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以确保有效衔接,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案中应设置实践环节,以下是丫丫文章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娃娃家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娃娃家教案篇1
总目标:
1、知道照相馆的基本玩法,能创造性地表现周围的生活。
2、通过想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不断加强各角色区的联系,丰富游戏的情节。
3、学会协商分配角色,能与同伴联合游戏,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4、巩固幼儿听到信号马上和同伴共同收拾玩具的习惯。
第一阶段材料准备:
幼儿共同收集照片、玩具照相机以及娃娃家等角色所需的物品指导要点:
1、谈话:"你照过相吗?""你到哪里去照相呢?"引导幼儿回忆照相的经过。
2、引导幼儿说说照相馆应该怎么玩。
3、出示游戏物品,引导幼儿想象,创造性地游戏。
重点指导:
a、合理使用材料,创造性地使用材料进行游戏
b、大胆想象进行游戏
c、加强各角色间的联系。
4、结束:收拾游戏场地,引导幼儿参与评价你玩的开心吗?遇到什么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
情况记录:
由于幼儿对照相馆的感性经验不是非常丰富,所以在游戏中,幼儿的游戏情节较简单,幼儿只是忙着拍照、洗照片,很少有幼儿会要求化妆等。
对策:
请家长带领幼儿参观照相馆,丰富幼儿对照相馆的有关经验。
第二阶段新材料:方形插塑、纸花、画纸指导要点:
1、回忆上次游戏的情况,探讨本次游戏的玩法。
a、照相馆的客人太多,应该怎么办?
b、应如何给客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2、幼儿自主选择角色游戏重点指导:
a、利用方开形材料制作照相机,并利用纸花等材料来给客人打扮,并引导客人摆好造型拍摄。
b、画想师利用画纸给客人画出他们的相片
3、师幼互评游戏情况
4、收拾材料场地情况记录及策略:
本次游戏,幼儿的游戏情节比上一次更丰富了,幼儿能主动的要求化妆等等。
在游戏中,有的幼儿跑来跑去,问他在干什么,他说他在给客人找一个漂亮的.背景,于是我引导幼儿生成一个新游戏内容:外景拍摄第三阶段新材料:大张的背景图、方形纸、纸盒等指导要点:
1、针对上次游戏情况,提出本次游戏要求;应如何给客人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务。应如何招揽客人。
2、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引导幼儿加强与其他角色的交往,如:到娃娃家去招揽客人;服务上门,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照相等。
3、组织幼儿评价游戏
4、针对本次游戏,想象下次游戏时可以增加的游戏内容。
情况记录:
本次游戏之前,幼儿收集了很多旧材料用于游戏。游戏中幼儿能开展新的游戏内容,进行外景拍摄。摄像师能带领顾客选择自己喜欢的背景进行拍摄。
娃娃家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乐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
2、学习使用简单礼貌用语招待小客人。
3、懂得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游戏区域:胖胖娃娃家、瘦瘦娃娃家、牛角娃娃家、大力娃娃家所需的游戏材料新投放的材料:自制电话四部、小衣服。
知识经验:幼儿已有参与娃娃家游戏的经历。
活动过程:
(一)分享经验
1、交流游戏经验:玩娃娃家时你最喜欢当谁?都做些什么事情?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应的照片)
2、交流生活发现:爸爸妈妈在家还会做哪些事情?
(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照片)
(二)提出问题,引出新的游戏内容-小客人做客。
1、问题:娃娃娃家里已住满了小主人,还有小朋友想去玩,怎么办?
2、讨论:怎样招待小客人?怎样做文明的小客人?
3、提出新任务:小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入娃娃家游戏。
1、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钥匙"进入"娃娃家",扮演角色。
2、幼儿相互自我介绍,明确游戏伙伴的身份。
(四)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带领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门。
重点指导:引导小主人主动、热情的招待客人。
活动结束:
听音乐结束游戏,评选文明家庭。
1、主人交流:你为客人做了哪些事情?
2、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活动反思:
最近我在关注孩子们区角活动的情况,发现去娃娃家的孩子越来越少。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娃娃家游戏时总是重复类似的活动内容比如:烧饭,吃饭,喂娃娃吃饭和给娃娃过生日等。作为老师的我,我敏感的意识到这样的游戏活动状况处于停滞状态,于是我在游戏分享的时候,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关于娃娃家孩子们能作什么事情的讨论!
