的人家,可能要叫上三十几桌呢,真是热闹非凡。造祠堂的钱都是村民们自愿捐献的,多的达80万元,少的也有二三百元。只要捐献超过20xx元的人家,都会获得一本古色古香的族谱。
造祠堂圆谱不仅仅是一种民风民俗,更是象征着一个姓氏的繁荣与传承!
家乡的藕作文篇5
我的家乡多姿多彩,乡亲们可亲可敬。这不过年了,我来到了这个小村庄。
第一趣——姓氏节
听到这个名字,你一定很纳闷儿——姓氏节,姓氏也有名字吗?不瞒你说,姓氏节这天,主人家主要是挑吉祥如意的时刻举行,如国庆,春节等。顾名思义就是关于姓的节日。说到这里还要提一下主人的姓——汪。汪的谐音是旺,看来这家的确是很旺啊!但是,为什么要举行姓氏节呢?我向大人询问。原来,过姓氏节大半是为了光宗耀祖,让大家看看,咱汪家多么强势!而且,这个节日兴来的人还多。本来在这种节日大家是不必带礼物的。但是大家觉得这样“白吃”不好,所以还是给了汪家几个小孩子一人一份礼物。宴会上,除了鸡,鸭,鹅之外,还有许多好吃的菜。大家吃得很满意,回去时人人垫着“大肚子”。
第二趣——杀年猪
在我们家乡这一带,有杀年猪的习俗。一入冬腊月,我家就要杀一头大肥猪,宴请亲戚好友吃上一顿。再将剩余的肉撒上盐腌上几天,然后挂在火塘上面用柴火熏,故称为“杀年猪”。
我觉得杀年猪这天真好。
第三趣——团圆宴
一到过年,我们家就忙前忙后地准备团圆宴。团圆宴就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当然要很丰盛喽!而且大家都很开心哩!
我喜欢我的家乡!
家乡的藕作文篇6
你观察过家乡的变化吗?如果你问我这个问题,恐怕你就要失望了。除了必要的游玩与出行,我似乎剩余的时间都待在家里呢……过去的我认为,写完作业以后的乐趣就只剩下了看电视和玩电脑。而现在的我可不这么认为了……
放假回家,第一件事情当然是放松自己,可当我扔下书包,拿起遥控器的时候,就被妈妈叫下来,陪她去买必需品了。
“哎呀,真是的!买东西,干嘛偏偏要现在买啊!我还没看会电视,就被你拉出来了。”坐上电瓶车,不满的我对妈妈说道。“行了。你好久都没有陪我买过东西了。以前,你总是以做作业为理由,我不能勉强你。现在,你总不用做作业吧,在家里也就只能看电视,陪我出来买东西,透透气,有什么不好的。”妈妈的声音从前面悠悠地传入我的耳朵,正想反驳她,妈妈又开口了:“你们这一代可比我们那时候幸福多了,那时候的我们没有手机,顶多就一台黑白电视而已。那时候的水头可没有现在漂亮。”我不禁好奇地问:“那时候的水头长什么样?”妈妈想了一会儿,说:“嗯……那时候地上可没有柏油路,铺在地上的只有石头。那时候的房子也没有现在高,顶多就只有三四层。而且那时候的水可比现在干净多了,不像现在,水里都丢满了垃圾,脏得要命……”说着说着,就到了目的地,我和妈妈下了车。
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对妈妈说:“哎?这地方我好像来过。”“你当然来过了,七八岁的时候,你可是经常跟我来买东西。”妈妈看着我一脸不解的神情,又接着说道:“这里是水头的老街区,以前外面没有路的时候,我们走的都是这条路。”
走进店铺,我瞬间有了新的发现。“老妈你看,墙上贴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二维码。”“对啊,现在可是街上那些小吃流动摊都用微信支付的。”妈妈说道。
看来,家乡的变化可真大。有支付方法上的,更有乡貌的变化。
愿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
家乡的藕作文篇7
说起家乡的节日那真是数不胜数,有清明节,元宵节,端午节……但最热闹、最隆重的当是春节。在春季中最热的几天,当属初一、初二、初三这三天。
腊月三十是春节的预热。人们贴对子,扫房,放鞭炮。贴对子是我最喜欢的。贴对子讲究用自家熬的糨糊,从门外往家里贴。上午九十点钟,奶奶拿出刚放凉的糨糊,爷爷拿着扫对子的笤帚和我一起到门外贴对子。贴时先把糨糊刷在门板上,然后将对子贴上,在用笤帚扫平对子。一通忙活下来,家里家外都被红通通的对子映得喜气洋洋,过节的气氛一下子烘托了出来。最累的便是打扫房间了,扫房到没有讲究,把家里收拾干净就行,但这一年一次的大扫除可够人忙活一阵子,再加上晚上守夜到12点,初一是最累的。初一是过年氛围最浓重的一天。人们要穿新衣,拜年最重要的是收压岁钱。清早,穿上衣服赶忙对长辈喊一句“过年好啊”那红彤彤的红包便塞进你的手中,这时父母便要对人家推辞一番:“哎呀,不要,不要。”我讨厌这种过分客气虚伪的做法。最后钱还不是到了他们手中?穿新衣服好像只对小孩子而言的,我所知我的长辈们几乎年年在初一穿的都不是新的衣服的。最重要的是拜年,讲究小的去拜年,老的在家等人来拜年,而且全村不管多么臭名昭著的人也要拜年,并且全村人要拜个遍。从早上六点开始直到晌午才能拜完。幸亏我家乡村子小,要不要拜到何时!拜年时,走进人家的家门,一行人中辈分最大的要在院子里喊一句“过年好”然后在进屋挨个问候,被问好的人便大声说一声“好、都好。”然后对小孩们进行夸奖:“哟,君儿又长这么高了,咱村这个岁数的小孩数他最高了。”这时我便会笑笑,表示认同。拜完年回来吃午饭,午饭是十分丰盛的,不管昨天还剩多少菜,今天一律换新的菜,绝不能有昨天剩下的,这仿佛是个大忌讳。当我说要吃初一的菜时爷爷奶奶都会瞅我一眼。因为有充满诱惑的红包,初一是最幸福的。
初二是走亲戚的日子,去婆家过年的媳妇今天要回娘家;亲戚朋友都来串门。初二的上午非常平淡,一家人看着电视,说着家常。但到了中午可不一样,亲戚朋友们来串门,必然要吃饭啊。一桌子的人吵吵闹闹的吃着饭,餐桌礼仪在这天尤为突出,桌上辈分最大的人不动筷子别人不准动,倒水倒酒倒饮料要按辈分从大到小倒,在接受辈分比自己大的饮料时要站起来。弯腰双手举杯;吃鱼时要先喝一圈酒,再放一盘鞭炮才能吃且绝不能动鱼眼。上菜要先上鸡,女的不能上桌但她们却吃的最饱,因为在上菜前她们都会进行所谓的“尝一下”。我家乡的饭桌习俗可比外地的简单得多。我曾随父亲参加海阳的亲戚举行的婚礼,桌上开饭前要放一盘鞭炮,每吃一道菜全桌人必须起立干杯,且一口把酒吞下去,吃鱼时要这样喝上九杯,一顿饭下来,人人必醉,且吃完后要由桌上辈分最大的人讲一通酒话。醉到极点,厌恶到极点……因为可以见到多日不见的亲戚,初三是最温馨的。
家乡的春节在一片鞭炮的喧哗中开始,在一阵人们的笑声中结束,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藕作文优质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