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教案5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挑战性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创新思维,丫丫文章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海水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海水教案5篇

海水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

2、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

3、掌握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难点

1、洋流的形成及分布状况

2、洋流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一个在美国西海岸游泳的人,拾到一漂流瓶,里面装着一位菲律宾小女孩的信。阅读课本57页,《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思考,并回答

1、漂流瓶为什么会从菲律宾漂到美国的西海岸?造成它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2、漂流瓶可能是顺着哪些洋流漂过来的?

探究一、洋流的概念

暖流和寒流的概念建立的探究活动

一、洋流的概念

思考:洋流有什么特点?在学习中,你发现了哪些关键词?

二、洋流的性质分类

1、读图: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中寻找

a组: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b组:东澳大利亚暖流、秘鲁寒流

c组:千岛寒流、阿拉斯加暖流

归纳探究:

⑴、它们分别处在大洋的哪一岸?

⑵、从纬度的角度上看,它们分布在哪个纬度的海区?

⑶、从图中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寒暖流分布规律?

指导学生阅读概念后,寻找关键词,并在课本用标记落实。

让学生在地图中寻找三组洋流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并归纳寒、暖流概念,引导学生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去伪存真

学情预设:学生对中低纬度的海区,副热带海区等名词比较陌生,读图时学生会出现方位上错误,所以在引导读图的问题设计要有明显的对比度,给学生留有充足的信息提取时间,对洋流分布形成总体印象

⑷、寒、暖流概念的总结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学情预设:由于课本的洋流分布图是一个平面的空间概念,用来归纳寒暖流的概念,只能体现大多数洋流的流动方向,归纳的概念不甚完整,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北赤道暖流的流动方向,让学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暖流都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提醒学生,让学生从相对温度的角度上归纳洋流的概念。培养学生辨证的看待问题

2、知识应用:等温线地图上判定寒、暖流

探究二: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中观察:太平洋的洋流运动方向,完成课本57页的读图思考:

⑴、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的洋流的运动方向有什么差异?

⑵、在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海区的大洋环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南半球的情况是怎样的?

⑶、在北印度洋冬夏的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完成1、2题。此时教师板图,绘出太平洋为中心和大西洋为中心的两种世界大洲空白轮廓图。

2、小组讨论,并归纳洋流的运动方向,请同学汇报学习成果。

3、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中观察大西洋海区,画出大西洋中心为海区洋流分布。

学情预设:课堂用的是在大西洋海区为中心的空白图,与学生课本上的地图有所不同,因此这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板图的效果并不理想,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图图转化能力

采用板演的方式,在演示大平洋洋流的流动方向和分布大致的位置。

学生动态的板演大西洋海区的大

洋环流的分布和运动,以学生实践来印证洋流的分布规律。

探究三:洋流的成因与洋流模式图的建构

学情预设:洋流的形成与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要理解这一重点内容必须有充足的知识准备,所以教师分层次的提出阶段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质疑问难、讨论、评价等方式的探究活动,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

1、提出问题:洋流为什么会运动?洋流的运动的能量来源于那里?

2、教师板图:在黑板上画出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的空白图。

3、学生调板:将气压带和风带补充完整。

4、观察东北信风与北赤道暖流的流向,引导学生联想:风向对洋流运动方向的影响。

5、教师解释:盛行风对洋流的驱动作用,及地转偏向力对洋流运动方向的影响。教师说明北赤道暖流的形成过程,并在洋流模式图中画出北赤道暖流。

知识链接:风海流是海水在风的切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水平运动,风海流开始运动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表层海流流向偏离原风向45?左右,(南左北右)。洋流的流向是指洋流去的方向,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6、学生思考:在西风控制地区,风向和地转偏向力对洋流运动方向的影响,模仿第5小题画出西风漂流。

7、观察洋流分布图中的.赤道逆流的位置,在洋流模式图标出位置。

8、结合《洋流的分布图》和已有的洋流分布规律,让学生画出大洋的环流模式图

学情预设:1—3小题,由于是从旧知识引入新知识,难度不大,学生答题比较完整。5、6两小题是洋流成因的关键,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模仿来突破难点,完成洋流成因的教学任务。

知识链接:大洋的环流模式图中洋流的流动方向,可用图来帮助学生记忆

9、读《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和《大洋的环流模式图》,思考:

⑴、为什么南北球中低纬度的洋流运动方向不一样?

