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案5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有效性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来验证和改进,教案的评估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反馈意见,以下是丫丫文章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开国大典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开国大典教案5篇

开国大典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背诵6-8自然段。

课前准备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读题。

◆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

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要求:

a.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b.画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c.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画出描写不同场面的连接句。

d.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

交流

◆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

◆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自由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书写生字及词语。

◆练习读熟全文。

第二课时

精读第二部分

◆学生默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一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画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an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感受自豪,扬眉吐气。)

◆找出描写人民群众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

(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练习背诵第7自然段。

篡阅读第三段

◆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

◆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而________;为________而________ ;为_________而________.

阅读第四部分

◆默读,画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朗读第14自然段,读出欢庆的气氛。

◆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

总结全文

◆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四个怎样的场面。

◆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一·欢呼声”?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内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情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a.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b.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c.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

作业

◆摘录最使你激动的句子,背诵、抄写课文第7自然段。

◆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5篇《《开国大典》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一秘的价值所在。

开国大典教案篇2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金銮殿()赊欠()绵亘()脸颊()

2.课文主要写了毛泽东同志的四件小事:、、、,表现了毛泽东生活简朴、团结友人、严于律己的高尚品质。(4分)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3分)

⑴行人熙熙攘攘。

熙熙攘攘:

⑵这就是金銮殿!瞧,龙盘虎踞的。

龙盘虎踞:

⑶被营救出来的时候,你骨瘦如柴,奄奄一息。

奄奄一息:

4.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说出对应的人物或作品。(2004年绍兴试题)(4分)

示例:潇湘馆丫环紫鹃葬花《红楼梦》人物:林黛玉

①赤兔马单刀赴会败走麦城《三国演义》人物:

②海难荒岛“星期五”英国历险小说主人公: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2004年深圳南山区试题)(3分)

a.深南大道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两旁高楼鳞次栉比,好一派现代都市景象。

b.在深圳书城的读者见面会上,携《那小子真帅》而来的韩国作者又掀起一阵汹涌的“韩流”,令少男少女们触目伤怀、激动不已。

c.又是六月丹荔飘香的时节,颗颗鲜红的荔枝含笑枝头,尽态极妍,向人们展示着它的甜美和芳香。

d.在清理拆除违法建筑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梳”而不“理”,留下的残垣断壁很煞风景,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被拆的窝棚又在原地纷纷建了起来。

第二部分:

(一)

历练后的飞翔(2004年黄冈试题)

在辽阔的亚马逊平原上,生活着一种叫雕鹰的雄鹰,它有“飞行之王”的称号。它的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难逃脱它的捕捉。

但谁能想到那壮丽的飞翔后面却蕴含着滴血的悲壮?

当一只幼鹰出生后,没享受几天舒服的日子,就要经受母亲近似残酷的训练,在母鹰的帮助下,幼鹰没多久就能独自飞翔,但这只是第一步,因为这种飞翔只比爬行好一点。幼鹰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母亲口中的食物。第二步,母鹰把幼鹰带到高处,或树边或悬崖上,然后把它们摔下去,有的幼鹰因胆怯而被母亲活活摔死。但母鹰不会因此而停止对它们的训练,母鹰深知: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就不能飞上高远的蓝天,即使能,也难以捕捉到食物进而被饿死。第三步则充满着残酷和恐怖,那些被母亲推下悬崖而能胜利飞翔的幼鹰将面临着最后的,也是最关键、最艰难的考验,因为它们那正在成长的翅膀会被母鹰残忍地折断大部分骨骼,然后再次从高处推下,有很多幼鹰就是在这时成为飞翔悲壮的祭品,但母鹰同样不会停止这\'血淋淋\'的训练,因为它眼中虽然有痛苦的泪水,但同时也在构筑着孩子们生命的蓝天。

有的猎人动了恻隐之心,偷偷地把一些还没有来得及被母鹰折断翅膀的幼鹰带回家里喂养。但后来猎人发现那被喂养长大的雕鹰至多飞到房屋那么高便要落下来。那两米多长的翅膀已成为累赘。

原来,母鹰“残忍”地折断幼鹰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是决定幼鹰未来能否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关键所在。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在被折断后仍能忍着剧痛不停地振翅飞翔,使翅膀不断地充血,不久便能痊愈,而痊愈后翅膀则似神话中的凤凰一样死后重生,将能长得更加强健有力。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这仅有的一个机会,它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

没有谁能帮助雕鹰飞翔,除了它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辽阔而美丽的蓝天,也都拥有一双为蓝天作准备的翅膀,那就是激情、意志、勇气和希望,但我们的翅膀也同样常会被折断,也同样常会变得疲软无力,如果这样,我们能忍受剧痛拒绝怜悯,永不坠落地飞翔吗?

