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优秀教案优秀5篇

时间:
Iraqis
分享
下载本文

教师应提前准备一份完整的教案,以激发学生思维,教师在教案中应引入创新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下是丫丫文章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数学课优秀教案优秀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课优秀教案优秀5篇

小学数学课优秀教案篇1

本单元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高。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而梯形则是第一次学习。全单元的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 先教学平行四边形,再教学梯形。编写的一篇你知道吗介绍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安排的一道思考题让学生体会应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把梯形剪拼成长方形、把长方形剪拼成三角形。

1、 让学生通过做图形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短短一句话,指出了学生学习图形特征的方法和途径: 要以发现为主,而不是仅靠接受。

(1) 第43页例题要求学生凭已有的直观认识想办法做一个平行四边形,他们做的方法一定很多,教材里呈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可能还有别的做法。做图形的目的是体会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教学时要注意四点:

① 课前要有充分的物质准备,如小棒、钉子板、方格纸这些材料可以是教师准备的,也可以是学生准备的。有些材料是预设的,有些材料是教学中即时想到的。

② 在做中发现特征,要让学生说说做的体会。做图形的目的是感受图形的形状特征,所以,要组织学生交流做法与思考。如用小棒摆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根小棒一样长,左、右两根小棒也一样长。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条边互相平行,左、右两条边也互相平行

③ 要抓住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进行教学。平行四边形有许多特点,如对角相等、邻角和是180等。例题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建立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所以要抓主要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长度分别相等。至于其他特点,不必提出过多的要求。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是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必须使学生充分体会。不仅凭眼睛看,还要用画平行线的工具和方法进行验证。两组对边长度分别相等是平行四边形的重要特点,在以后计算面积时经常用到。也要让学生通过度量发现或验证。

④ 要促进学生在交流中集思广益、互补共享。每个学生的发现往往是点滴的,用小棒摆容易发现对边相等,不注意对边平行;用直尺画容易体会对边平行,不注意长度相等。因此,相互倾听、相互评价、相互吸收、共享发现成果尤为必要。听听别人的发现,看看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是不是也这样,就能做到互补共享。教师参与学生一起交流,要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如把上、下两条边互相平行,左、右两条边互相平行概括地说成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 在活动中体会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进一步认识这两种图形。想想做做第3、4题都是把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分移拼的活动变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一方面体会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形状不相同,另一方面体会到变化前后的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同。这些都为以后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作了准备。第6题把4根饮料管先串成一个长方形,再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些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发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两组对边都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它们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四个角上。

(3) 第一次教学梯形,先让学生观察屋顶的一个面、梯子、清洁箱的抛物口、足球门的侧面,形成对梯形的直观感知。然后通过做梯形体会它的特点。教学线索和主要活动与平行四边形基本相同,仅有两点变化: 一是白菜卡通的提问方式变了,不是问梯形有什么特点,而是问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比较,有什么区别;二是多了辣椒卡通在回答问题。这些变化是引导学生寻找梯形的本质特征,帮助他们建立准确的梯形概念。

学生有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活动体验,现在做一个梯形,教学可以放得更开一些。如做的材料自己寻找、做的方法自己设计,并要求学生通过做了解梯形的特点。在交流梯形的特点时,要紧扣教材中的问题进行,突出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2、 精心设计高的教学。

四年级(上册)教学平行的时候,曾经让学生在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中间画几条与两条直线都垂直的线段,通过度量还发现了画出的所有垂直线段长度都相等。那时候让学生做这道题的目的是体会平行与垂直是不同的位置关系。并通过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长度相等,体会两条平行的直线永远不会相交。这道题又可以成为本单元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的起点。

(1) 平行四边形有两组互相平行的对边,有两条长度不等的高。教材把两条高分两步教学,先讲平行四边形上、下一组对边间的高,再讲左、右一组对边间的高。

第44页例题要求学生量出平行四边形上、下一组对边间的距离。这两条边之间的距离是它们之间垂直线段的长度,量距离要先画出垂直线段。画垂直线段的方法一般是在一条边上确定一点,从这一点向对边作垂线。学生经过这样的过程,理解教材中关于平行四边形高的描述式定义就有了感性认识。所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两条红线间的距离,并画一画两条红线间的垂直线段。

试一试的左边一题仍然是上、下两条边之间的高,通过这题巩固对平行四边形高的初步认识。同时看到,画高的时候要在上面一条边上任意确定一点,这任意一点也可以是上面一条边的一个端点,即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右边两题是左、右两条边之间的高,要让学生想一想: 图中的红线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吗,为什么?抓住高的本质特征思考,从而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高。

