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案中应设置实践环节,教案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感,以下是丫丫文章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观察认识活动的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观察认识活动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起幼儿对落体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初步尝试记录。
活动准备
1.已玩过落体游戏。
2.羽毛、塑料积木、纸条、树叶、自制降落伞若干。
3.五张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出示准备好的材料,引起幼儿兴趣。
2.摆弄落体进行感性探索。
(1)请幼儿选择一样物体玩一玩,观察这个物体落下来的情景。
(2)进行讨论。请个别幼儿描述自己所玩的物体落下来的样子,并用动作表示。
t:说说你们刚才玩了什么?物体掉下来的样子是怎样的?你们可以用动作学一学它的样子吗?
3.尝试用画的方法记录。
t:刚才你们做得好,说得也好,下面我们来当小小记录员,把东西掉下来的样子画出来,好吗?
(1)请一位幼儿选择一样物体,先观察它落下来的样子,再尝试用画画的方式记录。
(2)让幼儿自己玩玩、试试其余物体,观察不同物体下落时的有趣现象,并尝试用画画的方式记录。
(3)逐一出示记录表,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记录的.是哪一种物体,它落下来的样子是怎样的。
t:这条线表示的是什么物体下落的样子,做一做这个物品的下落样子。
4.集体交流。
观察认识活动的教案篇2
小孩子对什么东西都很好奇,但是真的让他们去弄明白这个东西的原理又很复杂,不过我们可以让孩子从观察开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分享了观察科学认识的活动教案,欢迎借鉴!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晴、雨、阴、多云等四种天气类型的特点,认识天气预报中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学习按要求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
2.能借助自制天气图像卡,用一个完整句播报天气,能对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和天气实景图进行配对,提高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知天气与人们日常活动的关系,能主动关注天气预报。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一起搜集两个方面的资料:“天气预报的好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知道天气预报(电视、报纸、手机短信、网络等)?”幼儿已有简单的关于动物习性与天气变化方面的知识。
2.材料准备:教具:手偶“喜羊羊”,ppt“天气预报截图”、“动物气象员”、“有趣的天气图标”。学具:幼儿人手一套天气小图标,配对操作学具(城市天气实景图和天气图标)。
活动过程:
1.户外观察和谈话互动,引发幼儿对天气变化及天气预报的关注。
(1)教师以手偶“喜羊羊”与幼儿展开谈话导入。
“喜羊羊”:“小朋友,你们好!我参加了环游中国的活动,刚刚从北京来到广州。北京可冷了,要穿很厚的衣服呢!到你们这儿,天气暖和多了,穿着这身厚厚的衣服,我都快出汗了,这里的`温度是多少啊?”“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天气预报今天是7℃~1 5℃,我们一起到户外去感受一下天气吧?”
(2)幼儿和“喜羊羊”一起到活动室外去观察、感知天气特点,并学习用晴天(或阴天、雨天)来描述当天天气(关注天气预报的幼儿可能会说出当天的天气类型和气温)。
(3)“喜羊羊”:“过几天,我要到香港去旅行,不知道那里的天气怎样。小朋友帮我出出主意,怎样才能知道香港的天气呢?”
适时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回忆和交流自己和家人了解天气的基本途径。
2.通过讨论,幼儿学习获取天气预报的常见方法,感知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1)教师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截图,启发提问:
“图中有谁?”(天气预报员和天气图标。)“天气预报员告诉我们什么?”(预报明天的天气情况。)“除了看电视,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看到天气预报?”
(2)幼儿根据经验回答。
(3)教师逐一出示报纸、手机、网络等三种天气预报截图,让幼儿了解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天气情况。
(4)简单复习已有知识“小动物气象员”,巩固幼儿对动物习性的了解。
指导语:“除了天气预报,在以前的科学活动中,我们知道了有些小动物能‘预报天气’,还记得它们是谁?是怎么预报天气的?”
