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铅笔的教案5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设计应考虑到课堂管理策略,以便于教师有效应对各种课堂情况,能平衡知识传授与德育渗透的书面计划,是内涵丰富的优秀教案,​,下面是丫丫文章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削铅笔的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削铅笔的教案5篇

削铅笔的教案篇1

【活动设计】

大班幼儿在园活动中经常会使用铅笔,如果不注意安全,就会出现戳伤,划伤等事故。此次活动,旨在帮助幼儿安全使用铅笔,并学会躲避,提醒同伴不安全使用铅笔的行为,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活动目标】

1、能够安全的使用铅笔。

2、知道躲避提醒同伴不安全使用铅笔的行为。

【活动准备】

1、画纸人手一张。

2、已经削好的铅笔人手一支。

3、安全光盘。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猜谜语,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老师带来一件文具,小朋友们猜猜看,是什么呢?”

——身穿花衣裳,个仔细又长,写字又画画,全靠他帮忙。(谜底:铅笔。)

二、基本部分:

1、带领幼儿讨论,交流如何安全使用铅笔。

教师出示铅笔:“铅笔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用?使用铅笔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铅笔细又长,可以帮助我们写字,画画。使用铅笔时应注意安全。不能拿着铅笔与同伴打闹,不用铅笔时要把铅笔放入笔筒。

2、引导幼儿讲一讲铅笔使用不当带来的危害,鼓励幼儿发现同伴的不安全行为。

师:“如果你发现有小朋友把铅笔含在嘴里,拿铅笔当玩具,用铅笔掏耳朵,捅鼻孔等你应该怎么做?(提醒他或告诉老师)”

3、请幼儿观察图片并回答图片中小朋友在干什么。

师:“图片中的小朋友做的对吗?如果不对,哪里做错了?该怎么改正呢?”

三、结束部分:

绘画活动,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如何安全的使用铅笔。

以安全使用小铅笔为命题,让幼儿用铅笔在画纸上自由绘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安全使用铅笔。

四、活动延伸:

教师和家长应注意观察,纠正幼儿在使用铅笔时的不良行为。

削铅笔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的使用铅笔。

2、让幼儿知道铅笔伤人的危害性,在使用铅笔时应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及教学挂图。

2、铅笔、图画纸。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小朋友,导入活动。

(1)教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在做作业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伤到别的小朋友?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作业时因为和别的小朋友聊天,注意力转移,手足舞蹈,一不小心铅笔尖就戳到别人的手了。

2、幼儿观看教学挂图,在情境中引发幼儿的思考。

(1)教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图中的这个小朋友在交给老师作业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铅笔没收好,扎伤了别人)

(2)引导幼儿大胆说出来:把作业交给老师的时候,怎样才能避免扎伤别的小朋友?(可以先将铅笔收起来,放到文具盒里就不会伤人了)

3、教师发给幼儿图画、铅笔,完成图中的作业(判断图中幼儿行为的对错)。完成作业后交给老师。

通过交作业的行为,引导幼儿在每次完成作业以后都要将铅笔收进文具盒,一免尖锐的铅笔尖上到他人。

4、引导幼儿知道鼻尖伤人的危害性

(1)笔尖过于尖锐,扎到肌肤上很危险,容易被感染。

削铅笔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测量,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

3. 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1. 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米(m) 厘米(cm)

2. 用手比一比1米和一厘米有多长?

3. 你能正确使用这些长度单位了吗?

(1)房子高约4( ); (2)一支铅笔长18( );

(3)米尺长100( ); (4)课桌高约7( );

二、互动解疑

1. 认识分米

(1)猜一猜课桌高约7什么呢?

板书:分米dm

(2)探究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你对分米还有哪些了解?

1分米=10厘米 1dm=10cm

(3)剪一剪,1分米到底有多长?你能从纸条上找出1分米,并把它剪下来吗?

(4)想一想,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分米?

(小棒、光碟盒的长度……)

(5)我们的直尺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2分米)

2. 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1)请同学们在米尺上找出几个1分米,并汇报

0——10 10——20 40——50 90——100

(2)1分米与1米之间的关系

①在米尺上数出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1米=10分米。

②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00厘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

所以1米=10分米 1m=10dm

3. 认识毫米

(1)请你先估算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各是几厘米?

(2)讲述: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得更精确,我们要用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①关于毫米,你都知道些什么?

