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我们需要在教案中设置适当的扩展和拓展内容来满足学生的需求,下面是丫丫文章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海》教案优质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海》教案篇1
活动背景:
音乐课结束,我们小朋友还在用手上下比划着,我就问:“你们在干什么啊?”原来是我在上课的时候为了让他们跟着我的注意力,就随手叫他们跟着我学了一个小蜘蛛结网的动作,没想到他们竟这么的感兴趣。于是,我就借此机会生成了此次活动。
活动一:歌曲《蜘蛛结网真辛苦》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说完整。
2、学习用拇指对拇指,上下交替的动作。锻炼幼儿小肌肉的动作。
活动准备:
自编歌曲《小蜘蛛结网》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让幼儿认识小蜘蛛,了解小蜘蛛的形态和它生活在那里的。
2、基本部分:
(1)让幼儿学习拇指对拇指,双手交替进行的动作,教师可以在旁边慢慢的念儿歌。
(2)让幼儿跟着教师学习儿歌,可以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3)师:“小蜘蛛们,你们的网结的大不大呀!我们一起来把这首歌曲唱出来好吗?”
(4)学习歌曲《蜘蛛结网真辛苦》“附歌曲”
1235565231,2346665432,有一只蜘蛛结网真辛苦,风吹又雨打破了又再补6(123321)(高)532,1235565231。
当太阳出来风雨不摇摆,前面的蜘蛛一切从头来
3、结束部分:
听歌曲做动作,再请做的好的幼儿上来表演。
活动二:体育活动:结个大网
活动目标:
1、学习拉圆圈和圆圈由大变小、由小变大的动作。
2、在结网的过程中,体验变大变小的快乐。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复习歌曲《蜘蛛结网真辛苦》
2、基本部分:
(1)教师带领幼儿拉成一个大圆圈。
师:“小蜘蛛们,我们赶快跑到中间去,蜘蛛要开始结网了。”
(2)教师和幼儿边念儿歌边拉着手向外走。慢慢的`结成一个大网。
(3)等幼儿结网的动作熟练之后,教师可以增加结网的速度,做一些快慢的变化。
3、结束部分:
(1)小蜘蛛为自己结成的网欢呼,随着音乐做放松动作。
(2)教师组织幼儿回教室洗手。
反思:通过这次活动,能让幼儿认识蜘蛛的形态和蜘蛛是怎么爬行的。可以满足幼儿对蜘蛛的好奇心。本活动还可以延伸到让幼儿去寻找大自然中更多的动物,去认识、去了解,从而来丰富幼儿多动物的知识。还可以通过此活动来让幼儿感受蜘蛛结网的神奇之出,让幼儿从整个过程中寻找到快乐。至于一些手部的动作又能很好的发展幼儿的灵活性和小肌肉的发展。
《大海》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小提琴独奏《大海》,学生能听辩“独奏”这一形式。
2、通过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
教材分析
教材借助其他姊妹艺术融诗、画、音乐为一体,让学生欣赏各种形态“海”的画面时,在充满海的品味的音乐声中去朗诵《大海》这首诗。并在此基础上教唱《大海》这首歌。
教学过程
(一)歌曲《大海》
1、看看听听。教师播放小提琴独奏《大海》,学生边听音乐边看书32页图画。简介名画欣赏《海滨的渔船》及作者。
2、听听读读。教师与学生一起听小提琴独奏《大海》,并在乐声中有感情地朗读《大海》这首诗歌。
3、学新知识。结合课文巩固复习善于表现优美、抒情音乐的乐器小提琴,了解“独奏“这一形式。
4、唱唱想想。教师和学生一起听录音范唱轻声跟唱歌曲。演唱时请学生体验“f”个这力度记号安排在歌曲什么地方较合适?并想象一下大海会是什么样的情景?曲谱如下:
学唱歌曲时,教师可以采用师生分句演唱的方法。如:教师唱前半句,学生唱后半句,再反过来学生唱前半句,教师唱后半句,最后一句齐唱。
4、唱唱做做。熟唱歌曲后,教师可请学生做以下活动,◎模仿各种不同情景的大海发出的声音。◎用自己身体的律动来表现大海的不同情景并发出不同的声音。◎请编出或讲出有关海的一些故事。
5、唱唱划划。教师启发学生随着自己的演唱旋律画出旋律线条,并做书35页练习1。
6、听听画画。教师可根据自身教学对象进行拓展教学。如:大海是多姿多彩的。并不永远是风平浪静的。听赏管弦乐曲《天方夜谭》的几个片段,他们描写了不同的“海”的情景。请学生把听赏后的感受用画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7、环保教育。教育学生爱惜水资源,不污染水资源,保护大海,不让大海受到污染。并且环保从自己做起。
教学反思:本单元通过听赏小提琴独奏《大海》,学生能听辩“独奏”这一形式;通过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学生结合《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些神话故事,欣赏起来有自己的一些感觉,但是学生对这种交响乐的理解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渗透一些交响乐的欣赏。
《大海》教案篇3
教具
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大海》,使学生初步了解西方近代音乐的风格特点。