幼儿回答。师小结:鱼儿上浮、蜻蜒低飞、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现象都是动物在“告诉”我们,要下雨了。
(5)讨论,进一步了解天气预报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指导语:“除了晴天,还有哪些不同的天气类型呢?”(雨天、阴天、多云天气。)指导语:“如果明天是周末,天气预报是晴天,你想做什么?如果预报是雨天,你想做哪些事?”
3.幼儿认识天气图标,能准确说出其名称并操作相关学具。
(1)出示教具中天气预报图的天气图标,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图片,结合操作学具,认识晴天、雨天、阴天、多云、晴转多云等天气图标。
指导语:“这个图标画了什么?表示什么?你手上有与这个相同的图标吗?请把它举起来,和同伴互相看看举得对不对。”
(2)出示北京和广州的城市图片(教具),其中有过去一周内连续5天的天气情况。要求幼儿根据图意,正确找出学具中与教具图片相对应的天气图标,并大声说出正确的天气图标名称。
(3)引导幼儿了解天气图中的气温如8℃,在播报时要念成“8摄氏度”;如果图中的气温是“一11℃”,要念成“零下11摄氏度”。
4.幼儿了解天气预报的播报内容,尝试按要求用一个完整句播报天气。
(1)指导语:“哪位小朋友能像天气预报员那样播报天气呢?大家一起想想播报天气时要说些什么呢?”
(2)幼儿自主上前,根据生活经验,尝试播报天气。引导幼儿倾听同伴的播报,了解其播报的内容和顺序是否符合要求。
(3)幼儿观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视频,然后说一说天气预报的播报内容。教师适时提出本次活动中天气预报的播报要求(按“日期一城市一天气类型一气温”的方式进行播报)。
①幼儿独立尝试按要求播报天气(如:“2o13年1月8日,北京,晴,-11℃~o℃”;“20xx年1月8日,广州,多云转小雨,7℃~13℃”)。
②幼儿说出天气类型后,还要提醒同伴在这样的天气中应该注意什么,如:如:广州明天是“雨”,大家出门时要记得带伞等。启发幼儿在家时也提醒家人根据不同的天气安排好生活。
5.幼儿分组操作,制作天气记录卡,尝试当“天气预报员”,按要求播报天气。
(1)天气记录卡制作要求:仔细看手中天气预报记录卡上的一些图片,想想看图片中是什么天气,找出代表这种天气的图标,每组制作出两份天气记录卡。
(2)幼儿4人一组,根据学具中已有的图像,找出相应的天气标志图片进行配对后粘贴,制作出天气记录卡(记录卡例举)。
(3)组员互相观察和评价自制的天气记录卡(活动当天是星期一,幼儿预报的是星期二、三、四的天气),如有不正确之处,尝试在组内讨论并修正。
(4)学做“天气预报员”。
①教师再次强调播报要求:“小朋友播报天气的时候,要讲清楚播报的日期、城市、天气情况和气温,比如,今天是1月7日星期一,小朋友可以播报明天的天气‘2ol3年1月8日,北京,晴,一11℃~o℃’。”
②幼儿先在小组内按照播报要求和记录表的内容,向同伴播报天气,同伴之间相互评价。
③请幼儿推选出小组内的优秀“天气预报员”,让他(她)拿着本组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到“小小气象台”上预报未来3天的天气情况,其他幼儿认真倾听。
④优秀“天气预报员”轮流上台播报天气。
⑤教师点评幼儿的播报情况,重点指导幼儿学习播报“晴转多云”等有变化的天气情况。
指导语1:“如果1月8日当天,广州上午是多云,而下午是小雨,那我们应该怎么播报呢?”
