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的教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与挑战,教案的设计要兼顾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达到双重目标,丫丫文章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猜数游戏一年级数学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猜数游戏一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感知并了解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3、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序思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发展他们的数感。
4、在运算过程中养成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5、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6”和“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具准备:6个棋子或糖果、口算卡片
学具准备:学具盒或7个糖。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导入新课
1、师生玩手指游戏。
2、同桌玩游戏。
3、师谈话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二、适度引导,自主探索
活动一:通过猜数游戏,学习6的加法
1、老师变,学生猜。
师:(突然举起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什么?
生:糖
师:左手有几个?右手呢?一共有几个?谁来说一个算式? 老师顺便把算式写在黑板上。(随机出数字)
生1:2+4=6 生2:4+2=6 (师板书)
师:看,老师再变!(一只手1个,一只手5个)谁能说一个加法算式?
生1:1+5=6
生2:5+1=6 (师板书)
师:小朋友都很聪明,能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老师的戏法也躲不过你们的眼睛,还可以怎么变?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糖来变一变,并把算式读出来。
2、一生上台进行变戏法活动,其余学生说算式。
3、全班交流算式,师生共同整理并发现规律。(四人小组展开讨论)
4、师小结。
5、手指游戏,巩固6的加法。
(1)师生玩
(2)同桌玩
(3)请两个学生代表玩。
活动二:通过猜数游戏,学习6的减法
1、师:还想不想再玩一次?(随机出数字)
老师这儿有6颗红枣(两手一捂,打开一只手,露出2颗)这边捂住几颗,谁来猜呢? 生:4颗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你能列一个减法算式吗?
生:总共6颗,露出2颗,6-2=4 (师板书)
2、学生同桌玩
师:你们想玩玩这个游戏吗?请拿出课前准备的6颗糖,同桌一个小朋友捂,另一个小朋友猜,并记录算式。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你的减法算式和大家交流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所有可能得到的算式:6-4=2,6-2=4,6-5=1,6-6=0,6-0=6,6-1=5。)
3、师生共同整理算式,并小结。
活动三:通过学生自己摆一摆,学习7的加减法。
1、师生课间操。
2、学生动手摆,掌握7的加法。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好的7颗糖,摆摆看:几加几等于7?
(2)(根据生回答老师有序地板书算式)
3、学生动手摆,掌握7的减法。
(根据生回答老师有序地板书算式)
4、小结。
三、巩固提高
(一)1、听《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
2、让学生续编故事,并列算式。
3、师小结并进行思想品德。
(二)、练一练
抢答(卡片)
四、数学游戏
同桌两人玩6和7的数字组成游戏。
五、课堂总结
猜数游戏一年级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猜数游戏(6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棋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看谁最聪明。(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看老师手里有多少颗棋子?(让学生数一数)老师拿出了几颗,你们猜猜老师手里现在有几颗棋子?
师:刚才同学们很投入啊,做得很好!现在老师拿了一些棋子放在两只手里,你们看看发现了什么?
生:一只手有4颗棋子,另一只手有2颗棋子。
师:现在老师把两只手握在一起了,你说一共有多少颗棋子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
1、2、3、4、5、6,一共有6颗棋子。
4之后是5、6,一共有6颗棋子。
4+2=6,可以画图形数出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跟6有关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板书课题:得数是6的加法和相应
的减法)
二探究新知
1、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有6颗棋子,请同学们数一数老师的这只手里有几颗棋子(3颗),那么老师的另一只手
握着几颗棋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说:
先摆6颗棋子,再拿走其中的3颗棋子,就还剩3颗棋子。
先画6个圆表示这6颗棋子,划掉其中的3个圆表示拿走了3颗,就还剩下3颗。
可以列式算出来:6
猜数游戏一年级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法。
2、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并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发展他们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猜数“2”或“4”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教师出示一个圆片,让学生看看它的大小)猜一猜老师的左手有几个这样的圆片?
学生猜数,并说出简单的理由。在学生猜数的同时,教师进行追问:有可能吗?你敢肯定吗?------
2、教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手里到底有几个圆片呢?看看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教师把左手的4个圆片贴在黑板上)右手哪?(教师把右手的2个圆片贴在黑板上)有谁猜对了?
你怎么知道一共有6个圆片呀?
老师的左手有4个圆片,右手有2个圆片,合起来一共有6个。
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2+4=6 4+2=6
二、探究新知识。
还想不想再玩一次?我们还用这6个圆片,(教师把这六个圆片摘下,重新握在手里)老师的两只手里都有圆片,如果告诉你一只手里有几个,你能猜出另一只手里有几个吗?(教师按照学生的意愿出示一只手中的圆片的数量2或4)谁能猜出我的另一只手中有几个?
你猜对了吗?你怎么那么肯定你猜对了?
一共有6个圆片,老师左手有2个,右手一定有4个。
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有可能用加法,教师要用标记表示出来,学生也有可能用减法。
2+4=6 4+2=6 6-2=4 6-4=2
这回谁猜对了?你们猜得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快为你们的胜利鼓鼓掌吧!