重点难点:
赏析《大海》,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
领会和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交响素描《大海》是德彪西创作的一部音乐画卷,它由三幅交响素描组成。三首素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充满阳光的海面上变化无常的景象,描绘了海的气氛和海的性格。它们既像是一部由三个乐章组成的交响曲,又好像是一首庞大的交响诗。本课欣赏的是《大海》的第二首《海浪的嬉戏》。
2、《海浪的嬉戏》描绘的是浪花在欢快地嬉戏。如果把德彪西的三幅素描看做一部篇幅不太大的交响曲的话,那么这第二幅便是其中的一个辉煌的谈谐曲乐章。海有万千变化,有时安静沉着,有时又令人感到困惑。而这第二幅,作者集中描绘的却是它的自我欢娱——浪的游戏。在无数轻快典雅的乐句中,在色彩斑润的和声对置下,汹涌的波涛和腾越的浪花,以及后浪推前浪的不停顿冲击,成为乐曲的中心。轻快的舞蹈性旋律与节奏及其恢谐性的笔法,构筑成这一印象主义的音乐画卷。
二、授新课
1、用录音机放《大海》,同时对作者、背景及乐曲进行介绍和讲解。
(一)展示思考题:这部作品与以往欣赏过的作品有不同吗:你能说出有哪些不同?
(二)学生初听《海浪的嬉戏》。
(三)老师引导学生回答思考题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它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它力求改变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采用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渲染神秘朦胧,若隐若现,虚无缘渺的气氛和色彩,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展示思考题:
1.这个片断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这个片断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
教师归纳:这首乐曲几乎都是由这样短小的动机,和不大有规律的节奏型组成的。这些旋律片断生动而迷人地表现出海浪的泡沫和水珠,以及阳光在起伏的海面上映出的闪光。这个片断是由长笛、单簧管及小提琴演奏的。
作者简介:
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评论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他著名的作品有管弦乐《牧神的午后前奏曲。钢琴曲《月光》,以及《云》、《节日》、《大海》等作品。罗曼·罗兰对德彪西是这样描绘的:“这是一个“伟大的梦境画家。”
分析归纳印象派的特点:
1.旋律方面:不易歌唱,瞬息万变,轮廓朦胧模糊,但有踪迹可寻。而在其他音乐流派中,特别是民族乐派的旋律,尤其易于歌唱。
2.节奏上不强调节拍重音。在作品中,音乐小心地柔和流动地遮掩了节奏的律动,从一个小节滑向下一个小节。
3.和声方面:追求模糊的混合色彩,具有捉摸不定闪烁的图画性质。德彪西强调音程八、五度的平行进行,而这样的平行运动在古典时期是禁用的,他多用其他乐派认为不协和的和声,如二度进行及九和弦等:这样就使他的作品出现了奇妙的色彩。
4.调式方面:由于更多地运用上述手法,使得印象派的音乐既不在大调上也不在小调上,而在二者之间摇摆,在各种调的边缘徘徊,创造出难以捉摸的效果,就像是印象派绘画中朦胧的轮廓。
5.在曲式结构上:倾向于小型作品,用简单灵活的形式代替奏鸣曲式结构。
再听《海浪的嬉戏》:(一)要求学生边听边把自己想到的内容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二)展示学生的文字描述或绘画。
三、总结
(用德彪西的一段话)我非常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音乐,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像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总之,印象主义的音乐就是打破传统的束缚,在艺术手法上追求更新的东西。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不连贯的短小动机的瞬息飘浮,都是印象派音乐明显的标志。它反映了时代变化的初步迹象,是现代音乐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发端。
《大海》教案篇4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一开始,老师做一个舞蹈动作,当你看到这动作时,会联想到什么?
看到海鸥会联想到大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唱一首与大海有关的歌曲《大海啊,故乡》。
漫步在沙滩上,聆听海鸥鸣叫声,海风吹拂着脸庞,阵阵的海涛声将我们带入无尽遐想,同学们,让我们乘着小船到大海上漫游一番吧!在欣赏过程中,请大家考虑两个问题:音乐情绪、力度如何?