教师按顺序出示广州的晴天和多云两幅图,并通过手势暗示幼儿。
指导语2:“如果遇到当天天气发生了转变的情况,我们可以先说前一种天气情况,再说后一种变化了的天气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转’字来表达天气的变化,如‘20xx年1月8日,广州,多云转小雨,7℃~13℃’。”
6.结束环节:集体到户外去观察并尝试推测明天天气情况,相互用完整句式预报。
结束语:“刚才我们都试着进行天气预报,请小朋友今晚回家和家里人一起看看天气预报,对自己刚才的预测进行验证。明天回园时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为大家播报天气。”
活动延伸:
1.在班级墙上设置“天气预报图”,引导幼儿轮流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
2.在语言区新设“小小气象台”,供幼儿自主播报天气。
观察认识活动的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9月10日是我们中国的教师节。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关心关爱老师的情感。
3.发展幼儿的大胆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二、 活动准备:
1、多张老师平时教学活动和生活活动的照片,制成幻灯片,录音《生日快乐》。
2、每人一个小盘子,各色皱纹纸一小块。
三、 活动过程
1、说一说你身边最熟悉的老师,长的什么样。
我们班有几位老师?谁能说一说咱们小国a班的老师都长的什么样?(请个别幼儿说)
2、看幻灯片,了解老师的劳动。
看看老师们每天都在干什么呢?(逐一放幻灯片)老师们每天工作都很辛苦。
3、让幼儿说说怎么尊重老师的劳动,怎么关心老师。
吃饭的时候不浪费粮食,活动的时候听老师的话等等。
4、讲解教师节的日期和第一个教师节是1985年。
我们中国为了宣扬尊师重教,提高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 特意确立9月10日为教师节,1985年是我们教师的第一个节日,教师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
6、做长寿面,庆祝教师节。(教师巡回指导)
我们全中国的教师都很高兴,9月10 日这一天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老师过节了,我们也庆祝庆祝好不好?一般过生日、过节都吃什么?(蛋糕、长寿面)我们就做一碗长寿面送给在座的老师们好不好?咱们再在面里加上果汁蔬菜汁,使长寿面更有营养,让咱们的老师们吃了以后身体棒棒的。
观察认识活动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2、认识字卡:无色、透明的、无味、无形、可流动的液体。
3、培养幼儿节约能源的意识。
活动准备:
幼儿:小瓶子每人一个,瓶盖或者能盛水的玩具每人一个
老师:玻璃杯两个,分别装水和牛奶,装有醋和水的瓶子各一个,瓷扣2个,每人一个盆子
字卡:无色、透明的、无味、无形、可流动的液体。水勺,泡沫板。
过程:
1、请幼儿观察水是什么颜色的?并出示牛奶和水请幼儿比较,说说牛奶是什么颜色?水有没有颜色?知道水是无色的,并出示“无色”的字卡。
2、拿两颗瓷扣,分别放在牛奶和水中比较观察,能不能看到瓷扣不?为什么水中能看到?知道水是透明的,牛奶不透明。并出示“透明的”字卡。
3、出示醋,请幼儿闻一闻,说说闻到了什么气味?再闻闻水的气味,说说水有没有气味?知道水是无味的,并出示“无味”字卡。
4、实验:
水是怎样到桶里的?
老师把杯子里的和盆里的水分别水倒另一个盆里,并问幼儿水怎么到另一个盆里的?象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瀑布一样,流到另一个盆里)
总结:
水是流到盆里的,出示“可流动的液体”。
5、玩水游戏,让幼儿用手去抓水,看水能被抓起来吗?怎样才能将水盛起来?用小瓶子,勺子,瓶盖盛并看看盛起来的水是什么形状的?说说水有没有形状?
总结:
水装在任何容器中就是容器的形状,水本身是没有形状的,并出示“无形”的字卡。
6、与幼儿一同看看字卡,一起总结水的特征。
7、请幼儿讨论水可以用来干什么?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8、谈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节约水。
9,游戏t;运水>.
