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教育部门的教学标准和指南,以确保教育质量,下面是丫丫文章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象教案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象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中角色的表情、动态,并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编出不同的情节。
2、能用恰当的词句,描述出角色的心理活动与语言。
3、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与同伴分享。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图片三幅、对话框三个。
2、两个幼儿一份讲述图片。
3、提前录好"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声音。
4、提前认识、理解"对话框"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逐一出示图片1、3、2请幼儿观察、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这是在什么地方?"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词汇形容看到的背景图。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大老虎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它见到小兔子会怎么说?小兔子是怎样做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
2、出示第三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 最后怎样了?老虎吃掉小兔子了吗?
※ 谁帮助的它?怎样帮助的?
※ 大象的表情是怎样的?会怎么说?老虎的表情是怎样的?又会怎么说?小兔子呢,他的表情是怎样的?它会怎么说?大象是怎样知道老虎要吃小兔子的?小兔子是怎样到河对岸的?
◎ 引导幼儿想象并说出兔子请大象帮忙时会怎么说?
◎ 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出各种可能。
3、出示第二幅图片,请幼儿观察。
※ 大象像什么?小兔子是怎样过大象桥的?老虎是怎样想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会怎么说?小兔子会怎么说?
二、以对话框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图片中各角色的心理变化。
1、出示对话框,知道对话框放在谁那里,就是谁在讲话。
2、请幼儿分别 听"啊"、"哈哈,太棒了!"、"哎吆!"的声音,请幼儿说一说是第几幅的、谁讲的?为什么?是怎么说的?
三、请幼儿根据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完整讲故事。
1、教师提出讲述要求: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是怎么说的?是谁、怎样救的它们?最后怎样了?给故事起名字。
2、请幼儿两人一组用小图片互相讲故事。
3、请一至两名幼儿讲故事。
4、老师完整讲故事。
四、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一、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是前提。根据活动材料的特点,要允许幼儿有不同创编故事的思路,调动和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如,在合理排图上,热情采纳幼儿的不同思路;在内容创编上,鼓励幼儿的大胆想象;在故事讲述上,努力捕捉和肯定幼儿语言的闪光点。
二、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是关键。要实现排图讲述的教学目标,教师积极而有分寸的引导极为重要。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看懂每一幅图的内容。其次,教师要进一步启发幼儿理解图和图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图片排序这一难点作好准备。然后,教师要帮助幼儿凝炼故事主题,确定故事发展线索,编排故事情节。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根本。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贯串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因此,在排图讲述活动中,我们以排图为主要目标,紧紧围绕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设计活动环节和展开活动内容,启迪和鼓励幼儿寻求故事的不同发展线索与情节。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既引导幼儿有条理地讲述故事,又启发幼儿用新鲜的词语生动地表现情节。
大象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围绕重点讲述出大象搭桥救小兔的过程,丰富词汇“尖尖的”、“锋利的”、“高高兴兴”、“慌慌张张”等。
2、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从“大象喊小兔”到“大象搭救小兔”这几个重点环节中进行倾听。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大象救兔子”。 2、兔子“慌张”、“高兴”及老虎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理解图片并讲述。
(1)出示表现兔子“慌张”、“高兴”及老虎图片,排列如下:
图一 小兔慌张的样子。图二 老虎扑过来的样子。图三 小兔高兴的样子。
① 出示图一,提问:这只兔子怎么了?
② 出示图三,提问:这只兔子又怎么了?为什么兔子先是慌慌张张的,后来又是高高兴兴的,猜猜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③ 翻开图二,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小兔子到底遇到了谁? 它是什么样子的?嘴巴怎样,牙齿怎样,爪子怎样?
2、分别出示挂图
(1) 引导幼儿围绕“谁救兔子,怎样救?”进行感知理解。
提问:一天傍晚,小兔到哪里去玩?玩得怎样?突然,从树林里窜出一只什么样的老虎?谁会救它们?
(2) 幼儿自由结伴讲述大象如何救兔子。
(3)大象看见老虎在追兔子,会对小兔子说些什么呢?
(4) 大象是怎样救小兔子的?
3、请个别幼儿讲述挂图中的内容 。
4、请幼儿与教师一同讲述挂图中的内容。
5、请幼儿给故事起个名字。
活动反思体会:
一.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是前提。根据活动材料的特点,要允许幼儿有不同创编故事的思路,调动和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如,在合理排图上,热情采纳幼儿的不同思路;在内容创编上,鼓励幼儿的大胆想象;在故事讲述上,努力捕捉和肯定幼儿语言的闪光点。
二.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是关键。要实现排图讲述的教学目标,教师积极而有分寸的引导极为重要。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看懂每一幅图的内容。其次,教师要进一步启发幼儿理解图和图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图片排序这一难点作好准备。然后,教师要帮助幼儿凝炼故事主题,确定故事发展线索,编排故事情节。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根本。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贯串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因此,在排图讲述活动中,我们以排图为主要目标,紧紧围绕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设计活动环节和展开活动内容,启迪和鼓励幼儿寻求故事的不同发展线索与情节。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既引导幼儿有条理地讲述故事,又启发幼儿用新鲜的词语生动地表现情节。
大象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喜欢看图讲述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情绪。
2、学习有序的观察图片的方法,尝试简单地描述任务间的对话。
3、能大胆地讲述故事情节,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连贯地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讲一讲。
二、观察图片,了解故事大概。
1)出示图一,遮去老虎。
师:请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图上有谁?三只小兔在干嘛?大象又在干嘛呢?
