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教案是教师规划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的重要工具,体现教师的引导能力,以下是丫丫文章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登月球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登月球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教学时间】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质疑入谜
1、课件展示月亮清幽图片。
(配有音乐、字幕和朗诵: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朗诵完后,音乐犹在。)
2、师述:
望着它,你会有哪些美好的遐想呢?
二、自主感悟,读文寻谜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看读过后,你最想说些什么?相机理解费解、奇异等词语,并指导读相关的.语句。
出示宇航员登上月球的课件:指导读第2自然段,读出奇异之美。面对这奇异的景色,你有哪些疑惑?
2、默读,画出文中的月球之谜。指导读出问的语气。
三、合作探究,小组探谜
1、猜谜:
你对哪些谜最感兴趣?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对它们进行一下自己的猜想。说不定你就是未来的天文学家呢!
2、小组交流后,代表发言。
3、月球资料展示:
⑴ 同学之间自由交流、介绍自己查找到的最感兴趣的资料。
⑵ 汇报自己最感兴趣的资料。
四、积累拓展
1、课件展示月亮清幽图:
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你都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
2、鼓励学生上本年级的阅读网站查阅相关资料,发表感想。
?板书设计
月球之迷
神秘 费解
登月球教案篇2
?课前准备】
1.带生字的词语卡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
3.学生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可以是有关月亮的故事、诗歌或知识。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观看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
4.游戏:猜一猜。
从学生的描述中猜测他讲的是哪个词语。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2.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小组合作,展示朗读。
四、理解词语,书写生字
1.读课文过程中,相机指导理解词语。
2.指导书写词
语“悬挂”“奥秘”“努力”“估计”中所含生字:悬、奥、努、估。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感悟
1.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
(2)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3)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
(4)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3.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鼓励质疑
1.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还有令你费解的吗?(鼓励学生质疑)
2.你所提的问题人类是否已经解开?
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四、指导写字
引导学生比较“菌”“藻”,书写“菌”“藻”“项”“遐”。
五、积累词语
鼓励学生课余把词语表里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登月球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知识点梳理
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 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 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2. 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 小组合作,展示朗读。
四、理解词语,书写生字
1. 读课文过程中,相机指导理解词语。
2. 指导书写词语“悬挂”“奥秘”“努力”“估计”中所含生字:悬、奥、努、估。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感悟
1. 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 ;
(2)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3)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
(4)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2. 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3. 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鼓励质疑
1. 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还有令你费解的吗?(鼓励学生质疑)
2. 你所提的问题人类是否已经解开?
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四、指导写字,引导学生比较“菌”“藻”,书写“菌”“藻”“项”“遐”。
五、积累词语 鼓励学生课余把词语表里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课后反思
在朗读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朗读具有层次性。如月球上奇异景色的朗读指导,几个月球之谜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里感悟文本内容,拓展自如。
登月球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
难点:体会登月的伟大意义,激发探索宇宙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师:1969年7月16日,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飞出地球、飞上了月球,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了人类为之梦想了数千年的月球,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激动人心的大场面。
(课件演示登月实况)
2、师:看了这个短片,你最想说什么?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
(人类终于实现了登月的梦想,跨出了飞向太空的第一步)
(二)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找出你最感兴趣的语句,画起来,读一读,并跟同桌说一说你的感想。
2、学生自主学习
3、讨论,交流。
脱离地球引力,产生失重现象。
●读一读课文中描写失重的句子
“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无法在座舱里站稳,稍一抬脚,就会跳起来三四米高。”
“他们在座舱里飘来飘去……”
抓住“轻飘飘、无法站稳、稍……就、飘来飘去” 这些词,让学生体会失重的感觉,指导朗读。
●怎样睡觉:
“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所以他们可以飘在空中睡,也可以头朝上脚朝下悬着睡。”
●怎样吃东西。
“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吃的时候,先要把食品放进塑料袋里,再灌进水,把食品捏成糊,然后像挤牙膏似的把食品挤进嘴里。如果是吃花生米一类的硬颗粒状食物,就要让它们飘浮在空中,然后像鱼儿觅食一样在空中捕捉。”
这里写宇航员们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先……再……然后”表明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次序)
为了说清楚宇航员们怎样吃硬颗粒状食物,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句子来说明?
(用“像鱼儿觅食一样”来比喻宇航员吃硬颗粒状食物的样子) 体会感觉,指导朗读。
●在飞船中看宇宙的景象:
月球:随着光线角度变化,呈现奇异的色彩。(灰色、棕色、黄色……)
地球:蓝色和白色的光芒
(三)学习第三部分:
1、过渡:经过三天多时间的飞行,人类离梦想中的月球越来越近了。宇航员登月的过程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吗?
学生自读第三部分,找一找从哪些词语说明这个过程不容易。
齐读
2、师:这时正是1969年7月20日美国时间22点56分20秒,经过长时间准备,阿姆斯特朗沿着扶梯缓慢下来。老师从资料上得知,这悬梯有9级,可是,阿姆斯特朗却花了整整三分钟的时间,一步三停地走到了月面。这时——(人类终于登上了千百年来心驰神往的月球。)
3、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伟大的时刻,记住这个伟大的时刻。
(课件演示:1969年7月20日22时56分20秒,月面上终于踏出人类第一个脚印)
师:面对沉睡已久的月球,你觉得此时此刻宇航员最想说什么呢?