观察认识活动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感情。
3.学习词”毛茸茸“”蹦蹦跳跳“活动准备:小兔子,多准备些食物。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朋友,大家快来看看这位好朋友是谁(直接出示小兔子)
二.观察小兔子
教师提出问题”小兔子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自由观察自由交流。
三.引导幼儿探索
四.幼儿表达探索过程,让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五.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有顺序的`观察
让幼儿观察小兔子的头部和眼睛,提出问题为什么兔子的眼睛是红色,再观察,小兔子的身体让幼儿去触摸小兔子,问幼儿兔子身体是什么颜色,问小朋友摸小兔有什么感觉?学习”毛茸茸“:教师同幼儿一起兔子的外部特征,”小兔子长什么样“。
六.教师提出问题
小兔子都吃什么
1.小兔子的生活习性,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2.实验:
让幼儿喂小兔子,让幼儿拿各种各样的青菜喂。
3.问幼儿小兔子是怎么走路的并学习词蹦蹦跳跳
七.幼儿表示对小兔子的感受
让幼儿说说喜欢小兔子的理由,教师问喜欢小兔子,那么我们应该为小兔子做点什么?
八.结束:
知识拓展
教师问幼儿,你们除了见过小白兔小朋友们还见过那些小兔子,出示图片给幼儿观察,各自交流。
观察认识活动的教案篇6
一、的产生
有一天孩子们从户外做完可间操回到教室,刘权把从花盆里摘下的一串红撒在地上到处都是,孩子们争着要抢,有的说:"这是花,我喜欢!"有的说:"这这是给我们看的不是玩的呢!"花儿就在孩子的身边,他们爱花可还有不少象刘权这样的孩子虽然喜欢花却不懂得怎样保护花草,美化我们的环境,由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 对幼儿进行环保:爱护花草,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2 培养幼儿欣赏和感受花的美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3 初步了解花的主要结构,能说出自己喜欢的花名及主要特征,并能动手表现出来.
三、活动准备
1 将幼儿园内各种鲜花集中在一个操坪里并标上花名;
2 各种花的图片;
3 识字卡:花,花瓣,花托;
4 剪纸用的剪刀,正方形的彩纸,小蓝子等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 认识花
1 赏花
教师扮"花仙子"带幼儿到户外赏花,要求幼儿回答问题:你看见了什么颜色的花?它叫什么名字?
2 说花
1)幼儿见到过的花:请幼儿个别发言讲讲自己见到过的花.
2)许许多多的花:幼儿说到的这些花大都是现在这个季节的花,还有不是这个季节开的花,老师带来了一些花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花的图片).
3 认识花
重点认识花的主要结构:以玫瑰花为例,教师引导幼儿由外到里认识:花托,花瓣,花蕊.
4 爱护花
讨论:我们怎样保护花?
活动二:我喜欢的花
1 复习认识花的结构
2 说花:启发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花:主要说出花的名称以及花的颜色特征等.
3 介绍活动场地,交代活动要求:室内分为几个大组:水墨画组, 粘贴组,剪纸组,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但要注意把自己喜欢的花表现出来等
4 幼儿操作
教师分别到各组进行个别指导
5 舞蹈:花仙子
观察认识活动的教案篇7
【教材分析】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是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它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的灿烂的瑰宝,更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它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和诙谐的语言风格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艺术宫殿。“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大战红孩儿”“三借芭蕉扇”等故事早就耳熟能详;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形象也已深入人心。因为《西游记》深受人们喜爱,它被制成了动画片,绘成了连环画,拍成了各种版本的电视剧、电影。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名著内容,理解作品中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独特魅力。
2.领悟阅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阅读信心。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完成《西游记》调查问卷,积累相关知识。
2.边读边悟
(1)概括《西游记》主要内容,了解小说由哪几部分组成。
(2)分析唐僧师徒四人的特点,并说说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3.学贵有疑
在阅读中,你有什么疑问吗?
【教学过程】
一、疑问导入:万千思绪锦书来
同学们,今年暑假老师推荐大家读《西游记》原著,有的同学在阅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近日,老师就收到了我班小明同学的微信。(师读)
亲爱的老师:您好。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努力读您推荐的《西游记》,但我觉得读原著不如看电影、电视剧有意思,我们通过电视剧,对《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已经了解得很多了,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原著呢?看电视剧、电影不也一样吗?