猜数“3”
1.我们还用这6个小圆片,换个玩法好不好?(教师用手捂住3个)猜猜老师用手捂住了几个?
2.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3+3=6 6-3=3
猜数“1”和“5”
1.还是这6个圆片,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玩一玩,(教师悄悄地引导请上来的学生捂住1个)猜一猜他捂上了几个?
1+5=6 5+1=6 6-1=5 6-5=1
2.你们是不是都很想玩猜数游戏?那老师请小朋友来捂圆片,你们来猜一猜他捂住了几个?引出学习7的加减法。
三、学生互动
1、让学生数出7个圆片,放在屏幕上。
2、游戏规则:一个同学捂,其他同学猜,并说出算式。学生有的捂1个、3个、7个等等,得出7的加减法。
0+7=7 7+0=7 7-0=7 7-7=0
1+6=7 6+1=7 7-1=6 7-6=1
2+5=7 5+2=7 7-2=5 7-5=2
3+4=7 4+3=7 7-3=4 7-4=3
3、小结。
我们一起玩了猜数游戏,玩得高兴不高兴?我们今天又结识了许多算式朋友!这些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信不信?
四、巩固新知识
1、开火车。
3+4= 7-4= 7-3= 7-5= 1+6= 2+5=
6-3= 7-1= 7-7= 4+2= 3+3= 1+5=
2、 打开书,p33页 第1题 连一连
让学生自己先看,找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
把加起来和是7的数连起来。
(学生在连一连的时候,可能是把两个数相连,有可能是把三个数相连,只要加起来和是7就是正确。
3、做看图题。
让 学生讲讲图的意思。独立完成。
3、 进行订正。
五、师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上的开心吗?你们都学会了吗?
猜数游戏一年级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2.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正确计算得数是六、七的加减法。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今天智慧老人要带我们去数学乐园里玩,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你们愿意去吗?
生:愿意。
师:(老师模仿智慧老人的语气说出问题)你知道我们的手有什么用吗?
生:知道。可以写字;可以画画;可以刷牙;可以洗脸……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其实我们的手不仅有这些用途,而且还能做数学游戏呢,你们想用手和老师做游戏吗?
生:想。
(找几名学生上讲台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师:举起你的右手。我出“4”(打出四的手势)。
生:我出“1”(打出一的手势)。
师:请下面的小朋友用这两个数字说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生:(齐答)4+1=5;4-1=3。
师:下面请同桌的小朋友互相玩一玩,看哪组合作得最好。
(我用模仿智慧老人的方式创设情境引入游戏,学生都觉得非常有趣,气氛相当热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集中起来,进行下面的游戏。)
(二)组织游戏
1.活动一:猜数游戏。
师:刚才我们一起玩了一个小游戏,复习了前面我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减法,小朋友玩得都很开心。下面我们还有个游戏,大家想不想玩?
生:想。
师:老师这有6颗黑色棋子(两手一捂,打开一只手,露出3颗)。这边捂住几颗,谁来猜猜呢?
生:3颗。
师:你是怎样猜到的?
生:因为刚才露出3颗,再加3颗才是6颗。
师:大家已经知道了总共有6颗,看到的有3颗,可以用个什么算式求出捂住的颗数呢?
生:用6-3=3。
师:你们想玩吗?同桌互相玩,拿出6个圆片,左边的小朋友捂,右边的小朋友猜,记录算式。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你的减法算式和大家交流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所有可能得到的算式:6-4=2,6-2=4,6-5=1,6-6=0,6-0=6,6-1=5。)
师:你能把这些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排队吗?
(请一名学生上台来整理排列。学生可能是按照减数的大小来排列,也可能是按照得数的大小来排列,有的是从小到大排,有的是从大到小排。)
师:你是怎样排列的?
师小结:我们把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都排列整齐了。在数学王国里存在着许多规律,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规律,只要细心留意观察就能够发现。
(在这个环节我通过设计一个“猜数游戏”,使学生学会六的加减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同时将操作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尤其是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空间,因而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2.活动二:摆一摆。
师:(贴出6个智慧果)黑板上有几个智慧果,再添上1个是几个?怎样列式?
生:6+1=7,有7个智慧果。
师:请小朋友拿出你的学具盒中的小圆片。先摆2个,再摆5个,一共有几个?怎样列式?
生:5+2=7,2+5=7。
师:还可以怎样摆?小朋友自己动手,边摆边记算式,看谁列的加法算式最多。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学生操作,学生做完后集体反馈,并进行排队整理。
(这个环节的设置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在教学中我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展。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我决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能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实际应用
1.想一想,说一说。
师:小朋友,你们看,来了一只小老鼠。(屏幕上出现1只小老鼠在偷土豆的场景,画外音:嘿,收获真不小,我背回来了7个土豆。)
师:糟了,小老鼠的袋子怎么了?