师:一天晚上,三只小兔正在树林里玩,大象在不远处的小河里洗澡,看,突然,谁来了?(出示图一中的老虎)这只老虎的表情怎么样?老虎看见了在树林玩的小兔,它会干什么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学这只凶猛的老虎。看到这么凶猛的老虎来了,小兔会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兔害怕、撒腿就跑的样子。
过渡:小兔跑呀跑,它们会在路上碰到谁呢?它又会怎么来帮助小兔呢?我们接下来来看一看。
2)出示图二
师:三只小兔来到了哪里?看见了谁?大象又是怎么帮助小兔的?老虎追到河边看见大象救了兔子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
3)出示图三
过渡:在大象的帮助下,小兔获救了,那大象又会用什么办法来对付老虎呢?最后,老虎又会怎么样呢?请小朋友和旁边的伙伴来猜一猜。
过渡:结果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三)小兔看见大象打倒了老虎,心里又是怎么样的呢?
三、学习对话,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
师:原来,这个故事讲了这么一件事情,那我们再来看看,小兔、老虎它们会说什么话,让这个故事变的更好听些。
1)老虎看见在树林里玩的三只小兔,它会说什么?三只小兔看见老虎来吃它们,又会说什么呢?(集体学一学对话)
2)小兔跑呀跑,来到了河边,看见了大象,大象看见老虎正在追小兔又会怎么说呢?老虎看见小兔得救了,它很生气,它会怎么说呢?(女小朋友学大象的话,男小朋友学老虎的话)
3)最后,大象用水狠狠地将水喷在老虎的身上,老虎会怎么说呢?小兔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它们又会怎么说呢?(请一名幼儿学老虎的话,另三名幼儿学小兔的话)
4)这些图片讲了大象救兔子的故事,我们给这个故事取一个名字吧!
四、教师范讲。
1)我已经把这些图片连成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2)教师范讲故事。
五、幼儿自由讲述故事。
六、请1—2名幼儿讲故事。
【活动延伸】
师:在这个故事中,大象是用水对付老虎的,我们小朋友回去再想想,大象还会用什么办法来对付老虎,把它编成一个更好听的故事,好吗?
大象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做游戏。
2、大胆表演大象、小老鼠的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3、乐意与同伴共同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制作教学ppt。
(2)小鼓一只、音乐3段
活动过程: 1、欣赏《小老鼠与大象》故事。
师:“小老鼠和大象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它们一起出去散步。(播放ppt)它们走到了哪里?(小桥)我们来听听大象是怎么走的呢(鼓声‘咚咚咚’),小老鼠呢?(鼓声‘笃笃笃笃笃’),(继续播放ppt)它们又走到了哪里?(小山)大象怎么走的呢?小老鼠呢?(继续播放ppt),大象和小老鼠走累了,来到了哪里休息呀?(草地),大象‘咚咚咚’,小老鼠‘笃笃笃笃笃’来到草地上休息”(大象走过敲鼓中间节奏慢,小老鼠走过敲鼓边节奏快。)
2、引导幼儿回顾故事的情节,学习和创编小老鼠和大象的动作。
⑴师:“请小朋友们想想看,刚才的故事里有谁呀?”(大象、小老鼠)师:“它们去了哪些地方玩呢?”(小桥、小山、草地)
⑵让幼儿学大象(跺脚)和小老鼠(轻快踮脚走)的脚步声以及走路的样子师:“大象在走过小桥(小山、草地)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呀?谁来学学看呀?小老鼠又是什么样的呢”(敲鼓,两种方式多次轮流反复。)幼儿模仿。
师:“为什么大象是这样(做跺脚动作)走路的?小老鼠是这样(做轻快踮脚走动作)走路的呀?”(请小朋友形容:大象重脚步重,老鼠轻脚步轻)
⑶听鼓声,与幼儿一起学动物走路的样子,将故事重复一遍。
师:“下面请小朋友听好咯,是谁来了呀?(敲鼓)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大象‘咚咚咚!’走过小桥,小老鼠‘笃笃笃笃笃’走过小桥。
大象‘咚咚咚!’翻过小山,小老鼠‘笃笃笃笃笃’翻过小山。
大象‘咚咚咚!’来到草地上休息,小老鼠‘笃笃笃笃笃’来到草地上休息。”
教师:大象身体大而笨重,所以走路慢。小老鼠身体轻,所以走路快。
3、跟随音乐,大胆表演。
师:“我们小朋友啊,表演大象和小老鼠的时候都表演的很棒,接下来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再表演一次好吗?请你听清楚,什么时候是大象出来了,什么时候是小老鼠哦。”
播放音乐,配班敲鼓。
4.谢幕!