(2) 第47页教学梯形的高,教材的编写线索和安排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基本相同,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学习新知识。不同的地方有两处: 一是结合教学梯形的高讲了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二是例题里的梯形的底是上、下两条互相平行的边,试一试里出现底是左、右两条互相平行的边的梯形,还有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高是垂直于底的那条腰。与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同,画梯形的高要在一条底上任意选一点。如果选的点是梯形的顶点,那么这条高把梯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如果选的点不是梯形的顶点,那么这条高把梯形分成两个较小的梯形。第48页第3题就为此而设计。

小学数学课优秀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有关10的加减法,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关10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圆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苹果

1、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并说出相应的算式。

先自己分,再小组交流。

2、分组发言,整理板书

在发言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

3、完成书上10的组成练习。

二、练一练

1、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连一连

先指导读懂题意,再连一连,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2、口算。生独立练习。

3、爬台阶。

(1) 出示小狗爬台阶的图,谈话引入。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小老鼠用一根骨头引小狗上楼去,总共有几级台阶,小狗爬到了第2级,还有几级?

(3) 移动小狗的位置,它现在又爬到了第几级,还有几级?

4、说一说,填一填。

(1)先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2)把算式与图结合起来说一说。如10-8=2表示有10条鱼小猫钓上8条,河里剩2条,也可以表示河里还有8条鱼钓上来2条鱼。

小学数学课优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平时学过的图形。

2、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认识、辨认各种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拼图。

教学过程:

一、借助七巧板,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七巧板,讲解,这叫做七巧板。

2、5号图是什么形?————号图是三角形。

3、3号图是平行四边形

4、说说七巧板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5、这些图形中有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哪些图形比较大,哪些图形比较小,哪两个图形一样大?

二、拼一拼

1、剪下附业页中的七巧板,完成七巧板的制作。

2、引导学生进行拼图。

(1)拼出正方形

(2)拼出三角形

3、你还能有不同的拼法吗?

三、练一练

1、拼出书中图形,想一想这些图形像什么?

2、讲“守株待兔”的故事,并拼一拼。

3、你还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四、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图形游戏,它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小学数学课优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师:上节课,我们和1000以内的数交上了好朋友。你认识了哪些数?知道了什么?

师:我们来找找自己身上的数,今年你几岁?知道老师的年龄是几岁吗?

师:谁的年龄大?

生:老师的年龄大。

师:你怎么比较的?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板书:比较数的大小)

二、教学新授

(一)出示教学挂图

师: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师:你能想到些什么?

师:杉树和松树比,哪一种多?你怎么比较的?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1、因为312是三百多,285是二百多

2、因数312是由3个百、1个十和2个一组成,它比300大,285由2个百、8个十和5个个一组成,比300小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312在285的后面,所以312大于285;

……

(二)试一试教学

师:柏树279棵,比松树多还是少?

师: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能么想的?

师:如果要比较286和285的大小,你会怎能么想?

(三)总结比较方法

师:怎样比较两个三位数的大小?先看哪一位,再看哪一位?最后看哪一位?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把每个计数器所表示的数写下来

对照计数器比较每组两个数的大小。

说说思考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结合各题中具体数的'特点,相应地总结比较方法;

3、想想做做第3、4题

看图、读题

师:这道题中已知的数量是什么?

要我们选择的数量是什么?

这两个数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你是怎能么想的?

你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别的答案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

4、想想做做第5题

师:选择不同的方法比较大小,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四、课堂作业

659○956100○1000290○209

103○98482○484559○480

小学数学课优秀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了解小数是如何产生的。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3、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米尺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旧知复习

二、生活中的小数

1、小数的产生

2、请同学们利用学具盒中的米尺分组测量课桌、书本、黑板的长与宽。

小结:从日常生活和测量中,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除了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示以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小数来表示。分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共同来研究小数的意义。

三、探究新知

探索一:一位小数的意义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在尺子上是多少?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呢?

小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板书: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探索二:二位小数的意义

还记得1米等于多少厘米吗?根据这个知识,结合刚才一位小数的学习,再利用米尺图,以小组为单位对下面的三道小题进行探究学

小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板书:二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探索三:三位小数的意义

如果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怎么用分数表示?又怎么用小数表示?你能举例说明你的表示方法吗?

小结: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板书: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总结:

①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

②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就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探索四:小数的计数单位及进率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用小数写作0.1、0.01、0.001

那么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四、练习达标

1、把下面各图中涂色的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课本p33页“做一做”)

2、判断题

(1)0.1、0.01、0.001…是小数的计数单位。

(2)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小数的计数单位

(3)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后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数,叫做小数。

3。填空

0.8里面有个0.1;0.008里面有8个;

0.32里面有32个;6个是0.6;

0.5表示把整体;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

0.24表示把整体;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二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课优秀教案优秀5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通用5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参考5篇

小学数学活动实践课教案5篇

小学数学小括号教案5篇

小学科学课教案通用5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除法教案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鸡兔同笼小学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5篇

小学数学秒的认识教案5篇

小学数学课优秀教案优秀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8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