6.雕鹰为什么被称为“飞行之王”?(3分)

7.文中那“壮丽的飞翔”后面蕴含着的“滴血的悲壮”指的是:(3分)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各指什么?(4分)

⑴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这仅有的一个机会,它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

⑵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辽阔而美丽的蓝天,也都拥有一双为蓝天作准备的翅膀。

9.联系全文,请赏析文中划曲线的句子。(4分)

⑴它眼中虽然有痛苦的泪水,但同时也在构筑着孩子们生命的蓝天。

⑵没有谁能帮助雕鹰飞翔,除了它自己。

(二)

纪念(德国·魏斯科普夫)

在希特勒德国军队进入巴黎之后,毕加索没有受到这些侵略者的迫害,这真使他和他的朋友惊异。其实这完全是因为德国宣传部想把这件事作为在国外大吹大擂的资本。

后来希特勒德国军官和大兵不时造访毕加索的工作室。毕加索一语不发地接待这些不速之客,一语不发地领着他们东看西看,临走时候送给他们一张复印的纳粹飞机炸毁巴斯克人的奎尔尼加市名画,然后他说一个字,而且总说这一个字:“纪念!”

有一天,一个德国秘密警察官去看毕加索,问道:“这是您作的吗?”

“不是,”他反驳说,同时摇着头,“这是他们作的。”

这个特务也许完全听懂了;也许没有听懂毕加索的回答;也许毕加索的勇敢吓住了他;也许他认为这是疯子的说法:——这都由他去吧。他走了,毕加索再没听到什么下文。这是1944年的事情。正如赫伯尔在《莱茵老朋友的小珠宝箱》里所说的,这件事是值得再三念诵的。

10.“资本”在文中指。(3分)

11.毕加索总说一个字“纪念”,他要纪念什么?(3分)

12.“毕加索一语不发地接待这些不速之客,一语不发地领着他们东看西看……”这句话运用了的修饰方法,有何作用?(3分)

13.当秘密警察官把一张复印的画给毕加索看,问道:“这是您作的吗?”毕加索为什么回答说不是,而说是“他们作的”?(3分)

14.“这件事是值得再三念诵的。”为什么值得念诵,表现毕加索什么精神?(3分)

15.秘密警察走了,毕加索再没听到什么下文,你以为是什么原因?(3分)

第三部分:片断写作练习(50分)

自编一则寓言小故事,要求在文章最后点明寓意。200字左右。

教学内容:

1. 引导学生自主读文,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2. 了解课文大意,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 初步感受典礼的隆重、盛大和群众兴奋、激动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审题

1.(出示课题:开国大典)读一读,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把你所了解的告诉大家;若不明白,把你的疑问提出来。

2.指名说。

二、 自学读文

1. 初读课文,你觉得该完成哪些要求?(指名说)

2. 出示要求:

自学要求:1)划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把课文一句一句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划出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用“”)

3. 学生自学,并拿起笔来圈圈划划。

三、 检查

1. 通过自学,你完成这些学习任务了吗?对照自学要求,一项一项讨论。(指名说)

1) 挑几个容易写错的词写一写。再默写下列词:

诞生 协商 瞻仰 检阅 率领 排山倒海 吹拂

(互相检查、批改;纠正错别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2) 提出较难读的句、段;(指名读)

同桌比读,并用☆△表示你的评价。

2. 你还读懂了什么呢?

1) 文中解释课题的是哪句话?

2) 还读懂了什么?(指名继续说)

①从参加的人及人数,看出什么?读一读(隆重、盛大)

②会场的布置觉得怎样?读一读(庄重、肃穆)

③群众老远赶来,那么早赶来,说明什么?读一读(热情高涨、激动、兴奋)

3. 还有吗?(板书:会场大典阅兵游行)

1) 看板书,对照课文,老师为什么这样写?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2) 按以上顺序分段。

(板书:1——4 5——10 11——13 14——15)

分段时,文中有些句子已经帮我们起到了提示作用,你找到了吗?(指名说)

3) 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自由说,指名说)

四、 总结

1.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呢?(指名说)

2. 启示下堂课内容:这样隆重、盛大的开国大典,你想不想参加?好,下堂课,让我们也跟随群众的队伍,走进会场,去感受那一份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 作业:作业本第1、2题。

