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让教案更加完整,教师需添加必要的教学资源,要想让教案具有前瞻性,就要在设计时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准备好相应的解决方案,下面是丫丫文章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数学教案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点卡,给3以内数量的物体匹配相应的点卡。
2、练习手口一致点数,并能正确地说出总数。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在上学期感知过3以内的数量。
物质准备:
教具:创设《娃娃家》厨房。桌子上有:三个碗、三把勺子、二个盘子、二个杯子、一口锅等,1-3的点卡各两张。
学具:《幼儿用书》(p1-2页)人手一册,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1、整理娃娃家。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家”的`场景中。
(1)师:娃娃家的妈妈打扫厨房啦!瞧,妈妈把家里的东西都抹干净了,都放在了这张桌子上。引导幼儿说一说桌子上有些什么呢?(碗、勺子、盘子等等)
(2)师:妈妈想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可是她太累了,谁愿意来帮帮妈妈来整理呢?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3)师:我们帮妈妈整理好了桌子上的东西,你们知道每样东西有几个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请幼儿手口一致地数一数每种物品有几个。待全部数完后启发幼儿思考:怎样让别人一下子就知道这儿有几个。
(4)认识点卡。教师出示点卡,请幼儿数一数卡片上有几个点子,告诉幼儿有几个东西就可以用几个点子表示。
(5)请幼儿为娃娃家的每种物品送相应的点子,鼓励幼儿边送边说三个碗可以用三个点子表示,二个杯子可以用二个点子表示等。
2、幼儿操作活动。
(1)数数圈圈: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p1页),观察画面上有几个圈点,引导幼儿在每堆物体中圈出和点子一样多的物体。
(2)点物连线: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p2页),请幼儿观察圈点的数量,数一数画面上每种物体的数量,再找相应的点卡进行连线。
3、交流活动。
请幼儿介绍“数数圈圈”活动,说一说为什么要圈×个物体,进一步了解×给我点子可以表示×多花、×条鱼、×个苹果等。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辨别筷子颜色、图案的不同,找相应,并进行分类。
2、在游戏中,尝试用筷子夹食物,体验美味食物带来的乐趣,并会分享食物。
3、激发幼儿使用筷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粉四种颜色图案的筷子。
2、四种颜色的插筷筒,三种图案的插筷筒。
3、各种水果切成块。
4、人手一个碟子,一双筷,四个插筷筒。
5、录音机、磁带。
重点:
配对、分类及使用筷子。
难点:
使用筷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
1、(出示小熊)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想邀请你们去我家做客,你们愿意吗?
2、但是我遇到困难了,你们帮帮我,好吗?
二、学习配对
1、(出示筷子)你们看,这是什么啊?
2、小熊想请我们小朋友给筷子找好朋友,请你们帮他找找好朋友,好吗?
3、请你从后面的桌子上找到一支一模一样的筷子做他的好朋友,好吗?
4、现在请你们从小椅子下面找到筷子,然后去后面找到他的.好朋友!
5、幼儿活动――配对。
6、“xxx,请你说说,你为什么找他做好朋友?”(请2-3名幼儿)
7、原来你们是因为他们的颜色和图案一样,才找他们做好朋友的,你们的小眼睛可真亮啊!
三、学习分类
1、那你找到筷子的家在哪里吗?
2、(出示插筷筒)你们看,这就是筷子的家,它叫插筷筒。它们有什么不同啊?(颜色)这个是什么颜色啊?那这个呢?那就请你把你的筷子送回家,好吗?待会请你们轻轻地把筷子送回家,要有秩序,一个一个放,千万不要把他们送错家了。
3、幼儿活动――分类。
4、请你们看看筷子的家找对了吗?(如找错了,请一名幼儿再找,并说说为什么?)
5、哇,我们小朋友可真棒啊!把红筷子送到了红色的插筷筒里,把黄筷子送到了黄色的插筷筒里,把蓝筷子送到了蓝色的插筷筒里,把粉色的筷子送到了粉色的插筷筒里,真厉害!
