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5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只有在每次写读后感中真正努力,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优秀的读后感是对作品中的时间和空间的思考和感悟,下面是丫丫文章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5篇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篇1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继承了于丹一贯的风格,语言清新洒脱中蕴含着哲理和诗意,在纷繁芜杂的生活中,如同一股清泉,涤荡心灵的尘污,帮我们找寻到那迷失已久的栖居之所。作者在“田园林泉”这个章节中写到,我们现代人往往会觉得田园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家园,是现实生活中无法到达的世外桃源。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田园,每片田园里都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主人公。读田园诗,是为了唤醒我们内心的一种状态。也许田园就在写字楼边,也许田园就在柏油路上,也许田园就在你一天疲惫之后,也许田园就在你远行归来的那个时分。每一个人生命里都有一些心情需要托付,托付给田园的时候,才会露出一种会心的微笑。

不管我们多么匆忙,不管我们如何壮志凌云,不失去田园的人,才有充电的地方。有归属的人,才有可能一次次出发,走得更远。此刻,我们就不再觉得田园是一种虚无的、无法抵达的地方,原来它是那样触手可及。的确是这样,也许现实生活的压力让我们很难拥有诗意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聆听、阅读让诗意扎根于心,外化于行。心中有了诗意,便有了爱、有了美、有了博大的胸怀,面对现实生活便多了份从容、淡定、坚韧。我想,这才是诗词里的各种意象拂过心灵所留下的真正意味吧。

诚如作者在书中所说,中国人是敏感的、多情的,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总会有那样一个关节点,我们品味人生,给心灵充电;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我们想寻找真实的自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从一草一木,从春花秋月开始起程,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与其说于丹的这本书是在给诗词做诠释,倒不如说她其实就是在写诗。于丹用诗一样的语言诠释着千古名句,无时无刻不让人感觉读书是一种享受。在这浮华喧闹的城市里,读这样的书如同品一壶飘着淡淡清香的茉莉花茶,怡情怡心的同时,又让我们的精神变得饱满丰盈,我们的生活也被浸染得诗情画意。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篇2

中国曾经是诗的国度,在高雅文学中,没有其他艺术形式可以与之比肩。《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便是一本带我们领略诗意的书,品完全书,我不禁想起林语堂所说诗词是中国人的宗教,然而我们对这个宗教的信仰,还在吗?一天之中,我们甚至来不及看朝霞到落日的变化,而旦暮晨昏正是感伤的机缘,春花秋月才是心中的诗意。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让我们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再一次触发这一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基因,唤醒心中的诗意。

在诗词中感悟人生哲理

可能相比于我们的房贷、医药费、孩子的学费,还有每个人的工作现实、生活梦想,诗歌变成了一件奢侈品。但是我想,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得诗意盎然。——《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骨子里的诗意,是沉重人生中一种轻盈的平衡。诗歌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有一颗从容不迫的心,担当社会的使命。诗歌指引成材之路。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放松懈怠时,诗歌提醒我们珍惜光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灰心失落时,诗歌给我们俯视一切的气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妄自菲薄时,诗歌让我们保持一颗自信乐观的心。诗歌道出处世之理。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多么巧思慧心的新嫁娘,我们初入社会,也需旁敲侧击摸索前进;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接近美好的事物,才能比别人优先取得成功;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距离是微妙的平衡,平淡的语言道尽复杂的人性,含义隽永。诗歌阐释修身之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品格高尚、贡献卓越自能声名远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身处逆境更要志存高远,厚积薄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自古圆满难求,举重若轻才能省却无数烦恼。