板书

会场1——4

典礼5——10

开国大典 阅兵11——13

游行14——15

开国大典教案篇3

一、生字组词

盏:灯盏酒盏茶盏油盏一盏灯

栏:木栏栏杆护栏栏目雕栏玉砌

汇:汇聚汇总汇集汇合外汇词汇

爆:爆发爆炸爆破爆胎爆竹爆裂

泽:湖泽色泽润泽恩泽涸泽而渔

渠:沟渠水渠渠道河渠渠帅

宣:宣布宣传宣告宣泄心照不宣

帜:酒帜旗帜易帜独树一帜

阅:阅览翻阅阅读检阅阅兵阅历

制:制服制订制止制度因地制宜

坦:坦克平坦坦途坦荡坦诚相待

距:相距距离行距距今差距

隆:隆冬隆重兴隆隆起雷声隆隆

二、多音字

提:tí提醒 dī提防

奔:bèn投奔 bēn奔跑

更:gēng更换gèng更加

率:lǜ效率 shuài率领

三、形近字

盏(灯盏)盖(瓶盖)

栏(护栏)拦(阻拦)

泽(光泽)择(选择)

帜(旗帜)织(编织)

阅(阅读)问(询问)

距(距离)拒(拒绝)

四、词语理解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陆续:表示动作行为先先后后,断断续续。

擎:举。

开国大典: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开国大典:庆祝建国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幕典礼、结婚典礼、毕业典礼等。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观看盛大典礼的看台。

汇集:聚集。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爆发: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

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瞻仰:恭敬地看(多用于与逝者有关的事物)。造句:我们去天安门广场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肃静:严肃寂静。

五、近义词

宣布——公布肃静——肃穆

挺立——耸立汇集——聚集

诞生——出生宣告——宣布

飘拂——飘扬次序——顺序

六、反义词

汇集——分散庄严——轻浮

肃静——喧哗热烈——冷淡

欢呼——悲叹完毕——开始

整整齐齐——歪歪扭扭

七、积累好词

描写场面的词语:排山倒海人声鼎沸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火树银花熙熙攘攘人欢马叫蔚为壮观车水马龙万人空巷

八、层次和段落

第一段:(1-4)开国大典入场。

第二段:(5-10)典礼的主要经过。

第三段:(11-13)阅兵盛典。

第四段:(14-16)群众_。

九、对句子的理解

1、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被_踩在脚下,没有独立、自由。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_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2、他读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掌声。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_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鼓掌。

3、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是写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接受检阅时的举动,因为我们的军队是如此威风凛凛,纪律严明,坚强壮大,人民的国家有了钢铁长城,人民的幸福有了可_的保障。这里用夸张的笔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5、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是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非一般人所为,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开国大典教案篇4

教学目的:

一,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结合理解课文,训练学生适当提高阅读的速度。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一,理解文章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二,训练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爱党爱国之情。

2,理解含义教深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读一读: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场面?(典礼开始,毛主席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_)

出示影片,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场面?(出示图片)

2,谈一谈:

看过影片,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想法,请各小组讨论,然后选一个代表说出来,比比看,哪一组讲得?哪组同学最聪明?

3,找一找:

1)请找出文章中你最感兴趣的段落,说明理由。并有感情的朗读。

2)请找出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谈出对句子的理解。(出示句子)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怎么理解?没“站”起来之前是什么样子的?谁领导我们“站”起来的?

b“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传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怎么理解?“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什么?“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什么?“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指什么?

c“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怎么理解?“红流”指什么?“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何意?

4,再谈一谈:

刚才同学们谈得很好,能抓住文章中心。现在请同学们再看影片,结合刚才学习的课文内容,再深入谈谈你的看法。

5,背一背: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比一比。

三,复习巩固。

对照板书,总结中心。

四,布置作业。

继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教案篇5

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arr;奏国歌arr;升国旗arr;放礼炮arr;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arr;阅兵式arr;群众_。)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通过分析比较,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细?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略? (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

(1)教师适时引导

(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很多。)

(2)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体会思想感情。

理解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_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看书上插图:这是董希文的红色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毛主席在_城楼上宣告新中国诞生了的生动而宏大的场面。

指导朗读: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表现出来。

自己读、朗读、齐读

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理解2:“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理解3:“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理解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想象描绘的画面,带着体会到的情感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体会写作方法: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二、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第三部分。

思考:从这一部分中,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_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典礼持续时间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_,_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_队伍。)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可以象征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指导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三、总结全文

开国大典教案5篇相关文章:

拼音t教案大大班教案5篇

山行教案设计优秀教案5篇

绘本阅读教案教案模板5篇

m拼音教案大班教案5篇

英语教案教案精选5篇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教案5篇

5的减法教案大班教案通用8篇

初一语文教案优秀教案5篇

7的减法教案大班教案优质5篇

拼音d教案大班教案5篇

开国大典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