师:“我们的大象和小老鼠都表演的好棒呀,今天我们玩的可真开心,大象和小老鼠也要回家了,我们一起和大家再见吧!”
大象教案篇5
?大象的耳朵》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围绕着大象的耳朵,通过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等小动物议论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和别人的耳朵不一样,导致大象在听了小动物们议论它的耳朵与别人不一样之后也不安起来,认为自己的耳朵耷拉着和别人的不一样,就想方设法的要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用两根竹竿撑起了耳朵),没想到耳朵竖起来之后给自己带来一系列的烦恼,于是大象又把耳朵放下来了,烦恼也随之消失了。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别人说好的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只有自己舒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围绕教材,结合学情,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
一、谜语激趣。
上课伊始,以一则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导入,激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课文《大象的耳朵》。在学生们齐读课题后,问: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的?由于有了谜语的铺垫,有同学说大象的耳朵像蒲扇,有的说大象的耳朵大大的……再问,你觉得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用呢?有的同学说可以扇风,解暑;有的说可以赶蚊虫……我都一一给予了肯定,紧接着设疑导读:的确,大象的耳朵给它带来了许多的生活便利,但,也让大象感到烦心,是什么 一秘 烦心事呢?请同学快速摸读课文,去了解一下吧。
二、实物教具,“以模促形”。
学生们通过初步感知课文后明白大象的烦心事是它的耳朵耷拉着与别的动物的耳朵长得不一样;为让学生理解大象的耳朵“耷拉”一词,我通过出示大象与文中提到的小兔、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等动物的实物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们的耳朵,以直观的实物教具帮助学生形象认识到大象的耳朵太大了,太重了,都垂下来了,这就叫“耷拉”,从而区别出大象与其它动物耳朵的样子。
三、以“问句”入手,指导学生读通课文。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找出文中的问句,读好问句,从而读通课文,达到理解课文的内容的目的。
四、创设情境,感同身受大象的心理变化过程。
为让学生深入体会大象想法的转变过程。我利用实物教具创设情境进行角色扮演。由学生随机抽取到什么小动物就扮演什么角色,在大象与小兔的第一次对话中,同学们能明确表示到:当小兔说大象的耳朵耷拉着与它的耳朵不一样时,大象是很肯定自己的耳朵生来就是这样的。在扮演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的同学们也都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之后采访扮演大象的同学:“现在,这么多的小动物都说你的耳朵耷拉着,你觉得自己怎么样?”这时,扮演大象的同学难过的说:“大家都说我的耳朵,看来,我的耳朵是有毛病了。”由此,感受到大象的不安,从而引出大象的决定“不行,我得让耳朵竖起来!”……这种通过角色情境扮演,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象的心理变化,为体会故事内涵打下基础。
五、突破难点,延伸内涵。
为让学生深入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义。通过指读、品读当大象把耳朵放下来之后给它带来的烦恼的句子、段落,结合燕子的尾巴掌握方向、牛的尾巴赶蝇子等让学生明白小动物们身上的每一个器官都有着它不同的作用,每个自己的东西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和价值,我们不能盲目地去模仿别人的样子,懂得别的东西再好,也终归是别人的,它不一定适合自己,就像兔子的耳朵竖着,它只适合兔子;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却很适合大象。从故事中懂得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只要是对的,我们就该相信自己,坚持做自己的不可以轻易改变,并且坚信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
大象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有顺序地看图片。
2、了解串铃、鼓、蛙鸣筒等乐器的不同特点,尝试摇串铃。让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乐器。
活动准备
1、鼓、串铃、蛙鸣筒、响板等乐器。(也可根据情况能发出相似声音的物品代替乐器。
2、大象和蚊子的故事磁带、挂图。
3、幼儿用书第2册4—7页。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做各种小动物的律动:如小猫叫、小狗叫、小鸟飞、大象走等等。导入课题,引起幼儿上课的兴趣。
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感知故事情节。
(1)出示挂图,教师先让幼儿认识故事中的小动物。然后教师根据挂图,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提问:故事中的大象和小蚊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3)教师让幼儿有顺序的看挂图。让幼儿说出大象是怎样赶蚊子的?
2、出示打击乐器,让幼儿熟悉它们发出的声音,玩一玩。让幼儿模仿自己手里乐器发出的声音。
(1) 教师讲述故事,在有声响的地方暂停,请幼儿选择一种乐器配音。
(2) 教师分别用三种乐器为故事配音,请幼儿感受三种乐器的不同特点:慢敲大鼓表示大象走路,连续刮蛙鸣筒表示大象赶蚊子、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大鼓表示大象跺脚。
3 、引导幼儿摇串铃,表示小蚊子飞。
(1)请幼儿分组拿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在飞。
(2)教师用故事情节提示幼儿,尝试摇串铃。
4、教师和幼儿共同用乐器配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述。
结束部分:活动延伸
请幼儿玩玩乐器,说说这些乐器还能表示什么声音?
大象教案最新6篇相关文章: