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适切性包括了评估方法的选择,教师需要确保评估方法与教学目标一致,教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下面是丫丫文章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五大洋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五大洋教案篇1
一、简介
本主题是教育部重大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项目下的教学设计。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
二、学习者分析
1、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易接受新事物,学习的持久性差。
2、容易接受具体直观的事物和现象,归纳总结能力差,空间概念不强。
3、学生初步具有读图、识图、使用地球仪的能力。
4、具备小组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本课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能够说出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例。
2)能够在图上识别出大陆、岛屿、半岛。
3)能够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并在图上或地球仪上找到它们的位置,能识别七大洲的轮廓。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大洲大洋位置的学习,增强地理空间概念。
2)能够运用地球仪和地图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及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式,结合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学生提供多感官的学习途径。
学习方式主要为探究、合作、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理念
1、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鼓励学生在探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2、有效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交互,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3、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及时地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学习的收获。
评价维度:
1、课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参与程度、交流合作、信息再现、各组之间的竞争情况等。
2、课后:根据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的情况进行评价。
五、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
1、本课中应用课件实现分组选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运用动态图片创设教学情境,运用静态图片突出教学的直观性。
3、应用flash软件制作交互性拼图,体现教学的灵活性。
4、改变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过程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搜集资料:
文字资料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对知识进行细化。
图像资料来源:
1)来自扫描,如:东西半球世界地图;
2)来自教学软件,如:世界海陆分布、亚欧分界等;
3)来自互联网,如:地球自转的gif图像;
4)自制图像,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大陆、半岛、岛屿图等。
2、教材处理:
把本课教学内容分解为四部分:
1)大陆、岛屿、半岛;
2)大洲名称、轮廓;
3)大洲位置;
4)大洋及其与大洲的位置关系,以问题式呈现给同学。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练习竞赛题。
3、课件制作:
1)用acdsee和photoshop进行图像制作和处理。
2)用powerpoint进行整体设计制作。插入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设好链接。特别是有一些图片出示后,要回到原页面,这就要设好返回链接。
3)用flash制作
a、拼图课件,可以实现人机互动,加上计时器的运用,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b、“比一比”计分板,按键可实现各小组得分的增减,最后获胜的小组还可以赢得“桂冠”。
4)与数字地球进行链接,实现资源共享。
(二)教学实施:
1、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地球在宇宙中转动的图像,并配以音乐,创设情境,把学生自然的带入课堂。以加加林描述的“蓝色星球”引出地表的海陆例。
2、学生两人一组,运用地球仪,用数据采集的方法,统计海陆比例。学会并学会分析处理数据。
3、出示本节课题“大洲和大洋”,从学生认知角度。
五大洋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图文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和大洲的界线并认识各大洲的轮廓。四大洋: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等基本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已初步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学生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界线。
2.能力目标:
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五大洋教案篇3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练习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下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代号填在括号内。
1、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叫
半岛 海峡
岛屿 海湾
2、关于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地球又被称为“水星” 六分海洋,四分陆地
约71﹪是海洋,29﹪是陆地 陆地彼此连成一片
3、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4、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在陆地分布最集中的陆半球中,陆地约占
% % % %
5、中国东临的在洋是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6、水半球的范围最接近
北半球 南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
读图回答
7、甲、乙、丙、丁四大洲中,与其它三个洲都相邻的大洲是
甲 乙 丙 丁
8、甲、丙、丙三大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9、甲、乙、丙、丁四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甲乙丙丁 甲丁乙丙
丁甲乙丙 甲乙丁丙
10、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
五大洋教案篇4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知识和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并形成记忆。
2.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教学重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方法】
讨论法、举例分析法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只有全方位地认识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爱护它,更合理地利用它的资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这个重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解决几个问题。
[教授新课]
一、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读教材图2.5,思考后回答: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追问: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
a、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b、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个?请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指图告诉大家格陵兰岛的位置。
教师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白令海峡,思考:
a、什么是海峡?白令海峡沟通哪两个大洋?
b、什么是海?这两大洋的边缘有什么海?
[过渡]知道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认识七大洲。
二、七大洲
1.名称及轮廓: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图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 称的由来,并回答一组抢答题:
a、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
b、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
c、europe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
d、“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
e、大洋洲怎样得名?
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教师引导: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可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来记忆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七大洲的轮廓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来认识大洲的轮廓。(学生分组讨论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示范:教师在图上作示范,启发学生如何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把握大洲轮廓特征,勾画大洲轮廓。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剪好的七大洲轮廓简图,学生说出它们的洲名。
学生活动:试勾画一个大洲的轮廓简图。
[过渡]知道了七大洲的轮廓后,我们来看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2.分布及位置
教师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请两位同学回答。
教师提问:请大家认真阅读图2.6,回答一组抢答题:
a、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b、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c、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教师追问:请大家认真观察七大洲分布图和图2.7,抢答:
a、哪些大洲的陆地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b、哪些大洲仅以运河或海峡相隔?
教师启发:刚才我们只是了解了七大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情况,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一南一北成对分布,各大洲的轮廓大都是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为什么会这样呢?目前科学家们还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在座的同学都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只要大家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说不定这个奥秘将来就能被你们揭开。你们有没有信心?我期待这一天早日来临。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来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追问:这个组的同学认为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很好,那怎样确定呢?
教师指导:在“世界地形图”上以非洲为例用经纬网确定大洲位置。
教师提问:
a、非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回归线)
b、非洲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南回归线)
c、赤道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中部)
d、哪条特殊的经线穿过非洲大陆?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0度经线、西部)
e、请注意非洲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的位置。
教师示范:边讲边在经纬网底图上贴上非洲的轮廓图。
教师引导:知道这种方法后,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贴亚洲的轮廓图。
教师提问:
a、亚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极圈)
b、亚洲南端的岛屿被赤道穿过没有?(被穿过)考资源网
c、东西经180~经线和东经90~经线穿过亚洲大陆没有?各穿过亚洲大陆的哪个部位?
教师示范:贴上亚洲轮廓图。
教师解释:教师边贴南极洲轮廓图边解释:由于地图的绘制方法不同,得到的大陆形状就会发生变化,在这幅图上,经线画成了平行的,所以位于极点附近的南极洲的面积和形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提问:下面我请四个同学带着地图来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请大家看看他们贴对了没有?如果有错误,哪个同学来给他改正?
学生活动:学生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
教师总结: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过渡]上面我们学习了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分布、分界线以及怎样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四大洋。
三、四大洋
教师引导:根据对大洲的学习,你们认为认识四大洋,首先需要了解些什么?(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追问:那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教师引导:知道了四大洋的名称后,还需要了解什么呢?(四大洋的位置)
教师追问:怎样确定四大洋的位置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讲解:对,我们可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即用相对位置的方法来确定,例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指图)
教师提问:那么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学生读图回答)
教师启发:我们还可以用方位来描述四大洋的位置,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以北,那太平洋和印度洋又怎样描述呢?
教师启发: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那北美洲又濒临哪些洋呢?
学生活动:学生上来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总结:教师评价学生回答情况,并启发学生小结:
a、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b、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c、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d、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e、怎样确定七大洲的位置?
f、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大西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印度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北冰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
g、确定大洋的方法是什么?
{巩固练习}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为了检查大家的学习情况,我要请一些同学来在电脑上完成七大洲和四大洋拼图练习,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请4~5位学生上来完成拼图练习,其他学生边看,边完成教材3l页的活动4。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活动。
{小结}
教师启发: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还让我们学会了在地图上确定位置的两种方法,即用经纬网确定大洲的位置和用相对位
置来确定大洋的位置的方法。)
教师讲述:这些知识和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很有用,希望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
【板书设计】
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二、七大洲、四大洋
1、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作业布置】
写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
五大洋教案篇5
1、“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素描图,
2、世界地形图
学生大多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演示
教学效果
(三)
师生互动 突出重点
20分钟
1、师:在地球的广大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
(七大洲四大洋)
2、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太大印北”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
4、引导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
1、请一位黄同学带领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3、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
4、各小组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
1、大洲、大洋的分布图
2、各大洲大小比较示意图
3、亚洲与欧洲、非洲分界图
4、北美洲与南美洲、亚洲分界图
5、各大洋大小比较示意图
6、“一笔绘五洲”
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培养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亲自的绘图加深了学生的空间印象,也提高了绘图技能。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 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一起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 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
竞赛活动 巩固练习
6分钟
1、设置抢答题:
⑴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序如何?
⑵亚洲和欧洲的界线是什么?
⑶哪些大洲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那南半球呢?
……
2、把各组的得分写入表格,对各组的表现作点评
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竞赛活动,以抢答形式为主(各组任一成员都可抢答,答对的为本组得分)
1、所提的问题和图片
2、世界地形图竞赛版(对答对的同学会给予掌声鼓励)
中学生好胜心强,用竞赛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五)
小结本课 布置作业
3分钟
1、师:“本节课你学习了那些?”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书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2、布置作业:
地理填充图册p12-13
1、学生总结并记录重点难点
2、记录作业内容并做作业
板书和作业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书面作业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学得较为轻松,课堂教学效果很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在整个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处理中,创设教学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讨论、课堂练习竞赛活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本节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我特别注意在提问时问题的目的性明确,尽量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部分学生缺少自己的创见。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二、世界海陆分布不均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
1、四大洋
⑴洋、海和海峡
⑵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七大洲:
⑴大陆、半岛、岛屿
⑵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⑶各大洲的分界线:
①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
和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③南、北美州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④亚、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五大洋教案5篇相关文章:
★ 五s心得最新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