(千百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们终于登上了心驰神往的月球)
师:阿姆斯特朗登月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课件演示: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
师: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阿姆斯特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读
师:多么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啊!你能读懂它的.意思吗?
(对于一个人来说从悬梯到月球是一小步,但对科学来说~~)
(这一登月计划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许多科学家为此奉献了多少个日夜~~)
(这一小步跨过了五千年的时光)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师:“一小步”、“一大步”多么大的反差啊!谁能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齐读
4、阿姆斯特朗是人类登上月球的第一人,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样?(除了高兴,还有激动、自豪)请你再自豪地读一读这句话。(人类终于登上了千百年来心驰神往的月球。)
(四)学习第7自然段
过渡:那么月球上真实的情况又是如何的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1.齐读第7自然段。
2、完成填空
根据这段话,同学们来试着来完成下面这个填空题,只要你会填,就说明你已经理解了。
月球上既没有 ,也没有 ,只有 。科学家分析研究从月球上采集的 ,得出结论 。
(指名填空,齐读)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补充板书):这次飞向月球的旅行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在今天终于(实现)了,这是借助什么力量实现的?(科学)
2、阿姆斯特朗是人类登上月球的第一人,而我们中国目前还没有人登上月球。20xx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也只是坐着“神舟”五号飞上太空,绕地球14圈,成为中国飞上太空第一人。随着“神六”、“神七”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目前我国已有六位航天员飞上了太空。
3、同学们,月球在那里,它永远不会阻止我们探索的脚步,你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研究、设计让月球为我们服务呢?无穷无尽的宇宙中藏着数不清的奥秘,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他们,开发他们,让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课外搜集资料,以“神奇的宇宙”为题,写一份板报稿。
课文中知识涉及面广、内涵丰富。通过这些知识的综合,使学生了解人类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球上的神奇情景,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向宇宙进军的'远大理想。并且在充分讨论阿姆斯特朗等月之后所说的话中,体会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课文以“飞向月球”为重点,将其作为重点展开了描写,首先交代宇航员离开地球的时间和方法,接着写了宇宙飞船脱离地球引力产生“失重”现象后宇航员们工作、吃饭和休息时的情形,最后写飞船接近月球,两名宇航员乘登月舱在月球上着陆。写得十分具体,读后会觉得十分真切。
虽然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很感兴趣,但是了解得还比较少,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针对这一情况,开课前,我指导学生查阅了大量有关知识和相关材料,通过了解航天员进入太空的情景,使学生对月球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课上,我鼓励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交流登月过程中使自己感兴趣的事。当讲到失重现象时,我随即出示宇航员们在太空中失重的图片,图文结合,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在讨论宇航员吃饭的情景时,我要求学生模仿做一下鱼儿觅食的动作,其中有一位男同学做的鱼儿觅食的样子,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我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比喻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宇航员工作的艰辛。
登月球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了解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
2、能力目标: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他们收集相关资料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收集资料的乐趣、能主动地探索问题、研究问题。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阿波罗11号登月视频地球图片
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同学们,每到中秋,人们都喜欢赏月诵月。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也很多。谁能列举一二。(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树等)
2、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你又知道哪些呢?
3、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月球心驰神往,渴望着有一天能够登上月球,而这个梦想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终于实现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当年登月情况的课文《飞向月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根据“飞向月球”、“登上月球”、“月球很有开发价值”理清课文脉络。
三、阅读感悟、重温历史
1、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飞出地球,飞向月球,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场面。
2、播放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的视频。学生交流观后的感受。
3、学生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引导交流阅读体会。(抓住“终于”、“深深的脚印”等词)
4、引导思考: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他们会想到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5、出示阿姆斯特朗的话:“对于一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步。”学生齐读,交流感受。
6、看到他们登上月球时的情景,你又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四、阅读体验、快乐旅行
1、月球离地球有38万多公里之遥,那么宇航员又是怎样飞向月球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宇航员开始月球之旅吧!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至四自然段,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飞向月球的经过。(抓住离开地球、加速向月球前进、脱离地球、接近月球、在月球着陆等几个步骤说)
3、在旅行的过程中,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4、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描写宇航员飞行时工作、吃饭、休息的句子。让他们不仅体会到其中的趣味,也体会到其中的艰辛。
五、阅读交流、作客月球
1、当宇航员们登上月球,放眼四周时,他们看到了些什么呢?这与你想象中的月球有什么区别吗?
2、登上月球后,宇航员们不忘看一看人类的摇篮地球。在月球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呢?
3、出示地球图片、语句“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是地球,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漂浮在茫茫的宇宙中。”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4、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地球宇航员百看不厌?
六、阅读思考、开发月球
1、自由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思考月球有哪些开发价值。
2、假如你是一位研究月球的科学家,你还想做哪些研究呢?
七、阅读升华、总结激趣
1、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中国的登月行动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国人也会在月球上留下自己的脚印。假如现在你就是那位英勇的中国宇航员,面对采访你的记者,你会怎样向他们讲述你的月球之旅呢?
2、一同学为宇航员,其余同学为记者,模拟采访。
3、总结激趣。同学们,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七、教学后记:
登月球教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
★ 认识球的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