生:袋子破了!(电脑演示:2个土豆从袋子里漏了出来。)
师:根据你看到的情境提个数学问题。
生:袋子里有7个土豆,丢了2个,袋子里还有几个?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7-2=5。)
(让学生大胆想像编故事,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会列出不同的算式,让学生说说每道算式的含义,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
2.练一练。
(1)第1题。
师:这是一道连线题。先看左边的图,图上有六堆好吃的桃子,你看一看哪两堆桃子的数量加起来是方框里的数字7,就请你用线把它们连起来。比比哪个小朋友连得又快又正确。
(学生连好后找个别学生说出连的结果。)
师:再看右边的图,有谁能够说出这幅图是要我们做什么呢?
生:图上有五堆菠萝,哪两堆菠萝的数量加起来是6就用线连起来。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请你们自己独立完成右边的这幅图。
(学生连好后集体反馈。)
(2)第2题。
师:小朋友自己看图,你能说出题目的意思吗?
生:能。这道题是让我们看图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师:你能解决这道题吗?
生:能。
(在学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的基础上组织交流。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能作出合理解释,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3)第3题。
师:现在这里有12道计算题在等着我们,就像12个非常厉害的敌人挡在我们的面前,小朋友,你能够打败它们吗?
生:能。
师:那么现在就请你们拿起武器――铅笔,用你们的智慧把它们一个一个地打败。现在开始。
(做完后学生集体反馈,要注意学生的正确率和速度。)
(在练习的过程中我毫不吝啬对学生的赞扬与激励,俗话说:“教师的一颗爱心使评价焕发出艺术的魅力”。在这个环节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又一个的情境,引发一环又一环的问题,促使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给学生以想像的空间。)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都有哪些收获?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
猜数游戏一年级数学教案篇5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33页上,主要内容有“猜数游戏”;“想一想”、“练一练”;6和7的加减法。
本课时教材我通过设计一个“猜数游戏”和“摆数活动”,使学生学会六、七的加减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数感,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2.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正确熟练地掌握六、七的加减法计算。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6和7的加减法,突破方法是引导学生在游戏中,通过合作与交流使学生掌握所有的算式。
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突破方法是组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6和7的计算。
二、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我根据数学学习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游戏、活动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了起来,设计了新颖的情景教学,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教学过程紧扣教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的引导,使整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课教学中,我注意实践操作与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设计了五个环节:复习导入、猜数游戏、摆数活动、回顾总结、课堂作业。
(一)首先是复习导入
在上新课前我用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儿歌《数鸭子》,让学生边听边唱,在情境中复习巩固之前学过的10以内的数字及大小的排列,然后以开火车游戏复习了有关5的加减法算式,为学习6、7的加减法做好了铺垫。接着以猜一猜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接着进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猜数游戏
在猜一猜导入的情景下,学生对新课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因而我自然的引入6的猜数游戏活动,这一活动是学生十分喜欢的,每个人都有积极参与的信心。关于6的猜数主要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6的加法算式
1.先是老师变,学生猜。在猜数游戏时,我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具——红枣6颗,用双手演示,让学生通过猜数引出得数是6的加法。然后是学生自己变,自己猜。请学生把豆子也拿出来变一变,同桌之间进行变戏法的活动,并且记录算式。从变戏法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激发起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初步体会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并在动手实践中掌握6的加法。
2.师生共同整理并小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先由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算式,我在黑板上以花朵的形式把他们的结果展示出来,花朵是6,每两片花叶合起来的结果等于花朵上的6,这样便于学生对加法的理解。等学生说完自己的算式后,我再以课件的形式出示已经整理好的算式,引导学生比较发现数字不同,但结果相同的两种加法算式的异同,在整理零乱算式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好习惯,初步感受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优越性。
活动二:6的减法算式
我再改变猜数形式,用单手猜数再引出相应的减法,从而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6的加减法。并使学生充分地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是我先做示范,接着让学生自己进行猜
数活动。最后师生共同整理并小结,学生的汇报同样以学生熟悉的房子的形式板书出来,方便学生再次观察,最后课件出示整理好的减法算式,让学生齐读,在头脑中对数学知识的规律性,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摆数活动
学习了6的猜数游戏后,学生兴趣高涨,跃跃欲试,我便顺势引导,先用自己准备好的教具苹果娃娃在黑板上分别演示有6个苹果,再添进来1个,是几个?学生很明白就能列出来算式6+1=7,然后又说从7个苹果中去掉一个,很直观的表现出减法的应用,学生很快就能列出来7-1=6,通过我的加减法演示后,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7个圆片,组织同桌合作学习7的加减法,我巡视、指导参与学生操作活动,通过摆数活动,进行实践操作,主动探究,得出7的所有加减法算式,这样做给每个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使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四)回顾总结
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通过老师引导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使学生脑海中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五)课堂作业
由于时间关系,最后7的减法算式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汇报时间,我就留成了最后进行的课堂作业,让学生继续在剩余的时间和课后去完成。
猜数游戏一年级数学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