二、欣赏
问:音乐情绪、力度如何?
答: 深情、优美、力度柔和
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同学们想不想唱这首歌?学唱歌之前,介绍作者。
三、作者介绍
王立平,著名作曲家,吉林长春人,代表作品有《红楼梦》、《牧羊曲》、《太阳岛上》等,他的音乐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表示手法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四、教唱歌曲
1、教师范唱,同学小声哼唱
2、音乐知识 ||: :||反复记号
3、重复演唱,老师范唱,同学哼唱
4、难点分析
1=f
(1)3/4 12 1 76 53 3 -
(2)3/4 65 411 65 5 - -
5、欣赏
问:根据歌曲的音乐情绪,分成几个段落?
答:第一段 朴实、优美、回忆自身在海边生活经历。?
第二段 音区提高,充溢激情,是情感的抒发,表达主人公对大海对故乡和妈妈浓厚真挚情感。
6、同学们,大海是宽阔无垠,千变万化的,时而温柔恬美平静,时而惊涛骇浪,跌宕起伏,潮起潮落,下面我们看二组画面,从这些画面,你能看出这时大海是平静,还是惊涛骇浪呢?
第一组:温柔、恬美、平静。
第二组:惊涛骇浪、跌宕起伏。
7、假如用大海的平静和跌宕起伏表示歌曲情感,如何划分?
第一段:平静
第二段:跌宕起伏
8、用歌声表示歌曲情感
9、讨论:如何用身体语言表示大海平静与惊涛骇浪?
五、主题思想
我们要热爱大海,热爱妈妈,热爱家乡,立志把我们家乡建设更美好。
六、同学跟录音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
20xx年盐城市中小学音乐课堂展评活动于4月26日结束了。对于我这节课,自身深有感触,现将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一、教师教学方面
由于是在普通中学开课,在备课时我注意要与音乐基础知识相联系。例如:在讲到《大海啊,故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时,我播放了两段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音乐。一段是二四拍《让我们荡起双桨》,另外一段是三四拍《小白船》。同学在欣赏过程中作比较,从而掌握其三拍子强弱规律。同学在课堂上听懂了,掌握了,他们就会认真去学习,积极性调动了,上课的教学质量也提高了。
二、同学参与性
在教学教程中,我一直注重同学的积极参与性 。《大海啊,故乡》这首歌采用了唱、听、跳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表示歌曲的情感。同学用歌声表示歌曲的优美、抒情。用身体律动表示大海的平静与惊涛骇浪。我还布置了一组又一组的`同学到讲台上扮演,对他们的扮演予以肯定,并进行鼓励。所以,在这节课上,同学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了,我与他们的配合十分默契,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三、思想教育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对同学音乐基础知识的灌输,另一方面我也对他们的思想方面进行了教育。通过这节课除了学会了唱,还学到了什么?那就是热爱大海, 热爱妈妈,热爱家乡,立志把我们家乡建设更美好。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许多缺乏之处,如同学演唱的情绪没有很好的调动等。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扬长避短,争取更大进步。
《大海》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了解大海,感受海的音乐形象,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命的情感。
2.能用亲切柔和、充满激情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重点:
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难点:
运用音乐要素分析表现大海的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做一个舞蹈动作,当你看到这动作时,会联想到什么? (师做双臂波浪动作,学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会联想到海鸥、会联想到大海,有哪位同学见到过真正的大海?有没有亲自到海边玩过?你来描述一下你见到的大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对大海的印象或到海边游玩的情景)
师:提起大海,大家都非常兴奋,刚才大家交流的都很好,现在,你能不能用学过的成语来形容大海。
表现大海宽阔的:一望无边、无边无垠、水天相接、烟波浩渺、一碧万顷;
表现大海宁静的:风平浪静、鸥水相依、海波不惊、海不扬波、碧海青天;
表现大海气势的:海纳百川、汹涌澎湃、气吞山河、排山倒海、浊浪排空;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唱一首与大海有关的歌曲《大海啊,故乡》。(轻轻的播放《大海啊故乡》的前奏)
师:漫步在沙滩上,聆听海鸥鸣叫声,海风吹拂着脸庞,阵阵的海涛声将我们带入无尽遐想,同学们,让我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像海鸥一样到大海上遨游一番吧!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大海啊故乡》,在欣赏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力度又是怎么变化的?
二、欣赏 《大海啊故乡》
交流讨论刚才的问题:
1、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2、力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交流讨论后师小结:
这首歌的情绪: 由深情到激动
这首歌的力度: 由弱到强
师: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同学们想不想唱这首歌?