在诗词中重温人间真情

今天,我们有几个人会为一份寄托不出去的情思而断肠呢?我们有几个人会对那种无法回应的音信还执著呢?有几个人会在乎对自己的心、自己的感情有一份交代?有几个人还会勇敢地面对斜阳去感伤呢?——《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现代社会带来物质的极大满足后,我们的精神世界渐成荒漠,当亲情、友情、爱情缺乏心灵交流时,情感立刻不再温暖。让诗意回归到亲情里。曾有老人在家庭聚餐时,因看到孩子们都在玩手机,摔盘离去……这是现代家庭生活的掠影,而古人用诗意的情怀记录生活的乐趣,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只要处处用心,我们的家庭生活依旧可以兴味盎然,充满温情! 让诗意传递在友情间。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中,用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论细文表达对故友的相思之情,在现代人看来,无非是分一段春色,隔空邀其喝酒聊诗而已,可我们却分明读到了知己间最可贵的情谊。现代的人们已很难脱离物质表达友情,其实,只要附上心意,芳草、斜阳、柳丝、莺啼便都是无价的,若有诗意传递在友情间,我们的相聚离别便不会那么单调了吧!让诗意弥漫在爱情中。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大好年光无人陪伴,该是多么寂寥;这首描写无忧少妇忽生闺怨的诗,正是对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反思。爱情固然需要物质,但并不需要奢华,爱情应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坚定相守,惟如此,才能有白发方兴叹,青蛾亦伴愁的同喜同忧。

在诗词中体会审美意蕴

今天,生活在都市也有一种惆怅,我们离山很远,离水很远,我们去山水之间,只是作为休闲度假,是一种奢侈的享乐。但是,我们本来是从山水中来的,斜阳、清风、明月、山林,这一切本身都是无价的,曾经与我们朝夕相伴,不离不弃。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在生活的忙碌间隙,让我们拾起一份闲适心情,在诗歌中体会别样的美。

诗歌教我们领略自然之美。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是心随景动的愁绪;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孤寂之后的淡然;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天地交融的壮阔;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是衰败萧瑟的悲凉,古人用诗词记录音响、画面、感受相交织的一刻,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可现代建筑遮住了自然美景、工业噪音掩盖了动物之鸣,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已不是随处可得的机会。然而,就像书中所说愿意相信诗意的人,诗意就浮沉在他生活的每一瞬间,用心就一定抓的到。记得有日,开车路过十里芳径,蠡湖一片开阔,残霞落于天际,游人三三两两,这一瞬的美景让我顿时忘却了一天的疲累,这便是诗意的作用吧!诗歌教我们领会含蓄之美。在口水歌铺天盖地、网络新词层出不穷的时代,大众早已习惯了直白,殊不知多少句我好伤心,诉不出冷月葬花魂的凄凉;多少句我好郁闷,叹不尽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怆;多少句我想你,抵不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执着。诗歌传递出一种永恒的古典美,历久弥新,耐人回味。我们固然要追赶现代的潮流步伐,但也请不要遗忘岁月积淀下的温尔儒雅。

诗歌是生命深处潜藏着的节奏和韵律,就让唐诗的盛世华章,宋词的浅吟低唱,唤醒我们心中的诗意,给自己一个和灵魂对话的空间。就像于丹书中所说,把自己交付给诗歌,循着美丽诗意,一路寻访到自己的心灵,在诗歌里完成生命的成长!(无锡市统计局 周晓)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篇3

心中仿佛一缕阳光透入,温暖,宜人,又带有一丝感动。我想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有此感触吧!书中用如梦幻般唯美的语言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诗意的世界。诗意故而在记忆深处低回,熟悉而又陌生,却牵动着我的心。

年华有限,诗意无穷。我喜欢这种淡淡的诗意,就像书中作者所言,“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事实亦如是,诗意的世界充满了浪漫,如画而映于心。

在诗意的世界中,在这幅画卷里,尽管纸张有些破旧,有点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载的情思。何人独倚明月楼?何人琵琶语凝愁,思如泪,沾衣袖,世人只知琵琶旧,谁叹那年愁满头?诗意的世界,情感总是细腻,朦胧而美好。

夕阳西下,一天流光走到了边界,马上就要坠入茫茫黑夜,这一瞬间,人心百转千回。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可总有那么一些人日落不得归。正如《诗经·王风》中所说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短短八个字,道出了多少人思归不得归的苦,又让人懂得了多少悲伤与苦痛。每当斜阳晚照你又是否对着夕阳叹息哀愁?可惜现在每天都忙碌着生活,哪还会有许多人对着夕阳诉说情思?其实,诗意就在你的心中,如画般映在心头,只要你去发现,诗意的世界会被你营造。