1厘米中间有10个小格,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所以1厘米=10毫米 1cm=10mm

②建立1毫米的表象

a:一张ic卡,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它的长、厚度。

b:课堂练习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4. 阶段性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厘米和分米”,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精确,我们还可以用毫米,这些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00毫米

三、实践运用

1. 填一填

2dm=( )cm 70mm=( )cmm 800cm=( )m

6m=( )dm 80cm=( )dm 3m=( )cm

2. 画线段

①20mm ②3cm5mm ③2dm

3.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练习本的长约( ); 课桌宽约( ); 一栋楼高( );

数学书厚5( ); 小亮身高135( ); 课桌高9( )。

四、总结评价

比划所学过的长度单位。

削铅笔的教案篇4

〖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2.理解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课件、尺子、学具、铅笔、a4白纸

〖教学设计

(一)认识分米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请同学们猜测老师的身高。(表示身高时用到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2)用合适的单位填空。课桌高7()。(用m和cm填都不合适,激发学习需要。)

2.独立探索,发现新知。

(1)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像: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2)小组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

(3)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不一定从0刻度开始)。你的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量一量,估一估,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分米、2分米的长度。

(4)讨论米、厘米、分米之间的关系。(板书)

3.对儿歌:巩固。嗨嗨,让我们大家来比一比,比什么?比比米(分米、厘米),一米(分米、厘米)到底有多长?1米(分米、厘米)大约有这么长。(学生用手势表示)

(二)认识毫米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帮助淘气量一量他的铅笔有多长。(尺子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

(2)学生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课件演示测量结果的放大图--6厘米3毫米。)

(3)看到这个测量的结果,你想说些什么?问些什么?(引导学生质疑: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

2?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教师或学生讲解: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1毫米。

让学生拿出手中的尺子找到1毫米。(使学生了解:尺子上任意1小格都是1毫米。)用一个字概括出1毫米的特点。(小、细、短)

(2)在学具袋中找到长度、宽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如:一块七巧板的厚度)

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怎样验证手势是否准确?(用拇指与食指轻轻捏住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再用另一只手将其取走,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空隙大约是1毫米。)

(3)生活中你在哪儿听说过毫米这个词?(课件演示:近10天降水量分布图、蜂鸟图、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图、世界上最薄的手机图和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图、眼睑及脚底皮肤的厚度比较、手指甲及脚趾甲生长速度比较等。)

(4)知道1厘米=10毫米。

(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为了1厘米长,还是10毫米长这个问题而争吵。数学博士认为:1厘米与10毫米同样长。

为什么数学博士要这样说呢?听了他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1厘米=10毫米;进行长度比较时,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长度单位。)

自己在尺子上数出10毫米。

(三)复习巩固,应用提高

1.估一估,量一量。

2.看图说出回形针和课本的长度。

3.画出折出宽度为30mm,2cm,5mm,1dm的长方形。

4.淘气的日记

(1)20xx年9月11日星期四天气:小雨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改正用错的长度单位。淘气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20xx年10月14日星期二天气:晴

下课了,我发现教室里的一块玻璃坏了,于是,我赶紧量好玻璃的尺寸记下来,让爸爸帮我们重新安好。可是,爸爸拿着玻璃来到学校时,却安不了,这是为什么?我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忘记加上窗框的宽度。)

(3)20xx年10月29日星期三天气:晴

今天,老师给我们出了几道题,可是,我怎么想也做不出来。我想,老师大概出错题了吧?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思考题,不作全班要求。)

1()-9()=1()1()-59()=1()1()-99()=1()1()-999()=1()

5.手指游戏

(1)教师边说边演示:手指兄弟亲又亲,大哥挂帅高高站,二哥是首我是尾,我是小弟表毫米,米到毫米记得牢,手指叉开表进率,相等空间代表10,大哥二哥有秘密,等待我们去揭密。

(2)学生互相动手表演。

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大哥二哥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明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密。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想了解哪些数学知识?

削铅笔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欣赏故事,理解铅笔盒里文具对话的含义,表达自己听故事后的感受,知道爱护文具,形成爱护文具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挂图8号;《小朋友的`书我要上小学了》;磁带及录音机。

2、铅笔盒及铅笔盒里的各种文具。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教师出示铅笔盒及各种文具)这是我们上小学要天天用到的东西,可是有一天,铅笔盒变成了医院,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我们一起来听听。

二、幼儿听故事录音,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1、铅笔盒里发生了什么事?请你根据故事来说一说。

2、为什么铅笔盒会变成医院?

三、结合挂图,分段讲故事,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先讲故事第一段,提问:铅笔盒里有哪些文具,小男孩要读小学了,这些文具怎么表示了?幼儿根据故事回答。

2、教师讲故事的最后两段:提问:第二天早晨他去上学,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小男孩的作业写好了吗?为什么?

四、看图讲述故事

1、看《小朋友的书我要上小学了》第19~24页“铅笔盒变医院”,仔细观察画面,阅读故事,教师引导幼儿理解铅笔盒里文具对话的意思,鼓励幼儿学习讲述文具的对话。

2、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我们要爱护铅笔盒里的文具。

五、迁移经验,扩展想象并交谈。

讨论:假如你是铅笔盒的小主人,你会怎么做呢?

削铅笔的教案5篇相关文章:

5的减法教案大班教案通用8篇

8的减法教案大班教案5篇

秋天的水果教案大班教案5篇

6,7的减法教案大班教案参考5篇

灯的世界的教案5篇

1-5的认识教案参考5篇

大班5的分解与组成教案5篇

1-5的认识教案最新5篇

大班数学5的减法教案5篇

地图的教案5篇

削铅笔的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8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