在学唱歌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歌曲的.作者。
三、作者介绍
王立平,著名作曲家,吉林长春人,代表作品有《红楼梦》、《牧羊曲》、《太阳岛上》等,他的音乐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四、学唱歌曲
1、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老师小声哼唱 。
2、教师电子琴伴奏,学生跟琴学唱歌曲。
3、解决难点
(1)3/4 12 1· 76 | 53 3 - | 注意切分节奏的唱法。教师反复范唱,指导学生演唱。
(2)3/4 65 4 11 65 | 5 - - | 注意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要做到准确清晰。“5- -”的时值要唱足。
4、完整演唱歌曲。
5、学生跟伴奏音乐朗读歌词。
6、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五、表现歌曲
1、根据歌曲的音乐情绪,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段落?每个段落有什么特点。
2、讨论后小结:
第一段 朴实、优美、回忆自己在海边生活经历。
第二段 音区提高,充满激情,是情感的抒发,表达主人公对大海对故乡和妈妈浓厚真挚情感。
3、师:同学们,大海是宽阔无垠,变幻无穷的,时而温柔恬美平静,时而波涛汹涌,跌宕起伏,潮起潮落,下面我们看两组画面,从这些画面,你能看出这时大海是平静,还是波涛汹涌呢?
第一组:温柔、恬美、平静。
第二组:波涛汹涌、跌宕起伏。
4、如果用大海的平静和跌宕起伏表现歌曲情感,如何划分?
第一段:平静
第二段:跌宕起伏
5、用歌声表现歌曲情感, 师指挥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1)跟琴用“呜”和“啊”哼唱歌曲注意演唱情绪。
(2)跟琴轻声唱歌词,注意力度的变化。(歌曲结构十分简洁,前后只有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朴素无华,富有叙事性;后两个乐句情深意长,表现出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切思念的感情。)
(3)歌曲第一遍全体演唱;重复时前段采用领唱,集体边哼鸣边作身体律动,后部分采用齐唱,第一组学生用“啊”伴唱。在歌曲的间奏时配上朗诵。(朗诵内容可以是提前让学生准备,也可老师准备好投影出来或是请学生即兴发挥)
6、指导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
讨论:如何用身体语言表现大海平静与波涛汹涌?
学生分组创编,集体跟着音乐表演。
请学生上台表演。
六、学生再次跟录音演唱歌曲 。
《大海》教案篇6
课题:《大海睡了》
教学内容
9、大海睡了
拟 2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老师的读书方法。
2、 学会本课“夜、里”等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可爱。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识记“夜、她、抱、着、背、那”的字形。
教学简要过程及重、难点的突破
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齐读课文,学习“海、睡”两个生字。
今天我们将看到的'大海和平时看到的大海是不一样的,让我们来听听(放录音)
二、 初读指导:
1、你觉得大海怎么样:(温柔、可爱)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方的生字。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不闹、深夜里、睡觉、抱着、明月、背着、她、那
(2)指名朗读,指导学生从鼻音、边音、轻声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多种方法练习朗读:重点理解“深夜、潮声、鼾声”
(4)齐读生字词:
4、轻声读课文,指名读,相机正音,交流:每句写了什么?
三、 指导书写。
实施修改意见
听三遍:
1、看图听。
2、看准每个字听。
3、听句子怎样读。
教学简要过程及重、难点的突破
1、 自学第二题:练习书空
2、指导:
夜:上下结构,上小下大。重点指导右下部分的笔顺。
里:独体字,第五笔是竖,而不是横,末笔横较长。
她:女字旁,左窄右宽,右边是“也”。
抱:提手旁,左窄右宽。右边是“包”,部件“巳”不要写成“己”“已”
着:上下结构。羊字头,下这是“目”。
月:独体字,第一笔是撇,作字底时,第一笔改为竖。
背: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下面是月字底。
那:左右结构,左右等宽。
3、练习口头组词。
实施修改意见
重点指导女字旁的写法:第一笔“撇点”的撇要写长一些,不要太斜,点要往里倾斜。
背:重点指导前五笔。
精搜彩集创信意息
精彩创意:
导入:
1、小朋友,你见过大海吗?你印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深夜里的大海是什么样的。
2、板书:大海睡了。
(创设意境)
实施修改意见
作实业践设活计动
1、 练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 读准本课的生字。
《大海》教案篇7
教学目标:
(一)学习歌曲,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
(二)能够自信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并用圆润流畅的歌声表达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歌曲有感情地演唱为重点,节奏x xx. x x |x x x—|;音准特别是低音的演唱为难点。
教法及措施:听录音、多媒体展示、范唱、范奏、模唱、提问、讨论、互动交流、讲解分析、总结、实践创编活动。
课型 :新授课。(唱歌)
课时 : 1课时 。
教具或器材: 收录机、磁带、电子琴、多媒体设备、光盘、挂图、教鞭、彩笔、书面材料、板檫等。
板书设计:波浪式书写、提纲式书写。
教学过程:
一、上课礼式组织教学。
二、教学步骤
1、复习旧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一首混声合唱叫什么?是哪个族的歌曲?所欣赏的管弦乐曲是哪一首?其主题音乐旋律是怎样的?谁能哼唱?
