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的作文7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写作文从来都不是为了敷衍老师的,我们一定要认真思考作文的题目,现在作文有较多分类,只有明确主题才能将作文写好,丫丫文章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华罗庚的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华罗庚的作文7篇

华罗庚的作文篇1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他经常深入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

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华罗庚还是一位数学教育家,他培养了像王元、陈景润、陆启铿、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卓越数学家。为了培养青年一代,他为中学生编写了一些课外读物。

华罗庚的作文篇2

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着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20篇论文。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以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

华罗庚把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华罗庚把数学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华罗庚的作文篇3

华罗庚的父亲是经营杂货店的小业主,由于经营惨淡,家境每况愈下,致使上中学不久的华罗庚辍学,当了杂货店的记账员。在繁琐、单调的劳作中,他并没有放弃最大的嗜好--数学研究。

正在他发奋自学时,灾难从天而降--他染上了可怕的伤寒症,被医生判了“死刑”。然而,他竟然奇迹般地活了过来,但左腿却落下了终生残疾。他常挂在嘴边的是这样一句话:“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这位没有大学文凭的数学家,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刻苦自学,于1930年,以《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而使中国数学界刮目相看。后被熊庆来教授推荐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任助教。在这里,他得益于熊庆来、杨武之的指导,学术上得以长足进步,并逐渐树立起他在世界数学界的地位。

1948年应美国一所大学骋请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携妻儿回国,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后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他十分重视和倡导把数学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并亲自组织和推广“优选法”、“统筹法”,使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

他一生勤奋耕耘,共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10部专着。作为数学教育家,他培养出陈景润、王元、陆启铿等一批优秀的数学家,并形成了中国数学学派,有的人已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在日本讲学时,因突发心肌梗塞而去世,终年75岁。一生以“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自勉的华罗庚,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华罗庚的作文篇4

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将成长为粗壮的大树。不热爱劳动,不进行自我教育,志向这棵幼苗也会连根枯死。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华罗庚小时候很淘气,也很聪明,所以爸爸经常给他出数学题目,店里的帐有时也让他算,可是他上数学课时经常逃课。老师不知找了多少次家长。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记得有一次,他女儿不知什么原因在一旁哭得很厉害,可是当时华罗庚正在算着一条数学题,他装着什么都没听见,后来华罗庚成了一名伟大的的数学家。比所有数学老师还要高大,也非常出名,走遍了全世界,不知为多少学校讲课,虽然他没有上过高中、大学,但他讲的.内容比数学老师还要好,他让所有的学生、老师、教授都佩服。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是啊!世上没有绝对天才,也没有绝对笨蛋,只要刻苦、钻研,奇迹一定会出现的。时间是由分钞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让我们学习如何接受自己——接受以下的事实:我们在某方面很行,在别人方面则有极限;天才稀有,而平凡几乎是所有人的命运,但是善用自己技能的仓库,便能丰富我们平凡的生活。让我们接受自己感情上的脆弱,了解人人心中都有某种恐惧潜在,而正常人则是愿意快乐而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极限与机会的人。

华罗庚的作文篇5

我们班有个“华罗庚”,大家可别见怪,他其实是我们班名副其实的大数学家“黄旭”。

想当年他和我都是班里最厉害的数学家,没有之一。

可惜现在,我的成绩忽高忽低,很不稳定,所以我早已退出了我们班的数学江湖。

黄旭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小小的鼻子,能说会道的大嘴巴!告诉你个小秘密,老黄每次说话张口就是“我告诉你”,闭口就是“你懂不懂”。

有一次,我去问老黄一道题:15-y+x-y-16=17怎么解?我走了过去,问他。而他却对我说:“我告诉你,先把y去掉,再加上x减16,最后等于这个,你懂不懂?”他边说着边写出答案,我深深地被他清晰的思维所折服。

还有一次我们正在数学考试,我先扫视了一遍整张卷子,太简单了!然后我就认真的做起来了,过了一会儿,我就做完了,我想肯定能考一百分,老师看我写完了,就把试卷在我不知的情况下,直接收了上去,然后改了改,最终我的成绩是一根油条加两个鸡蛋——100分,老师出去了,让我来帮忙看一下班,我就上讲台看着他们奋笔疾书的做试卷。

这时,我看见黄旭在思考一道题,我走了过去,看见他在思考第二道题,我拿了张纸和笔,把那道题的答案一字不差的写了下来。

接着我走到黄旭旁边把纸条传到他那,可他看都不看,这时老师来了说收卷。

第二天老师开始公布结果:张恒瑞100分,王茜100分,黄旭98分,李怡帆97分……我惊呆了,黄旭错的就是我告诉答案的那题。

我去问他为什么不把答案抄上?他却板着脸严肃地说:“我告诉你!不会就是不会,会就是会,不能骗人!你懂不懂!身为监考人员却带头作弊,你这种行为辜负了老师对你的一片信任!你懂不懂!”我羞愧的低下了头。

这样的朋友既让人气又让人喜!我要向你学习做任何事情到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能明知故犯,坚守自己的底线,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想要的一切。

华罗庚的作文篇6

观看了《华罗庚》这部电视片后,我被华罗庚那勤奋、刻苦、苦为人梯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深深地懂得了,只要有勇于钻研、废寝忘食的精神,成功的'道路就会在我们脚下延伸。

华罗庚小时候家境贫寒,一家三口只能靠一家小小的杂货店来维持生计。在华罗庚十六时,他在管理杂货店时,忍不住拿出一本《高等数学题》研究起来,恰巧他父亲起床了,看见华罗庚正在看书,不理帐事,便大发雷庭,一下夺过华罗庚手中的书,并恐吓他再看就烧了这本书,但华罗庚依然偷偷地看。

看到这里,我不禁为自己学习时不能完成全吸收而感到惭愧。我可谓是"百览全书",家里有许许多多的课外书,虽然我大多看了两三遍,可是还是不能完全吸收。而华罗庚家中只有几本数学理论书,他却已经看了七八遍,可还是一遍又一遍地啃。我看书时也没有毅立,觉得好看就看,不好看就放下,看另一本。在学习中,我比华罗庚差远了,我缺少了他那种刻苦钻研的精神。

华罗庚对数学十分执着,如果遇上难题,他便会一晚上都认真地计算、思考。而我对数学也十分喜爱,可是一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我和华罗庚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呀!

看完《华罗庚》这部电视片,我深感自己的不足。我暗暗下决心,今后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勤奋刻苦,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立谱写我美好的人生。

华罗庚的作文篇7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着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着作、11本数学科普着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华罗庚的作文7篇相关文章:

写难忘的事的作文400字通用7篇

的作文感恩的作文通用7篇

关于盐的实验的作文7篇

我熟悉的动物的作文7篇

写人的作文400字作文7篇

作文做饭的作文推荐7篇

我熟悉的动物的作文模板7篇

写难忘的事的作文400字最新7篇

描写家乡的美景的作文7篇

有关水的调查报告的作文7篇

华罗庚的作文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