幼儿们听了纷纷举手,样子十分激动,很想说给大家听。
通过讨论,孩子似乎对娃娃家又有了新的游戏欲望,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到“娃娃家”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还会换着角色玩,这次指引让我由衷的感到:孩子就像漂在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当它不再前进的时候,我们老师就像是一缕海风轻轻的吹动它,直到它靠岸,走向人生的旅途,我们只有默默在内心祝福每个孩子走好人生!
作为教师,要求我们应该保持一点儿童的兴趣。幼儿期是“疑问期”,它突出的表现是好奇、好问和好尝试,在这一时期,许多成人看来是视而不见的事物,却往往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为对他们来说,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身体所接触到的,都是新鲜的。“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
多营造一个儿童的世界,你便多了一条通向心灵的途径,在与孩子嬉笑游戏时,当你把儿童的世界还给儿童,儿童越会对你油然而生亲切之感——这,正是成功的起点。
娃娃家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自主探索中,初步了解常见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
2、能在游戏过程中产生对学习文字的兴趣。
3、激发幼儿继续对少数民族探索的欲望。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民族娃娃图片、少数民族的文字等。
活动过程:
1、自主探索:
(1)民族娃娃图片创设于环境中,引导孩子自由观察不同民族娃娃特点。
(2)个别交流:你知道哪个民族娃娃?他们是怎样打扮自己的?
2、娃娃找家:
(1)出示文字图片。幼儿看看认认。
(2)帮助民族娃娃找到自己的家。
幼儿找自己的喜欢的娃娃,讲出是哪个民族的,再送回家。
(3)幼儿互相检查核对。
3、经验提升:
(1)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饰特点。
(2)少数民族的.娃娃服装和我们不一样,还有哪些不一样呢?
活动反思:
本节课从幼儿的生活入手,让幼儿有话可说,初步感知家,自然引入。接下来抓住幼儿喜欢帮助别人这一特点,让他们帮助小动物,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想说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课堂氛围热烈活跃;参与活动让幼儿从说到行动,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突出重点;拓展延伸训练了幼儿的发散思维及想象能力。结束环节即紧扣课题又和谐自然。
娃娃家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运用画、粘贴、剪拼等技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装饰石头娃娃。
2、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的石头模特、大小不一的鹅卵石若干、毛笔、水彩颜料、胶泥、胶水、皱纹纸、即时贴、毛线、布料、剪刀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请小朋友观赏石头模特的表演,引导观察娃娃的服装。
2、讨论:你喜欢哪个娃娃?他有什么特点?服装是怎么做的'?颜色搭配如何?
3、以石头娃娃的口吻请幼儿帮助设计服装。
4、简单向幼儿介绍制作材料及注意事项。
5、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出不同的作品。
6、制作好的作品陈列在展台,幼儿互相欣赏。
7、幼儿随音乐,进行石头模特表演。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做的石头娃娃形象回家与爸爸妈妈创编“石头娃娃的故事”,培养推理及想象力。
娃娃家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已有各种水果绘画经验的基础上,能利用水果的各种形象、造型把它们拼接成水果头像。
2、大胆作画,感受绘画的乐趣,以和发挥想象。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卡纸油画棒
2、幼儿已有几种水果的绘画经验,且幼儿也认识了很多水果。
重点:
利用水果的各种形象、造型把它们拼接成水果头像。
难点:
幼儿大胆想像各种水果的形象,进行做画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绘画兴趣。
1、故事导入:水果王国住着很多水果娃娃,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那些水果娃娃。
2、水果王国被老鼠知道了,老鼠要来偷吃水果,请你们帮它们想个好方法把老鼠赶走吗?
二、出示范画,引导小朋友欣赏作品
1、出示范画,引导小朋友欣赏作品
(逐一的`欣赏作品,看看各种水果是怎样拼接表示头像)
2、师生一起讨论如何表示水果头像,说说:你会用什么水果来拼头像呢?(教师可引导幼儿想说说脑袋用什么水果比较好,还可以提示注意颜色的搭配,并且还可以用水果切开的漂亮图案,如西瓜,橘子等。)
3、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边说边进行绘画示范。
三、交待绘画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表示出与他人不同的水果头像
(2)教师交待绘画要求,提醒幼儿选择鲜艳的色彩装饰水果头像。
(4)协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地在纸上进行装饰。
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展示水果头像,让幼儿说说:你最喜欢的水果头像,并说出原因。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娃娃家教案5篇相关文章:
★ 娃娃作文5篇
★ 改娃娃的作文5篇
★ 我的娃娃作文6篇
★ 水果娃娃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