2、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 大海吗?会唱有关大海的歌吗?
(生讨论后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大家喜爱的有关海的歌曲 ——《大海啊,故乡》。
3、新课
(1)简介歌曲《 大海啊,故乡》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创作于1983 年。音乐通俗易懂,格调高雅,优美动听,感情真挚,是一首深受欢迎、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 1=f? 中速、深情地,王立平词曲,杨传纬英文译配。(师讲解分析)
(2)作者简介 (可先让学生介绍,后老师讲解)
王立平(1941—— )作曲家,吉林长春人。在北京电影乐团任团厂兼作曲。曾参加大型纪录片《周总理永垂不朽》作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主要作品还有:《潜海姑娘》、《鸽子》, 电视片音乐《哈尔滨的夏天》,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音乐,电影音乐《戴手铐的旅客》、《少林寺》、《大海在呼唤》等。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旋律优美,配器精巧, 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3)听录音 学生听录音一遍,感受音乐的情绪,留下初步印象。
(4)提问 此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朗读歌词学生齐朗读歌词一遍,带感情朗读,边读边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6)生发言学生2—3人回答。
(7)师总结此歌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了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母亲、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与眷恋之情。
(8)复听 再放录音,让学生听,熟悉旋律。
(9)随琴模唱师弹此歌的旋律学生从开头到大海前用“m ”做哼鸣练习,从大海到结束用“啊”模唱,并体会其情绪的变化,模唱两遍。
(10)填唱歌词学生试唱歌词一遍。
(11)难点解决纠正错误解决难点,突出强调,范唱对比(音准、节奏、演唱方法)。
(12)完整唱学生完整唱一遍。
(13)艺术处理
a、共有六个乐句,前两个乐句质朴、深情、亲切、如叙家常,属叙事性,低吟轻叹,后两个乐句情意深长,感情稍饱满,有起伏感。重复的后两个乐句感情饱满、情绪激动、有种呼唤的感觉。
b、在三拍子的基础上突出附点节奏的起伏变化。
c、保持中速,循环用气,声音圆润、连贯。(可让学生先说自己的处理意见,后老师再讲解)
(14)分组比赛男女生分组比赛,对比一下音色的变化及演唱效果,并略作评价。(可让学生互评)
(15)视谱练习先学词后学谱,学生先试唱后老师教唱两遍,再弹琴让学生随琴唱。
(16)创编活动
a、列举有关大海的.歌曲与乐曲并试着唱几句。(学生自由发言,培养学生的能力)
b、放《大海啊,故乡》的伴奏音乐,学生朗诵有关海的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的片段。
c、任选一种音响,为《大海啊,故乡》编配乐曲开头或结尾。
1、以人声2、以乐器3、以自制音响4、以电子琴 5、以电子合成器或音乐电脑多媒体。
(17)教师总结
举例:带海的歌曲如《大海》、《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深深的海洋》、《渔光曲》、《大海摇篮》、《海鸥》、《海的魅力》、《赶海的小姑娘》等。带海的乐曲如《大海》、(交响素描)《大海》、(钢琴曲)《蓝色的爱》 带海的文学作品如《海的女儿》、《老人与海》、《大海的歌》、《海洋里有什么》、《蓝色的诱惑》、《奇迹的海》、《至东海》、《东海》等。
(18)试唱英文学生先朗读英文歌词,后试唱歌曲《大海啊,故乡》(英文版)(先尝试一下,此内容安排下节课继续学习。)
(19)多媒体播放 学生随多媒体音乐巩固唱一遍《大海啊,故乡》。
三、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今天学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总结)同学们在快乐中很快度过了一节 课的时间,有一个问题问大家,今天学习的歌曲是什么乐队伴奏的?(学生可能说不准老师可更正)是电声乐队。你们想了解有关知识吗?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探讨。
四、下课礼式
学生在《大海啊,故乡》的音乐声中和老师说再见。
《大海》教案优质7篇相关文章:
★ 草莓教案优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