同学们,对于我们为什么要读《西游记》原著这个问题,你有没有相同的疑惑?这节课,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在字里行间品味原著的魅力。(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书山有路志为先
1.深入了解名著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2.领悟阅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
三、初读检测:七嘴八舌说西游
师:前段时间,我们布置了品读《西游记》的预习任务。我们先来检测一下《西游记》阅读情况,看大屏幕,老师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检测,请大家积极参与竞答,顺利通关者可获得精美“大话西游”书签一份。
屏显:
(1)我是小小说书家
(2)这些大仙都是谁
(3)各路妖怪知多少
(4)作者作品猜猜看
师:(给大家5分钟思考讨论时间)哪位同学先来挑战?(找生答题)
师小结:经过测试,我们发现有些同学假期里真正做到用心读书了,这些小奖品(书签)就是给你们假期认真读书的最好奖励。
四、细读品味:你言我语论文章
(一)精读细节描写,丰满人物形象
过渡:也许有的同学说,这些答案是我从电视电影中得来的,不用读原著也能全部答对。那么,原著究竟有什么魅力呢?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影视作品。
(大屏幕播放《三打白骨精》视频)
师:从视频中,你了解到一个怎样的孙悟空?
生:机智勇敢、聪明灵敏的孙悟空。
生:勇敢无畏、执着降妖的孙悟空。
生:可怜的孙悟空,整天跟着一个糊涂的师傅,不被师傅了解,但又很忠心护主。
生:冲动的孙悟空,不善言辞的孙悟空,遇到事情很急躁。
师: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不善言辞、可怜急躁的悟空。可对于这第三次“打白骨精”,原著中又是怎样写的呢?
行者笑道:“我是个做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师:从原著中你又读出一个怎样的悟空?
生:根据对孙悟空的心理描写,可以看出他其实不仅仅武艺高强、冲动急躁,还是一只思虑周全的猴子。
生:孙悟空还知道找土地、山神来做证人,看来他果真很聪明。
生:原文中写:“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可以看出他其实胆大包天、随性洒脱,想要先斩后奏,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唐僧平时很疼惜照顾他。
师:这些细节描写,在电视剧中表现出来了吗?
生:没有。
师:影视作品更重视孙悟空神通广大,机智勇敢的正面形象的塑造,而原著中的描写更具体细致,让人感叹悟空不仅是个武艺高强的武夫,而且还是个思虑周全的智者。其实,在对原著其他经典片段的处理上,影视作品都很难把原著中人物性格、心思的细腻之处表现出来。比如在由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改编的《夺宝莲花洞》这一视频中,也没有体现出来悟空在请老妖时的心理描写:
孙大圣见了,不敢进去,只在二门外仵着脸,脱脱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时曾下九鼎油锅,就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放眼便哭,心却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之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及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奶奶磕头。"
——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
师:从原著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悟空?
生:为去西天求取真经委曲求全、能屈能伸的孙悟空。
生:有血有肉、有骨气的孙悟空,他是一个“猴汉子”。
师:你是从哪些细节描写中读出的?
师:看电视剧电影,我们大抵只能看到悟空的“猴精”,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却很难看到他层层叠叠的内心世界。这一段对于孙悟空“哭”和“泪”的描述,一点也没削弱他的英雄气质。对于这些优美的细节描写,我们要精读,把书读“厚”,读出丰满的人物形象。(板书:丰满人物形象)
(二)品读诗意语言,激发读者想象
师:《西游记》原著的`魅力还远不止这些,让我们继续探究。请同学们比较阅读下面两个引文,说说你觉得哪种写法更精彩?并说说理由。
却说他师徒两个,策马前来,直至山门首观看,果然是一座寺院。但见那——
层层殿阁,迭迭廊房。三山门外,巍巍万道彩云遮;五福堂前,艳艳千条红雾绕。两路松篁,一林桧柏。两路松篁,无年无纪自清幽;一林桧柏,有色有颜随傲丽。
——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
一天傍晚时分,唐三藏坐在马背上,抬头遥望似乎不远处有一座寺院。他们加紧了赶路的步伐,到了寺院门口,他们刚想敲门进去,这时从寺院里走出了一个小和尚,小和尚问他们道:“大师是从何方而来?”