⑵、为什么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洋流的运动方向和中低纬的不一样?

⑶、为什么南半球没有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而形成了绕极环流?

⑷、为什么南半球的西风漂流的方向和南极大陆绕极环游方向不一样?为什么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寒流?

知识链接:在南极大陆周围,围绕南极大陆的南极环流属极地东风流,它和西风漂流共同构成围绕南极大陆的南极绕流,其中还是以西风漂流为主体。

⑸、根据大洋的环流模式图,归纳大洋东西两岸的寒、暖流分布规律,在模式图中用红笔标明暖流的位置。

10、教师讲解印度洋海区季风环流的成因。

11、教师说明赤道逆流的成因;利用地图册中的图片,以秘鲁寒流为例了解补偿流,以直布罗陀海峡洋流为例讲密度流。

学情预设:让学生明确洋流运动的成因往往不是单独只受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主要的成因是风海流。

海水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水被污染了,生物就不能生存;

2、钻过70厘米高的障碍物;

3、爱护水资源的情感。

活动重点:萌发爱护水资源的情感

活动难点:能正确协调地钻

活动准备:掌握初浅的环保知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当鸭妈妈,小朋友当小鸭,鸭妈妈带领小鸭听音乐锻炼身体。复习游戏“长高了,变矮了” (“长高了”起立两臂上举;“变矮了”马上蹲下; “谁长得最高?”叉腰原地双脚向上跳数次)。

二、基本部分

1。学习新动作

①幼儿自由地在松紧带下玩耍后,说说在玩时遇到的`问题。

②启发幼儿进行讨论:怎样才能从松紧带下顺利经过?

③得出动作要领: “双膝弯弯,腰弯弯,低着头儿钻钻钻”进行两次;

④幼儿边念儿歌边自由来回练习钻;

⑤请个别幼儿示范,并讲解重点:钻时低头弯腰,尽量不碰到松紧带;

⑥幼儿继续练习后,请幼儿成四列纵队站在起跑线后;

2。游戏“快快逃出污染区”

①讲解游戏玩法:游戏开始,每队的第一位幼儿出发,依次钻过两条松紧带后,跑到河边抓一条鱼,然后钻回来将小鱼放入各组的脸盆内,等到把小鱼抓完后,小鸭自由自在地跳下水去游泳,等到教师敲小铃发出警报声: “不好了,遇上污染区了,快快逃离!”小鸭马上从原线路钻过障碍物逃回到起点。

②幼儿游戏,教师强调游戏规则:小鸭必须从原线路返回,要求不能碰到松紧带;逃离时不推不挤,不和同伴碰撞。

三、结束部分

1。师: “能干的小鸭们逃离了污染区,要是不及时逃离,会发生哪些后果呢?为什么会有污染区?”

2。幼儿自由讨论。

3。教师小结: “小鸭们逃出了污染区,真是很幸运,所以我们大家应该携起手来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让我们的小鸭在清清的水里快乐地长大。一起跳个舞庆祝一下,好吗?”

4。放录音,教师带领幼儿跳欢庆舞。

海水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比较分析归纳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解释其成因。

2、能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认识洋流的形成原因是由各种因素影响下的过程中,学会通过综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会绘制洋流分布图,归纳总结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意识。

2、激发学科兴趣,培养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与态度。

教学重点:

1、世界洋流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2、通过考虑大陆的轮廓情况进一步分析描绘全球洋流分布,熟记主要洋流名称。

教学难点:

洋流模式图的`推理以及实际洋流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用故事]展示泰坦尼克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知道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吧!它沉没的原因是由于在北纬40度撞上了冰山,导致船体进水而沉没。我们都知道在北纬40度的海域是不可能发育这样大的冰山的,那么这座冰山来自哪里呢?又是怎样的力使它到达这里而造成了这样一个悲剧的呢?”

那我们来复习今天的课文,第三章的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新课学习】

1、洋流的分布规律

(1)洋流的概念:海洋表层海水,常年沿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洋流的形成原因:盛行风(主导)陆地形状轮廓地转偏向力

什么是盛行风:一个为三圈环流的六个风带,另一个为受季风影响形成的季风环流

受盛行风的影响联系三圈环流的风带图画出洋流的分布规律化面积。

赤道地区受东北信风,东南信风的影响形成自东向西赤道暖流。

中纬地区受西风漂流的影响,形成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

海水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

2.使学生理解洋流的成因。

【教学重点】

洋流的成因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为什么说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和热源?