水阔山长,辛弃疾曾在登楼时写下“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他将自己所有的情思寄于楼上。那种愁苦,如今在我眺望远方时也能体会的到。“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也依旧用充满诗意的句子道出一片愁。他们都是如此的令我敬佩。在他们眼里,风花雪月都是诗,春夏秋冬皆为意。

诗意如画映于心,在你听到李清照这个名字,你会想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会不禁叹息到:“风华是一指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

在诗意的世界中,你会不动声色饮茶,踏碎一世繁华的潇洒,会有执著如泪,滴入破碎的心的唯美,也会有月满西楼人独守的静谧。诗意就这样如画映于心。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篇4

我是一名采油女工,在闲暇之余偶尔翻阅了《重温最美古诗词》这本书,心中些许感触。于丹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诠释书中千古名句,无时不让人感觉读书是一种享受。书中从春风盎然,写到秋雨惆怅;从明月思乡,写到斜阳感伤。历史的光影旋转散射,转瞬即逝,不留痕迹。我坐在灯下,与诗人们在心灵最深处相逢,而后开始学着诗意的生活。

我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诗人,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载满诗意的小溪流向明亮幸福的方向。细品着清丽隽永的诗句,也才最终明白,诗是心灵的寄托,伴着生命的成长,我们就越需要一种激情,唤醒自己疲惫的心灵,我们就越需要一种力量,引领我们挣脱世俗的牢笼,走向真正的成熟与强大。

或许我们知道的诗句不多,但如果有一天,我们看见斜阳晚钟的时候,我们看见田园林泉的时候,我们看见千古明月和旭日长虹的时候,我们会有所思考,有所感触。无论是大悲大喜,还是大起大落,都要去吟首诗,以洗涤心灵的积尘。诗不再是一种寄托,而是你对生活的态度。

人生如诗,生命如诗。面对如诗如画的生活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珍惜,不活出一个诗的境界和诗的韵味出来的。面对诗意十足的世界,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首美丽的诗篇。

我想,这也是于丹最想告诉我们的吧,生活中不乏诗意,我们虽远离城市喧嚣,在荒凉的大山深处坚守着采油树,听着输油泵的轰鸣声,看着山脊上的太阳升起又落下,日复一日与孤寂为伴,与荒凉为伍,但幸福感却不曾缺少。只因我们拾起诗意与恬然,做我们精神上的富翁。

青春有限,诗意无穷,让我们享受着诗意的生活,在荒芜的戈壁滩上,在黄土高原的沟壑中,我们石油人在黑色的油海中开出自己最美最绚丽的石油花。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篇5

网上买书的时候,看到很多网友评论这本书大多数都是赞美于丹老师的词语很美,可我不知道为什么看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很沉重。想来想去主要还是两个方面,第一是自己对于书里面所提到的诗词几乎全然不知,甚至读书时候学过的也都忘光;第二是因为我觉得诗词对于我们现代人真的成了一种奢侈。其实我内心是向往诗意的,我相信很多人也是这样,只因现在的社会,生活的梦想,工作的现实,让我们将这诗意埋藏了。这让我想到蒋勋老师在《美,看不见的竞争力》里面讲到的,当看到一片景象让我们很感动的时候,然而我们却没有言语来表达此刻心里的感受,那个时候我们是难过的,真的很难过。

于丹说我一直深深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中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不要对此不屑,不要认为这些风花雪月知识少年痴谈。我认为想唤醒中国人心中那份诗意是很难得,至少在现在这个时代是很难得。虽说现在的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看得出作者的那份渴望。

爱学习的你们,我想很多人都有每天背单词的习惯吧,那要不要考虑下每天背上一首诗词呢?为了不再难过,我更乐意每天来上一首。希望等到读完部分唐诗宋词后再来读这本书,我想那时我会是幸福的。

其实,诗意一直都在,只不过我们的忙碌把它遮蔽了;诗意随时会醒来,但在它醒来的时候,我要准备好一颗中国人的诗心来迎接它。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

诗词的心得体会5篇

古诗《风》教案模板5篇

古诗《鹅》教案最新5篇

古诗《苔》教案精选5篇

关于古诗草的作文5篇

古诗400字作文400字5篇

古诗草的作文参考5篇

诗词三首教案5篇

古诗草幼儿园小班教案5篇

清明古诗演讲稿5篇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6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