——青少年版《西游记》第六回《袈裟祸起观音寺》
师:比较阅读完这两段文字,请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生1:原著写得有奇幻、有诗意,运用大量的诗词歌赋。
生2:原著是半文言半白话,比青少年版的读起来更难理解。
生3:读原著可以积累好词好句,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
师:是的,读《西游记》原著时,你会发现作者运用了大量对称的诗句,朗朗上口,营造出一个奇幻美妙的神话世界。它写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时,这样描述:(找生读)
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师:它写佛主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时,是这样的场景:(找生读)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
师:它描写人物时,迎面拂来一股清奇之风,好一个秀气的后生:(找生读)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师:这是谁啊?
生:二郎神。
师:正如《红楼梦》里学诗的香菱说的那样: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寥寥数语,把二郎神的相貌、装束、来历、本领描述得清清楚楚。我们在作文中,也可以学会将语言诗意化,短小隽永,含义深刻。对于这些诗意的语言,我们要品读,把书读“透”,读出丰富奇特的想象。(板书:激发读者想象)
(三)跳读奇幻情节,感悟人生哲理
师:在课前《西游记》问卷调查表中,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屏显:为什么不让孙悟空代替唐僧去取经?)
师: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沉默,有个别同学慢慢举手)
师:先给大家5分钟时间自主思考,然后带着你的思考成果进行小组讨论,互通有无,完善答案。
师:谁能与大家交流?
生1:取经重在过程中的付出,无论结果如何,有了过程才是完美的,在过程里你可以享受。
生2:如果手到擒来,还怎么能有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之后获得成功的那种快感呢!这样才会更珍惜!
生3:因为金蝉子要渡劫!本书的主人公是唐僧,他是肉眼凡胎,只有他取得真经才算渡劫成功。
师:在这个过程中,孙悟空收获了什么呢?
生:紧箍咒。(全班哄堂大笑)
师:紧箍咒也不是一个坏东西啊,它让一个无法无天的泼猴成为了一个斗战胜佛。
生1:他收获了成长。一路上,他三打白骨精、斗法莲花洞、历险火焰山、大战红孩儿……,他逐渐从一个大闹天宫的石猴变成了一个降妖除魔造福百姓的英雄。
生2:他收获了师傅和师弟。他们在九九八十一难中结下深厚的友谊。
师:我们跳读文章情节,将这些磨难一一串联,我们不仅能看到了由桀骜不驯到坚忍不拔的悟空,还能看到由自私自利到不愿散伙的八戒,由纵火烧御赐之物到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白龙马,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取经的故事,还是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是五个生命净化的过程。
师:除了有价值的问题,在《西游记》问卷调查表中,我还“淘”到了几颗明珠,他们对原著情节抓得准、悟得深、问得好,无论在文本解读还是阅读方法上,都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屏显:第一张节选《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请生品读、赏析)
师:他跳读的情节是唐太宗地府还魂,但经过他的摘抄整合,适当删减,我们就能清晰地从字里行间捕捉到作者暗讽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
(屏显:第二张节选“有主妖怪汇集”,生欣赏、讨论)
师:这是本次《西游记》名著阅读中,老师发现的最有思想的阅读感悟。阅读者真正做到将自己跳出原著,理清脉络,将书读“薄”了。他把《西游记》中有后台的妖怪都罗列出来,敏锐地发现一种现象:在《西游记》中,演绎的不只是西游,而是人性,让人茅塞顿开。
师:《西游记》是一篇长篇小说,要想领略它的魅力,在阅读中,我们要读“厚”细节,读“透”语言,还要读“薄”情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入思考,挖掘作品内涵。(板书:挖掘作品内涵)
五、情真意切写回信
师:好了,我们可以给小明同学回信了。同学们,我们为什么要读《西游记》原著?我们又怎样读《西游记》原著呢?
生1:精读细节描写,丰满人物形象
生2:品读诗意语言,激发读者想象
生3:跳读奇幻情节,感悟人生哲理
观察认识活动的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