6、但是,筷子想找新家了。瞧!这就是他们的新家,他们有什么不同啊?(图案)这个是什么图案?这个呢?对了,一个上面是花花的,一个有蝴蝶,还有一个上面有绿色的图案。
7、现在请你给这些筷子找新家。你喜欢什么样的筷子,你就轻轻地把他从老家拿出来,然后再把他送到新家,好吗?要一个一个有秩序,不然你把筷子弄疼了,他就不理你了。
8、幼儿活动――再次分类。
9、请你们看看筷子的家找对了吗?(如找错了,请一名幼儿再找,并说说为什么?)
10、哇!你们的小眼睛可真亮啊!比孙悟空还厉害啊!
四、学习使用筷子
1、刚才,我们帮筷子找了好朋友,还把他送回了家,那你们知道筷子还有什么用吗?
2、对了,筷子还可以夹东西吃。那你知道筷子怎么用吗?(请幼儿说说)
3、数数筷子有几根?——小小筷子两根棒。
然后小手怎么拿?——手握中间对对齐。
再怎么用?我们请中指帮帮忙,把嘴巴张开来。——张开嘴巴夹夹紧。
最后怎么样?——阿呜阿呜吃个饱。
4、好,我们一起来试试。(再念一遍儿歌)
五、水果大餐
1、(出示小熊)小二班小朋友真棒啊!你们帮我解决了这么多的困难,为了谢谢你们,我就请你们吃水果大餐,好不好?
2、今天我要请你们吃的是筷子水果大餐,所以你们一定要用筷子夹,千万不能用小手抓,因为我们的小手刚才玩过了,很脏,知道吗?这里的筷子也脏了,我一你们准备了干净的筷子放在后面的桌子上,等一下小朋友去拿的时候也要有秩序,一个跟着一个,好吗?然后把食物夹到盘子里吃。
3、好,我们开吃了!
4、你也可以把水果夹给客人老师吃。
5、托班的小弟弟小妹妹也想吃,我们也请他们一起吃,好吗?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数学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来得一组相对概念。幼儿不仅要在学习中获得这些相对的概念,还要让“大”和“小”的概念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本设计以系列游戏的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惊喜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
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4、照相机、大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动过程】
游戏一:钓鱼
1、每次请一名幼儿来钓鱼,要求钓“池塘”中所有鱼中最大的一条和最小的一条。鱼钓上来后,分别放在大鱼筐和小鱼筐里。
2、尝试:请幼儿自由地钓鱼,仍旧要求钓最大的和最小的鱼。
游戏二:超级比一比。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游戏:比比谁的鞋子最大?谁的头最大?谁的嘴巴张得最大?谁的手最大?谁穿的衣服最大?……
游戏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师讲述故事《大人国小人国》。
2、照片分享:小时候的我……(小手小脚,坐在推车里,不会自己穿衣裤和穿鞋袜、吃饭。)
3、提问:如果有一天你变大了,你是什么样的?(个子高了,胖了,力气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上学等。)
4、启发幼儿运用想像力随意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将幼儿表现的身体轮廓印香在纸上。(可将胳膊伸长,两脚分开来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脚收紧或绻起来的动作来表示小孩。)
游戏四:吹气球
1.引导幼儿想一想:有哪些能够变大和变小的物体?
(游泳圈、气球、蹦蹦床、折叠床、扇子、被子、雨伞。)
2.幼儿尝试让气球变大的方法。
(1)请几名幼儿用口将气球吹大。
(2)用口吹难度太大,可以用气筒打气。
3.思考用什么方法让气球变小。
(1)用自己的身体部位(用手戳破、用脚踩爆、用屁股压破)。
(2)借助外力的方法(用针刺破、用锤子或砖头砸破、用钉子戳破)
(3)将绑紧气球的绳子解开,直接放气。
4.幼儿自由地到户外玩气球。
游戏五:食物变变变
1、大家围坐在桌前,观察饼干、水果、青菜、火腿、干木耳、面粉等食物。
2、提问:怎样使食物变大、变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断、真空包装、晒干、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东西变小、变没有。
【活动延伸】
1、继续收集如望远镜、放大镜、充气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以进一步加深对大和小变化的认识。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长变化过程等各种动物的成长资料(书、图片、录音故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长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潜在的、隐性的游戏。如从“拔河”可了解力气的大和小、从“独木桥”可比较胆子的大和小、从“大雨和小雨”可体验到声音的大小。
【设计评析】
这是个从基础入手形成大小相对概念的教学活动,重点是让幼儿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过程中发展多角度的、多层面的思维。
在教学上打破了过去数学课的传统模式,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寓数学于游戏之中。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意到了发展性原则,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能用“大”或“小”来表述物体。
2.体验物体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各种实物:如雪花片大、小,皮球大小等,大小筐各一只。
活动过程
一、比比哪个大,哪个小
1.逐一出示各种实物(如碗,皮球等)每种大小各一个。
提问:这是什么?哪个大?哪个小?