2.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引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郑和下西洋”,在航海技术比较落后的明代,郑和为什么能够远涉重洋呢?

【讲授新课】

1.波浪、潮汐和洋流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2页,回答:

(1)海水有哪些运动形式?

(2)试分析各种运动形式对人类环境和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

老师小结:

(1)三种运动形式;

①波浪形式以风浪常见,此外还有海啸,前者受外力形成,后者为内力作用的体现;

②潮汐:白天海水涨落为潮,晚上海水涨落为汐;

③洋流:突出其时间性、方向性和规模大。

2.洋流的成因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3,回答洋流按成因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3.风海流

(1)引导学生回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思考在不同纬度,洋流的流向一致吗?为什么?

(2)然后出示气压带和风带图及洋流模式图,引导学生观察风向与洋流走向的关系。

4.密度流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3第二段,了解密度流的概念。

(2)引导学生思考:

近似封闭的地中海和开阔的大西洋,哪个盐度高?为什么?密度又怎么样呢?

(3)讲解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

表层:大西洋→地中海

深层:地中海→大西洋

(4)举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潜水艇在出入直布罗陀海峡时,如熄灭了发动机,则能避开对方的监听。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洋流知识,分析该事例的.可能性,并说明理由。

(5)思考:

红海是盐度最高的海洋,经曼德海峡与印度洋联通,那么曼德海峡洋流流向如何?盐度最低的波罗的海呢?

5.补偿流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

什么叫补偿流?补偿流分为哪几种类型?(水平流和垂直流,其中垂直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

(2)举例:

秘鲁渔场的形成。

【总结新课】

本节课的重点是洋流的成因。

【巩固新课】

关于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洋流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赤道流三类

b.洋流是海洋表层常年大规模地沿着一定方向流动的水流

c.暖流都在大洋西岸

d.海水总是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

2.复习气压带和风带的有关知识

海水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了解洋流的分类及地理意义、分布规律。

2、树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意识。

【教学重点】

1、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系统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复习旧课】

1、海水的运动形式有哪几种?

2、按成因分,洋流有哪几种?

3、秘鲁渔场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引入新课】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神秘而富有挑战性,我们要不懈地努力,探索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

【讲授新课】

1、表层洋流的分布

(1)展示气压带和风带图,引导学生据此图风向画出风海流的流向,然后展示洋流模式图。

(2)展示海陆轮廓图,引导学生根据地转偏向力和陆地形状对洋流流向的影响,尝试画出洋流分布略图,教师归纳小结。

(3)展示洋流分布略图,引导学生根据此图小结洋流分布规律,并判断:寒流与暖流、逆时针洋流分布、顺时针洋流分布。

(4)总结

副热带海区洋流系统的环流方向与大气运动中的气旋还是反气旋旋转方向一致?

对比:全球大气环流南北半球共6圈,而大洋环流共几圈?(读图思考)

由于南极大陆的`存在,南半球的洋流系统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对比南北半球西风漂流的水温。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4~75,初步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暖流和寒流的概念

(2)暖流的作用:增温、增湿

北大西洋暖流: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3)寒流的作用:降温、减湿

秘鲁寒流: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气候的形成

(4)寒流和暖流交汇:促进渔场形成

如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等的形成。

【总结新课】

洋流对地理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巩固新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哪条洋流沿岸干燥少雨,为什么?

(2)a、b、c、d四海区何处可能形成大渔场?

(3)从a到c海区,画出航海中的最快捷航线。为什么?若该图是太平洋,请说出被利用的洋流名称。

(4)在太平洋中,乙洋流的名称是什么。

海水教案5篇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找朋友教案5篇

认识颜色教案小班数学教案5篇

小蜗牛教案教案优质5篇

人教案三年级英语教案5篇

大班教案消防安全教案通用5篇

拼音j教案大班教案5篇

托班教案美术教案优秀5篇

拼音t教案大大班教案5篇

山行教案设计优秀教案5篇

绘本阅读教案教案模板5篇

海水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6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