2.再出示大小篮子各一只
请幼儿按大小给实物分类,大的'放在大的篮子里,小的放在小篮子里。
二、游戏:听口令举雪花片
请幼儿每人拿一种图形雪花片,大小各一片,听教师的口令举雪花片。
如举大的圆形雪花片,举小的正方形雪花片等等。
三、游戏:拣皮球
1.幼儿围在皮球周围念儿歌。
小小皮球真调皮,一眨眼儿跑掉了。
念完儿歌后,教师把大小皮球向四周滚出去,幼儿分散捡皮球,
捡到皮球后说,“我捡到一个大(或小)皮球。”
2.出示大小筐各一只,请幼儿先想一想自己的皮球应放在哪个筐里,然后把自己的皮球放到筐里。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猫玩球
家都是能干的小朋友,现在现在让我们带着小花回家吧!”(播放音乐《郊游》)原路返回。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数学教案篇5
活动名称
区分“1”和“许多”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视觉、听觉、运动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感知、区分“1”和“许多”。
2.发展幼儿的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小兔子动物头饰若干个,魔术口袋1个(内可装1个乒乓球,许多块积木)。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参考游戏:老师带幼儿们去游乐园玩。在游乐园门口老师把门票发给幼儿们,并请幼儿们仔细看一看手中的票上印的是什么(有的是印了一只蜜蜂,有的是印了许多只蜜蜂)?数一数,有几个?教师还要求手拿门票是一只蜜蜂的幼儿从红色拱门进,手拿门票是许多只蜜蜂的幼儿从蓝色拱门进。(检票时老师在一旁注意检查)
2.进到游乐园后组织游戏
(1)观看池塘里的鱼。参考提问:哪种鱼是“1”条,哪种鱼是“许多”条(有1条红颜色的鱼,有许多条黑颜色的鱼);观察周围什么东西是“1”个,什么东西是“许多”个?
(2)观看动物马戏。参考提问:什么动物叫了“1”声,什么动物叫了“许多”声;兔妈妈邀请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兔妈妈跳1下,小朋友就跳1下,兔妈妈跳许多下,小朋友就跳许多下(也可先跳许多下,再跳1下)。让幼儿通过听、动进一步感知“1”和“许多”。
(3)还可组织一些活动(如钓鱼),让幼儿感知“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3.区分“1”和“许多”
教师引导幼儿摸魔术口袋,摸一摸哪种物体是“1”个,哪种物体是“许多”个。
活动延伸
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哪种物体是“1”个,哪种物体是“许多”个;散步时在幼儿园里找一找,哪种物体是“1”个,哪种物体是“许多”个。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鸡妈妈和蛋”图片。
纸面教具:《鸡宝宝和小虫》。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鸡妈妈和蛋”,引导幼儿感知数量5。
——熊猫奇奇最近可高兴了,因为他家的母鸡花花下蛋了。
——花花一共下了几个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操作课件,引导幼儿进行5以内的点数,并能说出总数。
——母鸡花花孵了很长时间,终于孵出了可爱的鸡宝宝们。
——鸡宝宝们最喜欢和奇奇玩捉迷藏,奇奇每次都找不到它们,我们来帮帮奇奇吧。
——你找到了几只鸡宝宝?它们藏在哪?
发放纸面教具《鸡宝宝和小虫》,引导幼儿根据点数进行配对,复习5以内物体的点数。
——调皮的`鸡宝宝们玩累了,觉得肚子有点饿。奇奇给鸡宝宝们准备了美味的小虫子。
——请小朋友们根据每只鸡宝宝身上的数字,找到正确数量的小虫子并连一连。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家长可以和幼儿在家中玩“数一数”的游戏,数一数自己家有几个人、几张床、几把椅子等,提高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物体的能力。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数学教案最新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